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奇才陈潢,清代治水的天花板,功高盖世却死于帝王冷血

乾坤一局 2024-04-09 03:31:08

历史上真实的陈潢,是一个治河水平不亚于靳辅的人,他提出的一些治水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可他命运多舛,没有发挥出完全的实力就英年早逝了,实在是可惜。

第一个摸清黄河脾气的人,巨著《河防述言》堪称治黄教科书

《河防述言》的第一篇为《河性》,本篇主要以靳辅与陈潢的对话来阐述河性为何以及治河的大概思路,概括起来为“顺水之性”四字,循序渐进地讲述河性为何,以及顺水之性的方法。

古人常说黄河的河性易决、易淤,故常常以此类方式解决黄河造成的河患问题,靳辅认为河患问题源自黄河的河性散漫不可约束。陈潢却否定了这一看法,认为黄河的河决并非其性本恶,而是黄水暴涨遇到下流壅滞无处泄出,旁流溢出,正流流速变缓,泥沙淤积,长此以往,黄河便会改道。黄河亦为水流,但其源头和流经的地势情况造成了当时黄河泛滥的局面,陈潢从水流本性出发,结合实际状况探讨黄河河患的根本原因。

黄河决口导致泥沙大量淤积在河底,黄河不断改道,故道已经淤积成平地,虽多年常加修整,但始终没有合理的方法解决河道与运道的问题。陈潢认为河流的形状一直变化着,但河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古今以来大都依照河性治河。

“千古治水者,莫神禹若也;千古知治水之道者,莫孟子若也。”而二者皆推崇“顺水之性”、“行其所无事也”

陈潢十分敬重大禹和孟子的治水方式,在他看来黄河的水性与其他河流无异,但特点更加明显,黄河的河性因为地势落差而变得汹涌异常,其间携带大量泥沙,至于黄、淮交汇的清口处,没有山脉的阻挡极易决口或改道。

此外,黄河的河道较长,上流河道多山脉阻滞,所以河形多年以来并无较大的变化。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突遇平缓的地势,水流流速缓慢,逐渐雍高,漫出两岸的平地,黄河曾因此类问题多次改道,流至黄淮交汇的清口处,因势强而冲击淮水流域,黄水无处泄出导致两岸河患频发,且无法顺利入海。

陈潢主张“顺其性而利导之”、“行其所无事”,靳辅疑惑于“疏瀹排决无非事也,而曰行所无事,何也?”陈潢回答:“所谓无事者,因其欲下而下之,因其欲潴而潴之,因其欲分而分之,因其欲合而合之,因其欲直注而直注之,因其欲迂回而迂回之,一顺水之性而不参之以人意,焉是之谓无事也。

关于治河总方针,陈潢和靳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潢坚持自己的观点,所谓顺应河性就是帮助河流改变河道、减少淤积和决口,保证河流顺利入海,其中他提到的分、合、迂回、直注等词汇都是指黄河河性,而无事意思就是要顺黄河的河性治河,而不以人工干预,如此对症下药方能医治病根。

黄河是千百年来给中国带来灾难最甚的河流,黄河与其他河流水性相同,但携带泥沙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河流,靳辅猜想河患与其源流相关。陈潢通过实际情况论证,解释了黄河的源头是清澈的。

“中国诸水,惟河源为独远源,远则流长,流长则入河之水遂多,入河之水既多,则其势安得不汹涌而湍急哉。况西北土性松浮,遇湍急之水即随波而行,于是河水遂黄也。”

陈潢是这样分析的,由于黄河源远流长且因地势的落差导致其上游流速较快,又经过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而在平原地带因地势平缓且没有山脉阻挡,这样自然就会造成下游平原地区淤积泥沙,流速变缓,导致入海困难。此外除了黄河,像泾水渭水、沁水、汾水含沙量都是比较高的,而且大部分是黄河支流,可见黄河的源流并不浑浊,其浑浊是其他河流的汇入以及地形等多重因素导致的。

