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皇铭安康 2023-03-10 13:12:02

羚角钩藤汤

羚角片钱半(4.5g)先煎 霜桑叶二钱(6g) 京川贝四钱(12g)(去心)鲜生地五钱(15g)双钩藤三钱(9g)后入 滁菊花三钱(9g)茯神木三钱.(9g)生白芍三钱(9g)生甘草三分(2.4g)淡竹茹五钱(15g)鲜刮 与羚羊角先煎代水

原方未著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服)。

【原方证治】

上方功擅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主治热盛生风,风阳上逆,头晕目眩,壮热神昏,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质干绛,脉弦数有力。

【制方背景】

1.首倡脑筋病一说,对伤寒痉病深入探讨

俞氏把仲景的痉病称为“脑筋病”,认为是脊髓之脑筋病也,即《内经》所谓:“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厥成巅疾”,《难经》所谓:“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其症包括了强直、背反、抽风、痉厥等症状。并引陈无择、张景岳之说,认为本病病位在肝系筋脉。

陈潮祖教授认为:五脏均由肝系筋膜构成的筋隧将五脏与五腑、五体、五官连接起来,构成肝心脾肺肾五大经脉系统,再由肝系少阳三焦膜腠将五系联合成为一体,上连手厥阴大脑筋膜,成为六脏六腑而以大脑为其五脏中枢,后来《内经》将手厥阴脑膜的功能归入心系,而将心包之筋(即现在所谓的神经,俞氏所谓的脑筋)与三焦之膜归入肝系进行辨证。对于此病病机,俞氏认为不碍风邪入侵与筋脉失养两端,其治当从滋阴养血或扶脾抑肝入手。本方以鲜生地、生白芍滋养阴血,以达增液舒筋之功,以羚角、钩藤、桑叶、菊花清降肝风以达凉肝息风之功。

俞氏“脑筋病”学说于理、法、方、药皆备,为后世探寻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明确了方向,脑髓之肝系筋膜病变解决了前代“风邪入中”、“内风”、“非风”等诸多理论,单从病因探讨病机的盲目性,是中医治疗脑卒中理论上的飞跃。

2.厥阴宜清,内风宜息

俞氏在六经治法中提到厥阴宜清,并认为:“清宣心包,轻则栀、翘、菖蒲,重则犀、羚、牛黄,而竹叶、灯心,尤为清宣包络之轻品;清泄肝阳,轻则桑、菊、丹皮,重则龙胆、芦荟,而条芩、竹茹,尤为清泄肝阳之轻品。”本方即为六经方药中清凉剂中的传世名方,在大队的清泄肝阳之品中,还配伍了清宣心包的羚羊角、浙贝、竹茹,能清宣包络痰火,可针对秀山于玳瑁郁金汤所谓的邪热内陷包络,郁蒸津液而为痰,弥漫心孔,堵其神明出入之窍而出现的神昏不清。同属厥阴清法,心包宜宣,肝阳宜泄,由此可见俞氏制方乃从六经取法而来。厥阴气化主风,风从火化,还可出现风火相煽之神昏抽搐等症,故《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当从肝论治,法当息风降火,犹如羚、桑、菊、钩藤之属。

【制方要旨】

本方为凉肝息风的代表方,临床主治头晕、高热、抽搐等症。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心二经,既能平肝息风,又能清热镇惊,钩藤甘凉,镇惊,亦归肝、心二经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两药相合,则凉肝息风之力更强,共为君药。桑叶苦寒性寒,入肝清热,菊花甘苦而凉,善解肝经之热,桑、菊同用,共助君药清热息风,皆为臣药,且二药皆归肝肺二经,还擅疏风散热,配入方中,能使深入阴分之热透达于外,与清营汤之配伍。银花、连翘同一目的,体现透热转气配方法度,清金制木之法。火旺生风,风助火势,风火相煽,耗阴劫液,故以鲜生地、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滋阴养液,柔肝舒筋。风火灼津,易于成痰,故配竹茹、浙贝母清热化痰。热扰心神,配茯神木以宁心安神。此三药虽非清热止痉药物,却可协助主药治疗兼夹证。

