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祸心,意思是说心里暗藏着害人的主意。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从春秋中期开始,晋楚争霸便成为了天下的主旋律,而夹在晋国和楚国中间的郑国,则因国势衰微,只能夹缝中求生存,时而依附于晋国,时而依附于楚国。
晋简公二年(前564年),晋国讨伐郑国,郑国被迫与晋国结盟,晋军撤离之后,郑国又于同年冬与楚国结盟。
晋简公四年(前562年),晋国因郑国与楚国结盟,再度出兵伐郑,郑国便又与晋国结盟。楚共王出兵救援郑国,击败了晋军,得知郑简公与晋国讲和,楚国一怒扣押了晋国的使者。彼时的郑国,在外交上便是如此的卑微。
郑简公二十三年(前543年),郑穆公之孙子产(姬姓,公孙氏,名侨)开始执掌郑国国政。子产掌权之后,虽然确立了“从晋和楚”的外交方针,但却并非一味的趋炎附势,反而在与两国的交往中也能做到不卑不亢,竭力维护本国利益和尊严。
例如在陪同郑简公出使晋国时,子产因晋国在礼仪方面太过怠慢,便直接命人拆掉了晋国宾馆的围墙,晋国大夫士文伯得知后,对子产予以责备,子产则从容应对,指出晋国对郑国使团不够尊重,错在晋国一方,最终赢得了晋国方面的道歉与隆重接待。
在与晋国结盟的同时,郑国也在积极与楚国搞好关系,为此郑国决定,将郑穆公之孙公孙段的女儿嫁给楚国公子围。
公子围是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即位之后,对公子围十分宠爱。楚康王去世后,其子楚郏敖即位,公子围被任命为令尹,执掌楚国兵事,乃是当之无愧的楚国重臣。
鲁昭公元年(郑简公二十五年,前541年),公子围带了大量兵马来到郑国接亲,子产见公子围带的兵马太多,担心他不怀好意,对此十分忧虑。为了化解危机,子产派善于处理外交事务的行人子羽前去与楚人交涉。
子羽认为,楚国兵马众多,绝对不能让其轻易进入都城,但同时也不能得罪楚国,否则与其交好的目的便无法达成了。于是,子羽见到楚国官员后,便对其说道,“我们郑国的都城狭小,容纳不下你们这么多人,请允许我们在城外修整一片地区,就在城外郊区举行迎亲仪式吧。”
听罢属下的汇报,公子围十分不满,遂派太宰伯州犁与子羽交涉。伯州犁对子羽说,“承蒙贵国君王的赏赐,将公孙段的女儿嫁给我国公子围。公子围因此摆设了祭筵,在庄王、共王宗庙祭告之后才前来迎亲。”
伯州犁先是向子羽表明了公子围对这次联姻的重视,然后才说道,“若是在城外举行迎亲仪式,岂不是等于将君王的赏赐抛在草丛里,太过怠慢公子围了?不仅如此,更会使公子围背上了欺骗先君的罪名?如此他还怎么继续担任公卿?又如何向我国国君复命?还请大夫仔细考虑一下。”
子羽叹了口气,回答道,“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意思是说,国家弱小本无罪,依赖大国而又毫无防备才是真正的罪过。小国依赖大国本是为了安定自己,却又不得不担心大国包藏祸心来图谋自己。
子羽继续说道,“我们本想郑楚联姻之后,在我们郑国遇到危难之时,能够得到贵国的保护,可是如今你们带了这么多军队前来迎亲,我们怎能不警惕呢?”
公子围此行,原本确实没有安什么好心,而是打算借机攻打郑国。不过,在听了子羽的话后,却让公子围意识到,郑国对自己已经有了防备,于是只好放下了其他心思,答应不带兵甲进城迎亲,子产这才同意他们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