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一些老人,生了病,还是选择硬抗。结局是,小病扛成了大病,去了医院,钱一点也没少花。

先来说说我妈,今年七十二了。
在土地里辛苦劳碌了一辈子,虽然七十多了,还在种着家里的几亩土地。农村人大多这样吧,只要还能走,还能动,就得劳动一天。
去年,秋忙的时候,在地里扛玉米袋子,不小心把腰伤了。自认为就是把腰扭了,自己买了几贴膏药,吃点止痛药,养养就好了。
一月有余,一点没有见好的迹象。坐,坐不得;躺,躺不得;怎么都是疼。
不得已,去了乡卫生院,拍了片子,大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开了一些药,回家边吃边养。两月多了,稍微好点,能走路,不能走的太多。
腊月末,被弟弟接到城里过年。老妈的腰也是不能走太多的路,去小诊所看了几次,也没什么效果。
转眼,过完年了,老妈老爸又该回农村老家,侍弄那几亩地了。老妈的腰,走路多了还是受不了。这也根本没办法干活啊。
前几天,弟弟带她去三甲医院做了检查,资料显示,腰椎骨骨折。大夫奇怪她,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来检查,是怎么抗过来的。
前后,四五个月,老年人,年龄大了,骨折不容易愈合。
如果,伤了之后就去检查确诊骨折,现在早该好了。
一直舍不钱,最后还是不能少花一分。

再来说说我的隔壁邻居聂叔,也快七十岁了。
年轻时,家里条件不好。每天种地,上山放牛。生活极其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
经常腹痛,忍忍也就过去了。要么就是,搞点土方法,吃了也不知道是真有效还是假有效,他自己说是管事。
五十多岁的一年,在山上干活的聂叔,肚子疼的满地打滚儿。
吐了一地绿色的脏东西,估计是吐胆汁了。家里把他送到镇里卫生院,说是胆囊炎。
开了点消炎利胆片什么的,吃了还是有效果的。
以后,聂叔只要肚子疼,就买上几块钱一瓶的消炎利胆片吃。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就这么扛着。
日常也不敢吃什么肉,吃肉了就会疼的严重。
去年的一天,聂叔终于扛不住了,吃消炎利胆片也不管事,肚子肿得老大,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
打了急救电话,送医院了。
胆结石,胆囊炎,胆汁都憋在肚子里了。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花了好几万,聂叔心疼不已。

看看有职工医保和退休金的薛老头。
煤矿退休工人,有医保和退休金,回村里养老。一年做一次体检,现在身体真棒,每天种花养鸟,种点蔬菜,自给自足。
家里的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都制备着。一个小药箱,有日常用药。
有个小感冒,自己就解决了,如果感觉严重,立即打车去医院。他可不像其他老人一样能抗就扛。

为什么,农村老人选择硬抗呢?
首先,农村老人们也有城镇医疗保险,虽然报销一部分,但是没有什么收入的老人,还是舍不得。
其次,城镇医疗保险的缴费,连年递增,从最初的十元,到了今年的四百元,有的地方比这还高。
部分老人选择了断缴,有的家庭确实拿不出这四百块钱。一家两老人,加上孩子,孙子,以五口人算,就得两千块钱。

断缴后的老人,生了病,只能选择硬抗,不然只能全部自费,这不相当于要了他们老命。
第三,农村卫生院医疗条件一般,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老人认为,看了也不管用,才不去花那冤枉钱。
第四,农村的年轻人,多在外打工。老人成了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照顾,不能及时就医,也是老人选择硬抗的原因之一。
农村老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辛苦一辈子。真心希望他们能“老有所医”。

大家认为造成农村老人有病硬抗的原因还有什么?怎么才能改变这个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