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心采取行动,迫使蒋介石改变政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
作为张学良的心腹,孙铭九完成了最困难的任务——活捉蒋介石,迫使他暂时妥协,同意了联合抗日的条件,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
西安事变结束后,孙铭九下场如何?有怎样奇特的经历?
张学良的心腹孙铭九早年追随的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在张学铭的推荐下,孙铭九有幸进入日本军校进修,掌握了现代军事理论和技能,提升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
回国后,孙铭九进入东北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很快担任了一名军官,深受上级和同僚的信任和尊重。
1931年,东北军易帜,张学良从南京离开,出于对哥哥安全的重视,弟弟张学铭特意给他安排了护卫,孙铭九就此进入张学良的视野之内。
护送任务的过程中,孙铭九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高度的警觉性,他细致周密地安排护卫,确保了整个行程的安全和顺利。
在这段时间里,张学良对孙铭九的能力和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赞赏孙铭九的军事才干,更欣赏他的忠诚和责任感。
在行程结束时,为了表达对孙铭九的感激和认可,张学良亲自将一块随身携带的怀表赠予孙铭九,这块名表上印有张学良的头像,象征着对孙铭九的高度信任和期望。
1935年,张学良重返政坛,孙铭九听到消息后,毅然决定投奔张学良,继续为国家效力,他随之被任命为警卫队长官。
在一次次的行动中,孙铭九的冷静判断和果断执行赢得了张学良的高度信任,他逐渐进入了张学良的核心圈,成为其心腹之一。
1936年7月,张学良意识到,仅靠现有的军事实力和政府力量,难以有效抵御日军的侵略,他决定成立一个秘密政治组织,以凝聚更多的抗日力量,并亲自担任主席。
在组织架构的设计上,张学良将重要职位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亲信,孙铭九就在其中担任行动部门的一把手,受到张学良的直接指挥,地位更加显赫。
活捉蒋介石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的前夜,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在西安秘密会晤。
两人深知国难当头,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而国民党政府却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使得中华民族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局面。
杨虎城多次劝说张学良,提出通过兵谏方式逼迫蒋介石改变政策,将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两人反复商讨,深夜长谈,分析局势,最终在杨虎城的坚定劝说下,张学良逐渐下定决心,做出了兵谏蒋介石的决定。
1936年12月12日,孙铭九受命指挥卫队,展开活捉蒋介石的军事行动,为了确保行动的绝对保密和突然性,他提前数天就开始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他对蒋介石的行踪、住地的防卫情况以及潜在的威胁进行了详尽的侦查和分析,并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
行动当天,孙铭九亲自带领精锐的卫队,分成几路迅速包围了蒋介石所在的临潼华清池。
凌晨的华清池一片寂静,蒋介石在自己的住所内毫无警觉。
孙铭九率领卫队悄无声息地靠近,他们熟练地突破了外围的防线,迅速控制了各个要点,随着一声令下,卫队突入蒋介石的住所,击溃了蒋介石的护卫力量。
然而,当他们冲进房间时,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已经不见踪影,孙铭九没有片刻犹豫,一边向张学良汇报当前的情况,一边安排人员在华清池周围进行全面搜查。
为了增加搜索的效率,孙铭九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前往后山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
不久后,他就在一个石头缝隙中抓到了蒋介石,随后将其押送到一个秘密地点关押。
孙铭九在此次行动中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张学良的高度赞赏,他的果断和勇敢为这场事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红军共同抗日的主张,中国的抗战局面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境遇坎坷由于在西安事变中立下大功,孙铭九被张学良有意提拔,成为重要心腹和得力干将,此时的孙铭九,风头正劲,手握重兵,威望日隆。
然而,1936年12月底,形势急转直下,张学良不顾身边人的再三劝阻,决定送蒋介石回南京,以示自己的忠诚和妥协。
但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定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他抵达南京后,立即被蒋介石软禁,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软禁生涯。
而没有了张学良的指挥和领导,东北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军中各派系纷争不断,内部矛盾激化,整个东北军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孙铭九率领少壮派,企图通过武力统一东北军,试图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威。
然而当他们清洗了几位主要对手后,却无法完全控制整个东北军的局势,各派势力互相攻伐,纷争不断,军心涣散,引发了更大的动荡和混乱。
随着局势的恶化,东北军逐渐土崩瓦解,各地部队纷纷自立为王,忠诚于张学良的旧部不复存在,整个东北军集团分崩离析。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铭九也成了众矢之的,被各方势力视为眼中钉,他知道继续留在西安无异于自寻死路,最终选择离开这片是非之地,避难于红军苏区。
后来随着国共合作的全面展开,孙铭九在延安的处境变得愈发尴尬,他又不习惯根据地的艰苦生活,因此与周总理告别后就辗转上海各地,四处化缘。
汪精卫成立伪政府后,孙铭九接受了招揽,成为汉奸。
抗战结束后,形势骤变,孙铭九意识到自己已无容身之地,遂选择投降国民党。
东北解放后,他又投降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后,孙铭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审查和改造,逐渐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当选为政协委员,在国家的建设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努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参考资料:
李文翔著. 真相辨微 西安事变的台前幕后[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408-414
施原著. 王以哲之死 东北军参与西安事变始末 上[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7:124
华清池管理处编.《华清池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