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当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五灯会元》第六卷 亡名道婆
白话直译:从前,有位老婆婆资助一位修行人,留他在草庵居住,并供他吃穿用度,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老婆婆年纪大了,就派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每天为修行人送饭。
一天,老婆婆让少女在送饭之时把修行人抱在怀里,并问道:“我这样抱着你,你有什么感觉?”
修行人说道:“就像枯死的树木依靠在冰冷的石头上,犹如隆冬腊月,没有一丝温暖的气息。”
少女回去之后就如实地向老婆婆汇报。老婆婆听闻后很生气,说道:“想不到我二十年来就供养了个不懂修行的俗人!”
于是她就把修行人赶了出去,一把火把草庵也烧了。
鉴赏评说:婆子为什么会说修行人是俗汉呢?就是因为那句“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修行,不要把人修得了无生气、形同枯木,而是要发现内心的真善美,圆融无碍。禅,是“杀人刀,活人剑”,要除却妄念,显现真心,而不是修得一潭死水,在黑山鬼窟里做活计。
如修行人那样或许没有妄念,当然也没有了智慧,更谈不上热情。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房子烧了落得个清闲,免得粮食都被那无情无味之人浪费了。
这样看来,“婆子烧庵”是明智的。同时她也是慈悲的,对于这种坠入妄念之人,就得有这种雷霆之力的非常手段。
对于这则公案,当下能见到的解读,十之八九都是这样了。而且还杜撰了一个后续:
遭婆子驱逐之后,修行人诚心忏悔,奋勉办道,广参明师,苦究本来,如此这般,历经三年。三年后,复至老婆子家,恳请老妇人助其再度闭关,为期三年。
三年期到,修行人彻悟本心。此时,那送饭少女愈发娇艳如花。她来到新舍屋,上前拥住修行人,言道:“道,快道!”修行人高声说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莫让你家老婆婆知!”
姑娘将此事告知老婆婆时,老婆婆却赶忙跑去礼拜道:“善哉!善哉!恭贺禅师得大悟矣。”
终于修成正果了,这样的大团圆,又是一部爽剧!
不能说这样的解读不令人畅快,只是说,如此这般,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呢?禅,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道理在?
难道就凭禅师的一句“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就断定他是没有感情的木头?是一坨执于戒律的榆木疙瘩?
说一句“我爱你”,就真的爱你?说“你是一个好人”,就真的是好人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岂在别人的言语中、评论里?
当那少女抱住修行人问道:“你有什么感觉?”
这不是在问你我,也不是在问老婆子,而被问只有一人。要知道,被问之人如何回答都是无可厚非的,不是外人可以揣度的,也是没有任何理由可讲的。
凭什么“少女投怀送抱就一定要热情似火”!难道你就从没有过三伏天心似冰冻,腊月天手脚冒汗的经历?天底下无奇不有,远超你的想象,不要用自己的知见来揣度一切。
而现在就因为这样一句话,而且还是只有别人知道是否为真的话,凭自己的臆想就把别人“判刑”了?这也太不讲理了吧!
那为什么上面的解读又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来对待自己面临的外境的,用大脑知解一切,在思维逻辑中找答案。
把自己的解读凌驾于别人的感受之上(包括后面的这段解读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却不知道这“仅仅”是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而已,并不是外在那个事物的本真模样。
修行人心里到底有什么感觉呢?谁知道呢?去管那些作甚!
如向那里看,恰似坠入无尽深渊,终不得出。修行人彼时彼处的感觉,正如你此时此处的有感而发,虽有不同,但本质一样。
他有什么感觉,和你有什么解读都是唯一可得的,无有对错、好坏之分。你不知道他的,但却知道自己的,这就足够了。
同样,老婆子要赶僧人走,要烧掉草庵,她为何这样做呢?岂是外人可猜测的!
但是,修行人、老婆子,还有看戏的你我,谁都会对外境生起些什么,并采取各自认为最应该的应对方式,这已然就是真相。除此以外,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禅门公案的意义何在?因为你正在读、正在解读,有任何所得都不为过,但是不要执于某一种解读是正确无误的,仅此而已。只需要在他人的故事中见自己就足以。
所谓的“杀人刀,活人剑”,不是杀掉外境,难道闭目就不见了吗?更不是杀掉随境而起的心念,难道说放下心中就空了吗?
而是杀掉对所得之念的执着、信以为真。执着则“死”,无有执着自然“活”。那把刀,同时也是那把剑。
正如在公案中,少女拥抱修行人之时,“手脚冒汗”、“心似冰冻”都是随缘生起的,有心必有所得。
所以,“修行人”真的被老婆婆赶出去了吗?那是天大的笑话。被赶出去了,何以呈现此时的山河大地?
也正因如此,老婆婆的那句“俗汉”骂尽天下人,又何止在骂修行者一人呢?谁人又无所得!
但如果要执于所得是应该的,或不应该的,这就是念上生念了。那把刀,杀得就是这个。看见没有,那把刀在自己手中,除却自己,从外面是找不到的。
念在自心,该不该杀,杀与没杀,除了自己,外人又如何得知呢?
在禅门公案中注定得不到标准答案。但不是没有答案,答案都在自己那里,不说并不表示就没有,说了也未必有人相信,也不要勉强别人信。
即使别人相信,那也是与自己有相同的感受而已。仅仅是相同,而非正确。
千七百则公案,其实一句话就能透过。如果是过来人,相视一笑就足够,那句话都是多余的。不要向那句话里寻,疑惑之处便是。
我基本上不回复网友的评论。不管你敲没敲下那几行字,心中所得一定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质疑。因此,我只会点赞。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回复吗?
其实,当你在读这些文字时我就在为你感到高兴了,因为你正在努力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