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似乎是正统的存在。关于宋朝正统这事,乾隆皇帝说得很清楚:
“不知辽金皆起自北方,本无所承继,非若宋元之相承第,及为中华之主也。”
辽金都是来自北方的政权,和前朝没有传承关系,所以不是正统。而宋之前和之后都有历史传承。
在下令编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解释地更为清楚:
夫正统者,继前统受新命也。……至于宋南渡后偏处临安,其时辽、金、元相继起于北边,奄有河北,宋虽称侄于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统,辽、金不得攘而有之也。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统当绝、我统当续之语。
在乾隆看来,正统是区别于天命的一个概念。天命只有统一天下的王朝,就像清朝一样,才有资格继受,而关于正统的说法就比较多了。
东晋以后,宋、齐、梁、陈虽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晋之正统,尽管当时的北朝也很强,但由于缺少传承,所以不是正统。
隋则平陈之后,国家逐步归于大一统,这更是正统。唐末藩镇割据,这个时候的正统就是偏居南方的梁、唐、晋、汉、周。
宋创始于周,得到的也是正统。南宋虽然偏安,但它继承北宋,也是正统。以此类推,到最后清朝是正统,也是得国最正的朝代。
乾隆认为,清为了复明仇而入关的,相对于朱元璋的“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似乎更胜一筹,也更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显而易见,乾隆的说辞,政治意味居多,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汉文化的主体地位,有笼络中原知识分子的意味。
乾隆代表了政治家的需求,而在文人眼里,关于宋金辽谁是正统则一直争论不休。
这个争论早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文人们在编修“辽宋金三史”时,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谁是正统,就作为主史,有确定年号的问题。大家争来争去,没有统一意见,最后丞相脱脱拍板,三国都是正统,各自按照自己的年号来。
这明显是在和稀泥。元朝也是北方民族政权,而且正在主政,对于这个调子,几乎没人反对。
不过,到了明朝,反对辽与金的声音就比较大了。加之与北方蒙古的关系江河日下,以“两宋为正统”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出现了一系列以宋为主体的史书。
清朝入关后,受“华夷之辨”、“夏尊夷卑”思想的影响,关于辽宋金,谁为正统的争论又起来了。
清朝一开始的态度是,尊奉辽金元为正统,乃至历代帝王庙的祭祀皇帝名单里出现了汉人、少数民族对半的情况。
毕竟,清朝由满族人所建,满族人可以追溯到是金国的缔造者--女真人。这在感情上是难以割舍的。
随着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底定南北后,清朝又换了说辞。总来来看,默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但是,由于“金源即满洲也”,清政府也比较忌惮在明面上偏向辽金。及至乾隆皇帝说,“正统在宋不在辽金”,大公至正,无一偏倚,其统战的意味更为明显。
其实,正不正统不重要,需求才是第一位的。从历史的来看,相互吸收、兼容并包、融合归一才是演进规律,一味地争论正统与否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日本如果象满清那样成功入侵中国,一样也会认宋朝为正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