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唐国,以目前史料来考至少有三个,一个是晋国前身古唐国;一个是“汉阳诸姬”的唐国;最后一个在今山西太原市的北唐国,是西北戎族所建,族姓不详。北唐国的史料只有一条,周穆王时 “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缘耳。”北唐国向周王献马。
古唐国与商朝关系极好,周克商后,古唐国投降了周朝,又“三监之乱”时,古唐国背叛周朝,后被周公平定,古唐国的地盘被分封给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也称唐叔虞。
古唐国的贵族被周朝迁往杜地(西安一带),称为唐杜氏。
至于后面的“汉阳诸姬”唐国则与古唐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唐国古唐国的源头可追溯至陶唐氏。远古时期,有一支善于制陶的部族,他们以陶为名,为陶唐氏。“陶”古音为尧,陶唐氏一度非常强大,后世就将陶唐氏的族名人格化,成为传说中的帝尧。
若干年后,陶唐氏衰落下去,有虞氏(帝舜)兴起后,陶唐氏出了一个名董父的人物,他在帝舜联盟中供职,得帝舜赏识,赐之以土田,与姓氏“刘”。
到夏代后,陶唐氏后裔有子为刘累,他在夏朝做官,替夏王养马,称御龙氏。刘累养死一匹马,并将马肉献给夏王孔甲。不久,孔甲追查死马事件,刘累逃向鲁县(所说是河南鲁山县)。
商代,晋南地区即夏墟所在地,商将此地封分古唐国,用古唐国镇压夏族后裔的同时,也抵抗北方戎族。
所以在商朝,古唐国与商朝的关系十分好,商朝卜辞中就有关于唐国的文字,如“唐入十”、“唐来四十”等等,这上古唐国向商朝上贡。
“贞史人于(唐)”、“贞,于唐告”,这是商王向上天帖卜唐国的情况。
还有商王在唐国兴大城的卜辞,“贞作大邑于唐土。”
这些都说明古唐国与商朝关系不一般。
到周朝后,《晋世家》载;“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叔子變,是为晋侯。”
古唐国趁周成王年少,且“三监之乱”起,参入叛乱,因与周都比较近,古唐国较早被周公平定,被灭国后的古唐国贵族迁往杜地(今陕西西安一带),称为唐杜氏。
唐杜氏虽失国,但却在周王畿内任官,周宣王时杀了杜伯就是唐杜氏的后代。杜伯被杀后,其子隰叔逃到晋国,作为晋国的士师(法官) ,为晋国六卿之一晋国范氏的先祖。
后来晋朝公卿范宣子对鲁国大夫叔孙穆子的一段话;
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
“汉阳诸姬”的唐国此唐国位于现河南南阳唐河县,它的族姓有二种说法,其一是姬姓,其二为祁姓。
“一曰,成王封叔虞于唐,号曰唐叔侯。其子燮父之后,春秋时,国小微弱,遂属为楚邑。”据此,当云 “其子燮父之后,别封于唐,近于楚,微弱,遂为楚属邑。
姬姓说,唐叔虞之子为燮父,燮父的庶子之一被周王分封到南方,为唐国。
祁姓说,刘累的后代有一部分跑到南方立国,为唐国。因帝尧为伊祁姓,所以此唐国为祁姓,帝尧的后代。且二种说法没有定论。
晋南地区的唐国在西周前期被灭,可南方的唐国一直活到西周末期。
进入春秋时期后,唐国就已臣服于楚国。《左传》哀公十七年载:“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
这是春秋末期,楚人大巫观射父回忆时讲的一句话,其中有观丁父,为鄀国人,楚国灭鄀国后,以观丁父为军率(帅),相继征服随国与唐国。
春秋中期晋、楚邲之战,唐国国君还曾率军队参加楚之“左拒”出击晋师。此时唐国的军事大权已由楚国掌控。
春秋晚期,约鲁定公元年 (公元前509年)唐成公朝楚,楚国令尹子常(囊瓦)私自索要他乘坐的两匹骕骦马,唐成公坚决不给,被子常扣留三年。后由唐成公的属下将马送给令尹子常,唐成公这才得以回国。
唐成公回国后,参加了吴、蔡联军,联军长驱直入楚都郢,迫使楚昭王奔随。后秦国出失助楚国复国,唐国于公元前505年被楚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