陈潢认为治河人员需要统筹分析各个河道之间的关联性,在治河过程中,普通的治河者往往偏向于治理河患较重之处,而不从全局考虑致患原因,这种思想往往耽误治河工作的具体实施,在他看来只有审度全局,找出致患之处,以相应的方法治理才是良策。他在书中写了这样经典的一段话,至今读完依然引人深思。

“如有患在下,而所以致患者在上,则势在上也,当溯其源而塞之,则在下之患方息。”如行医救人,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深究其致病之源,投药百剂也不会见效。“又有患在上,而所以致患者在下,则势在下也,当疏其流以泄之,则在上之患自定。”

陈潢一针见血指出,下游出现如果河患,根源往往就在上游,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堵塞上游决口。上游如果出现河患,根源很有可能在下游,则应该疏浚下游的河道,令上游的水流可以顺利泄下。

他坚持综合治理的观念,黄河的全局之势贯彻治河工作的始终,对于治河工作重点的划分有着决定性作用,若治河者偏向治河过程中河患最重之处,而忽略致患之源,极易造成河患问题的反复。

除了要会统筹兼顾,细节方面也不可以忽视,就拿河流分断的形势分析来说,全面细致地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如水流较弱则需要筑堤束水,加道强水流流动性;若水势猛则应扩宽河道,避免堤坝冲毁。河流的地势流向,土地的疏松度、干燥度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这样治河才能事半功倍。

陈潢治河注重对症下药,提出许多可行方法

靳辅的奏疏中多包含着陈潢的治河思想,陈潢的整体治河规划也与奏疏中的内容有诸多相似之处。陈潢继承潘季驯的治河观点,认为束河方能攻沙,在治河过程中提出的意见,也围绕着“束河”、“筑堤”两个方面。

陈潢的主要思路便是束河归漕,他主张疏浚下河,在清江浦至云梯关之间的三百余里河路中,与河流的南北两岸三丈远处,各开引河,将上游的河水归入漕中。另外引河的开凿可以减少河中决口,伏秋水位上涨之时,主河道泄出的河水可以通过引河入海,减少主河道的压力。陈潢的治河措施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改建太平坝、倡导减水坝的建设、开挖中河与运河小料、修整涸出的土地实行屯田政策。

在陈潢看来改建太平坝是重中之重,由于黄河长年夺淮河河道入海,导致淮、黄交汇处的清口淤积严重,黄河倒灌清口进入运河,运河至清水潭一带几百余里淤积成平地,每年雇佣募夫挑浚河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际上此举只是被动应对河势,改善河道淤积,利用水势和大坝帮助淮河抵抗黄河河势,才能彻底解决河患。针对这一问题,陈潢提出将运道口转移至烂泥浅处,在新庄闸的西南方挖一条至太平坝的引河。

“自文化寺、永济河头起,挑河一道,引而南经七里闸,复转而西南,亦接至太平坝,俱达烂泥浅之引河。内则两河并行,互为月河,以舒急溜,而备不虞。外则河渠离黄淮交汇之处,不下四、五里。

改建太平坝的目的就是要助长淮河河势,减少黄河对运河的冲击,对解决清口一带的淤积问题和改善运河的运输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减水坝,保护堤防黄河与淮河的交汇,除了干扰运河的正常运输和促使清口一带淤积,还导致淮、扬七州县河患不断,而这一切重要决定因素便是高家堰的修筑。

《河防述言》中对高家堰有一段记载:“夫高堰为全淮保障,自汉末陈登创建,至明初陈瑄大葺,中季潘中丞又加筑焉,迄今犹为两河关键,但堰之迤南周桥一带,潘公不加修筑,其意虑淮水大涨时,藉以泄泻。迨我朝而流水之处,渐次刷绝,以致淮水东注,遂有清水潭之大患。”

明代加筑高家堰意在助淮水泄出,减少两岸被淹的风险,而如今淮水东注至清水潭,如不加修高家堰,则清水潭的河患难以治理,考虑到两岸居民的生命安全与整体治河计划,陈潢统筹兼顾制定治理方案,在周桥至翟家坝一带筑堤,以控制暴涨的河水,且建设减水坝六道,随时控制河水的流量,保证高家堰的堤防安全。在陈潢的建议下,靳辅于黄淮交汇处的其他州县也建设了减水坝,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河患问题。

