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无疑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品尝新鲜野菜的绝佳时节。每当这个时候,农村的山间便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野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农村的人们,热衷于寻找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美味,他们手持小锄头,挎着小篮子,穿梭在山林之间,开启一场野菜采摘之旅。像小根蒜、鱼腥草、马兰头、荔枝草等野菜,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而到了 4 月,漫山遍野的小竹笋也纷纷露头,为这个季节增添了更多的鲜美滋味。在众多野菜中,有一种全身带刺的植物,你是否知晓它也能成为盘中佳肴呢?
或许很多农村人都曾被它那尖锐的刺所震慑,从而忽略了它的食用价值,就连小吴也一度对它敬而远之,压根不知道这种带刺的野草竟可当作野菜来享用。
其实,这种植物名叫大蓟,名字独特,在农村的荒地、路边以及林园地里极为常见。它的嫩苗能够采摘下来当作野菜,地下根还可用来煲汤,而在采药人眼中,它更是有着 “肝炎草”“散瘀草”的别称,其全草堪称优质的野生草药。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瞧瞧蓟究竟长什么样。
蓟属于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干笔直向上生长,最高可达 150 厘米左右。地下根呈现纺锤状或萝卜状。
基生叶相对较大,形状多样,有卵形、长倒卵圆形、椭圆形以及长椭圆形等,叶片羽状分裂或全裂,且叶子边缘布满了明显的尖刺,仿佛是它为了保护自己而穿上的一层铠甲。
头状花序直立,偶尔也有下垂的情况,在茎的顶端通常会簇拥着好几朵花。总苞呈钟状,绽放的花朵为红紫色,十分娇艳美丽,为乡村的山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蓟这种植物分布极为广泛,在全国各地都能寻觅到它的踪迹,常生长于山坡、荒地以及路旁。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真正的用途与价值。尽管蓟的叶子上长满了刺,但山区的农民却独具慧眼,他们常常将其采摘回家。
首先将蓟焯水,去除其苦涩味,随后可以凉拌、做汤,亦或是炒熟,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一道美味的野菜。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颇高,口感也相当不错。其地下根更是煲汤的绝佳食材,挖出来后,广东人称之为 “山萝卜”,广西人则叫它 “地萝卜”,还有些地方称它为 “刺蓟”。
蓟多年生的地下根茎,在夏季时,采药人常常采挖其地下根,既可鲜用,也可晒干备用,它可是一味难得的野生药材,因其对肝炎等病症有疗效,故而被人们称作 “肝炎草”“散瘀草”。
蓟全草皆可入药,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对于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等各类出血症状,以及肝炎、肾炎、乳腺炎等病症,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所以,喜爱在户外挖野菜的朋友们,要是遇见了蓟,可千万不要错过。它的嫩苗当作野菜食用,地下根用来煲汤,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都十分出色。大家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交流蓟的更多好处以及食用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独特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