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执行力差,80%不是员工的问题

蒋钦聊聊 2024-08-02 10:30:43

员工执行力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跟客户做前期沟通时,管理者们常向我诉苦,说他们的员工像是不上发条的钟,执行力低下,让人头疼不已。

“我交代的任务,他们要么推三阻四,不愿接手;要么磨磨蹭蹭,迟迟不见成果,交上来的东西也都是敷衍了事。”

但请注意,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很容易就落入了一个“执行力陷阱”——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员工的执行力不足。

诚然,有时员工的能力确实有待提升,但更多时候,那所谓的“执行力差”,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么,是哪些问题?我梳理了以下5点,供你参考:

01

目标有问题

目标是方向。

当团队成员提不起劲,那八成是咱们那目标定得不太对味。

目标要是像随手抓的稻草,没头没脑地定下来

既没有配套的行动地图,也没跟大伙儿商量着来,那下属自然心里犯嘀咕,不愿全力以赴。

说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

记得我刚带销售团队那会儿,有次跟一位销售经理讨论年度目标,他雄心勃勃,说要冲刺500万大关。

我笑着问他:“兄弟,这500万你打算怎么给捞回来?”

他愣了愣,摇头表示没细想。

我给他算了笔账:“500万一年,平均到月就是40多万,再细分到天,那就是得日进斗金,一万三四千的业绩得揣兜里。”

接着又问:“要挣这一万多,你得跟多少潜在客户磨嘴皮子?”

他估摸着说:“怎么着也得七八十个吧。”

我一听,继续盘算:“那每天七八十,一个月就是两千多号人。你手上囤了这么多热乎乎的潜在客户名单吗?”

他摇摇头,没那么多。

我再追问:“跟一个人聊透,少说也得半小时吧?”

他点头,差不多。

这下好了,账一算清:“每天跟七八十人聊,每人半小时,那就是快四十个小时的工作量了,你这是要开启超人模式吗?”

他苦笑,知道这不现实。

我趁机引导:

“那咱是不是得琢磨琢磨,怎么高效点?比如,能不能专攻几个大单,或者优化下客户筛选流程?”

他沉默了,显然之前的“豪言壮语”有点儿飘了。

这就告诉我们,定目标得脚踏实地,既要让人看到希望,努力一下能够得着,又不能是天马行空的幻想。

而且,这目标啊,得大家伙儿一起商量着来,上下一心,才算数。

只有当大家觉得这目标是咱们共同的追求,而不仅仅是老板的任务时,那股子干劲儿自然就来了。

所以说,提升团队战斗力,得从一个接地气、人心齐的好目标开始。

02

计划有问题

与目标同行的是详尽的计划。

就像做菜没菜谱,厨师们就得抓瞎,不知道先放盐还是先放糖。

有的管理者,就像是公司里的“复读机”

上头一扔下个任务,他们就原样播放给团队:“嘿,大家听着,咱们得搞定这个大项目!”

但为啥要做?咋做?谁该打头阵?有啥资源能借力?谁和谁能搭个伴?

他们心里没谱,手上也没招儿。

等到发现队伍还在原地踏步,他们就开始急眼了,一顿数落,可问题还是老样子,纹丝不动。

所以啊,目标得细化,得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季度、月份、周次,层层剥开,直到每个员工头上都挂着具体的小目标,每天一睁眼就知道自己要干啥活儿。

计划里头藏着的,是实实在在的责任。

谁挑这担?啥时候得交差?做到啥程度算过关?

这些细节,都是责任心的试金石。

要是目标分得不细,责任没落实到人头,员工心里就会嘀咕:

“这事儿跟我没啥大关系”,自然也就不上心了。

执行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靠咱们精心策划,一步步给“磨”出来的。

03

奖惩有问题

计划再周全,少了奖惩这把火,大伙儿干活的热情也亮不起来。

想让团队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往前冲,你就得摸透人心,把奖惩机制整得明明白白。

可偏偏有些领导,光打雷不下雨,天天画饼充饥,钱字不提,最后员工心凉凉,积极性也跟着凉凉了。

还有的呢,钱是大把撒,但好坏不分,吃大锅饭,结果钱花了,抱怨声却此起彼伏,都觉得这“饭”吃得不公平。

要想奖惩机制灵,得有两手抓:

1、奖惩目的要明确

你得先想清楚,到底想让大家干啥,什么样的行为你鼓励,什么样的你得敲打。

别跟土豪似的,有钱就任性,奖惩得有的放矢。

2、奖惩要能挠到痒处

奖奖惩得走心,得摸透员工的心思。

奖励得送到人心坎上,让人眼馋心热;惩罚呢,得让人疼,但又得恰到好处,让人长记性,不再犯同样的错。

没有甜头,大伙儿可能都懒得动弹;没有板子,执行力就软绵绵的。奖惩并用,执行力才能杠杠的。

04

检查有问题

奖惩机制确实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但它就像是汽油,能让车跑起来,却不一定能带你直达目的地。

要想收获满意的成果,关键还在于那条通往终点的“路”——也就是过程。

有些管理者,就像放风筝一样,任务一放出去,线就不抓了,对过程全然不顾。

但管理可不是放风筝,尤其是对那些容易偷懒的“风筝线”,你得时不时拽两下,看看它是不是还在正轨上。

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人嘛,总是容易偷懒,你不盯着点,他们可能就按自己的想法走了。

更重要的是,那些决定成败的小细节,往往就藏在日常的一点点一滴里,不勤检查,就像盲人摸象,哪能摸得全呢?

别等到最后关头,一看成果不尽如人意,就怪员工不给力。

得想想,自己是不是那个在关键时刻忘了拉紧“风筝线”的人?是不是没给够他们需要的支持和引导?

所以,咱们得做那个既不过度干预,也不放任自流的“聪明管理者”。定期检查,适时辅导。

但是,检查的火候得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太紧了,员工压力大;太松了,又容易懈怠。找到那个平衡点,才是真功夫。

检查不是目的,它是连接计划和成果的桥梁。

我们得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把过程走稳了,好结果自然就来了。

05

沟通有问题

沟通可是成事儿的润滑剂,事儿做不好,很多时候不是手底下人没力气,而是话没说到一块儿去。

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和理解能力都各有千秋,难免会有偏差。

领导心里想着苹果,结果下属手里却捧出了香蕉,这种事经常发生。

这时候,沟通就成了那座必须搭好的桥。

但现实是,大多数的员工都不太愿意和领导沟通。

为啥呢?

一方面,有的人天生内向,不太擅长和人套近乎;

另一方面,也得怪咱们当领导的,有时候沟通方式不对路,反馈不到位,把好好的交流机会给整尴尬了。

比如说吧,有的领导开会,就像开了“一言堂”,下属一提意见,立马就是“我说的算,你别插嘴”,还老爱挑刺儿,批评多于表扬。

这样一来,员工自然就关上了心门,不愿再开口了。

一旦沟通有障碍,员工有想法不敢提,有问题不敢说,工作自然就卡壳了。

“管理艺术,全在一张嘴上。”

沟通,沟通,还是沟通!别让无效的对话,成了员工积极性的绊脚石。

✎ 写在最后

员工执行力低下的表象背后,实则隐藏着管理不善的深层次原因。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单方面苛求员工的执行力,而在于管理者自身的成长与变革,通过优化管理策略,为团队赋能,共同迈向成功。

0 阅读:8

蒋钦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