陈潢的治河方案以黄、淮、运三河并治为关键,在控制了黄河冲入运河造成淤堵的问题后,陈潢对运河又进行了专门的治理。明代以来,漕船借黄河行运,途经黄河二百八十余里,黄河流速较快且易决、易淤,给过往船只造成很大风险。

因此陈潢在九里岗一带,黄河北岸开运河小料,开浚河道,引汶、沂之水直至清河县,上流从仲家庄直入黄河,如此黄河倒灌之患得以解决。漕艘过淮出南运口,只需二十余里便可入北运口。此举大大节省了每年挑浚河道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减小了漕船运行的风险和损失。

低开高走的陈潢依旧是以悲剧收场

陈潢生于浙江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幼时热爱诵读经世书籍,尤其对治河类书籍参透颇深,负有一腔报国情怀,文采斐然 却不喜八股,厌恶八股的固有模式对文人思想和言语上的束缚,参加科举考试, 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

康熙十六年(公元 1677 年),陈潢路过邯郸,于吕翁祠壁题诗一首:“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这首诗被靳辅所见对他特别赏识,靳辅同情他的遭遇, 在与陈潢的短暂交流中发现陈潢在治水方面的才能,故聘用其为幕僚,使陈潢的才华得以施展,可以这么说陈潢的为官生涯和靳辅是息息相关的。

可11年后他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康熙二十七年(公元 1688 年),江南道御史郭琇上奏,指出靳辅治河多年, 河道未曾改善,而陈潢出谋划策危害国计,阻挠下河开浚工程。康熙听后对此事可谓暴跳如雷

“辅为总河,挑河筑堤,漕运无误,不可谓无功;但屯田、下河二事, 亦难逃罪。近因被劾,论其过者甚多。人穷则呼天,辅若不陈辨朕前,复何所控 告耶?

朝中许多大臣倒是同情他俩是我,认为屯田之事确实对百姓造成危害,但应准许靳辅、陈潢等人继续筑堤。朝中关于筑堤与建设减水坝的事宜上一直存在争议,靳辅与陈潢经过详细谋划认为只有建筑堤防,束水归漕,保证河流水源的充足才可以冲刷河中淤积的泥沙,这一点《河防述言》曾记载靳辅与陈潢的对话中明确表示出赞同,即合流为常事,而分流为偶事,筑堤即为合流,而疏浚之事则应视情况 而定。朝中大臣的观点应为支持靳辅筑堤,但又不敢违背康熙之意反对疏浚工程。

康熙在治河方面的规划也是举棋不定,起初他赞同靳辅、陈潢的治河方针,后期却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认定下游河道疏浚一事是正确的,并对他两起了疑心。康熙曾别有用心地问郭琇,朝廷中是否有人垄断河务工作,此意十分明显在暗指靳辅和陈潢。

当时大学士纳兰明珠在朝内如日中天,靳辅曾是明珠同窗,在治理河务方面得到明珠的 有力支持,至于私交,史书中尚无定论。郭琇何等聪明,自然清楚康熙的意思,, 所以在同年二月初六上奏纳兰明珠、余国柱等人结党营私,而靳辅与明珠私交正甚,其治河之费用多与明珠等人分肥,所提用河官多为其内部制定,实为在朝中汇集势力。列举明珠的八项罪状,仅治河一条牵扯到靳辅,陈潢也因此事遭到牵连。

康熙特别擅长用手下大臣处理对自己不利的官员和势力,从康熙在三天内便处理了明珠一党,即可说明郭琇弹劾一事很可能是事前经过授意。 靳辅在弹劾的压力之下无奈上奏康熙,指出于成龙、孙在丰等人陷害,并对二人列出的罪状进行反驳,希望康熙圣驾亲巡河工,再对此事加以公正评价。幕后操纵者康熙当然不会理会,还是以屯田扰民给靳辅定罪,靳辅革 职,陈潢更加惨,直接被塞进囚车被押送京师,途中因悲愤交且病情加重去世,一代治水奇才就这么陨落了,成了一颗康熙处理党争牺牲的棋子。

0 阅读:0

乾坤一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