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旬阿婆提出要投诉,遭退管所人员打至嘴出血?多方回应

稳雯雯雯稳 2025-04-05 12:25:22

2025年3月26日,广州海珠区滨江街退管所内,66岁的陈女士称“因一句“我要投诉”,遭遇工作人员暴力殴打,致嘴角撕裂、唇部肌肉层损伤”。这场纠纷不仅让一位六旬老人身心受创,更暴露出公共服务场所的监管漏洞与维权困境。究竟是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还是双方冲突失控?当监控缺失、证据矛盾、调解无果时,真相如何浮出水面?

3月26日下午,陈女士前往滨江街退管所,为海外朋友代办退休年审。因工作人员以“海外信件过期”为由拒绝办理,双方发生争执。陈女士质疑对方刁难并提出投诉,另一工作人员张女士突然起身质问,被指控随后猛击了陈女士面部及胸口,致其唇裂伤。陈女士逃离后报警,警方次日立案。伤情鉴定显示,陈女士为轻微伤,张女士未达轻微伤。调解失败,4月2日调解中,张女士母亲称“肘击系意外”,陈女士女儿则要求追究法律责任,双方未能和解。

“互殴”还是单方施暴?退管所两名工作人员称存在“互殴”,但陈女士女儿出示张女士事发当天下跪视频,显示其面部无伤痕,且后续无接触。张女士母亲辩称,冲突因陈女士“谩骂并企图闯入办公区”,推搡中被咬伤耳部,挣扎时“不慎肘击”。退管所负责人承认未安装监控,导致事发过程无影像佐证。陈女士的病历显示其唇部撕裂伤深达肌肉层,而张女士伤情鉴定未达轻微伤,双方伤势对比引发质疑。

退管所作为公共服务窗口,竟无监控设备,负责人仅以“正常办公”回应,引发公众对办事安全的担忧。律师指出,公共场所未安装监控涉嫌违反《公共场所安全防范规定》,若纠纷频发,主管部门或需担责。张女士未出席调解,由其母代理,被质疑诚意不足;陈女士家属坚持法律追责,拒绝“医药费赔偿”式和解。警方暂未明确是否定性为治安案件或刑事犯罪,轻微伤鉴定或影响最终处罚力度。

陈女士因合理投诉遭暴力回应,折射部分基层单位对群众诉求的冷漠与压制。为海外友人代办业务,遭遇流程僵化(如“信件有效期一个月”),暴露出公共服务对特殊群体的适应性不足。

陈女士女儿简小姐在采访中情绪激动:“伤口缝了5针,她连饭都吃不下!”病历显示陈女士需长期治疗,身心双重受创。“下跪视频证明对方没受伤,互殴根本是谎言!”简小姐坚持追究张女士法律责任,拒绝调解妥协。“没有监控,就能掩盖真相吗?”家属呼吁彻查退管所管理责任,杜绝类似事件。

陈女士的轻微伤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施暴者处拘留及罚款;若证据确凿,亦可能升级为刑事案件。但张女士若被认定“过失伤害”,或面临民事赔偿,但刑事责任难成立。法律人士指出,调解不应替代追责,“轻微伤≠小事”,公职人员涉暴更应从严处理。

陈女士的遭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唯有完善监管、透明处理、重塑公信力,才能避免下一个“维权者”重蹈覆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