本方配伍上体现了凉肝息风与清金制木结合,增液舒筋与安神化痰兼顾。

【类方提要】

俞氏在六经方药中只提及本方为凉息肝风法,未有主治功效的描述,也未见相似方剂,但其息风解痉与清热、化痰、养阴、安神诸法合用,治疗肝阳上亢或热盛动风证的思路,却为后世借鉴,如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胡光慈的天麻钩藤饮,都可看出本方的影子。此三方皆为平肝息风的常用方剂。其中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之力较大,清热之力稍弱,对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每多合清热之剂用之,正如秀山按语中所述:“若便闭者,必须犀连承气,急泻肝火以息风,庶可救危于俄倾。”镇肝熄风汤镇肝潜阳息风之力强,并用大剂量牛膝引血下行,善于治疗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脑充血证;天麻钩藤饮于清热安神方面多有侧重,并结合现代认识加入活血利尿之品,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名家发挥】

本方为后世治疗中风热闭之证的主方,俞氏指出本病病位在脑筋,治当从肝着手,补前贤医家对此病认识之不足,对后学多有启发。

何秀山认为:“此为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之良方。然惟便通者,但用甘咸镇静、酸泄清通始能凑效,若便闭者,必须犀连承气急泻肝火以熄风,庶可救危于俄顷。”

秦伯未:“本方原为邪热传入厥阴,神昏抽搐而设。因热极伤阴,风动生痰,心神不安,筋脉拘急,故用羚羊、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为主,佐以生地、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滋液缓急,川贝、竹茹、茯神化痰通络,清心安神。由于肝病中肝热风阳上逆,与此病机一致,故亦常用肝阳重症,并可酌加石决明等潜阳。”

陈潮祖:“此方是由清热、息风、养阴、化痰、宁神五类药物组成,所以根据证情可以从五个方面加味。热盛可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之类清热解毒。剧烈抽搐可加全蝎、蜈蚣之类熄风止痉。阴伤较甚可加玄参、麦冬之类养阴生津。痰浊较甚可加天竺黄、瓜蒌壳、竹沥之类清热化痰。烦躁不宁可加石决明、珍珠母之类重镇安神。湿浊蒙蔽、神昏窍闭可加麝香、石菖蒲之类芳香开窍。肝阳上亢可加大黄导热下行。”

【临床荟萃】

从临床各家医案汇总来看,本方所治病证多为俞氏所谓的“脑筋病”,包括现代医学所谓的脑出血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其主要病机皆不离肝经热盛生风,症状多高热与抽搐并见。

1.内科

(1)中风:中风的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羚角钩藤汤有凉肝息风、化痰开窍的药组,故常用于中风的治疗。祝氏增强豁痰开窍、通腑泻热之力以图急则治标,用本方加天竺黄、胆星、生大黄、枳实,治疗重症脑出血合并脑梗死[22]。靳氏认为本病急性期痰热瘀闭多见,故增强凉血活血祛瘀止血之力,以期将离经之血尽快吸收,减轻脑水肿,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用本方加三七粉、水牛角片治疗出血性中风。

(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现为头痛和脑膜刺激征,属于中医头痛的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情志内伤,肝失调达,郁而化火,肝阳暴亢,肝风上扰,血随气逆,气血并行于上,蒙闭清窍。治当平肝潜阳,化痰息风。刘氏以本方加天麻、蔓荆子、葛根增强止痛、缓解平滑肌痉挛之力;加入石菖蒲、郁金增强止吐和胃之力,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2.儿科

小儿习惯性抽搐:习惯性抽搐又称局部抽搐症,是儿童一种病态的心理行为。患者多为4岁以上儿童,表现为身体任何一部分,反复发生快速而固定形式的不自主运动,反复眨眼、耸肩、手足或躯干的突然抖动等。本病多属中医惊风范畴,由于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主四肢肌肉,土虚木盛,风动乘脾而致抽搐。其病机为肝旺生风,治当平肝息风,定惊安神。夏氏以本方加蝉蜕、牡蛎增强息风止痉;加枣仁、远志养心安神;加茯苓、白术健脾助运,扶土以御木乘;加甘草,与方中白芍相伍,柔肝缓急。

0 阅读:20

皇铭安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