在二战那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的战场之上,不止是毛瑟98k、莫辛纳甘、春田又或者是李恩菲尔德等制式步枪专属的天堂,而在一战时已经出现在战场上的半自动步枪,在二战时期已经渐渐的出现了崛起的势头,而美国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和其交相辉映的是当时诞生于苏联的又一经典——苏联的SVT半自动步枪。
SVT是“托卡列夫自动装填步枪”(SamozaryadnayaVintovkaTokareva)的缩写,诞生于苏联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费德洛·托卡列夫之手,原有的SVT-38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于1940年7月1日开始在图拉兵工厂投产,最终命名为SVT-40半自动步枪。
SVT-40全枪长1226mm,枪管长625mm,空枪质量3.85kg。口径7.62x54R,初速840m/s导气式自动方式,半自动射击模式,弹夹容量10发。表尺最大射程为1500m,最小射程为100m。
SVT半自动步枪采用的机械瞄具,由位于枪口延长段后端的准星和安装在枪管尾部上方的缺口式照门组成。其准星为柱形,可调高低和风偏,准星护罩顶端有一个透光孔,调整工具可通过该孔调整准星高低。
SVT半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弹匣供弹的自动装填步枪。短行程导气活塞位于枪管上方,后坐行程约36mm。导气室连同准星座、刺刀卡笋和枪口制退器,构成一个完整的枪口延长短,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枪口设计。值得一提的是,SVT半自动步枪的导气室前面凸出的是一个五角形的气体调节器,有5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标记为1.1、1.2、1.3、1.5和1.7,可根据天气条件、弹药状况或污垢的积聚程度选择合适的导气量。还带有一个专用扳钳用于调整调节器,这种设计在当时可谓别具一格。
SVT-40半自动步枪,在每支步枪出厂时仅配3个弹匣。每个弹匣的底部都印有配对步枪的枪号,并在枪号后面分别跟有1-3的序号,3个弹匣与步枪一起装备给使用的士兵。弹匣袋可放进两个弹匣,剩下的弹匣随枪携带,最初的弹匣袋由帆布和皮革构成。SVT-40半自动步枪具有瞄准镜架的连接轨座。瞄准镜架的轨座是在机匣后上方两侧用机器锻压出的凹槽,瞄准镜架是分叉式的,安装瞄准镜后,不妨碍机械瞄具本身的瞄准线。
SVT-40半自动步枪配用的光学瞄准镜也是于1940年定型,瞄准镜长167mm,放大倍率为3.5,镜体短小,采用欧洲典型的三柱式分划。不过由于当时苏联的技术原因,该枪瞄准镜不具备焦距调节功能。当时的苏联曾一度打算将SVT-40作为部队的制式主战步枪,用来全面替换装备了老些年的莫辛-纳甘步枪,所以生产数量相当大据说超过100万支。不过二战结束后,SVT-40很快就被性能更为优越的SKS半自动步枪取代。
路过美好
SKS得用轻型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