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败后,有将领5访中国,赠毛主席战刀,批评首相:无道歉诚意

翠彤评过去 2024-03-14 22:02:3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郑重宣布:无条件投降!

对于这次无条件投降,日本军内一片哗然,他们认为还可以拼一拼,大不了实施“玉碎计划”。

日本很多将领认为,他们的失败主要是苏联和美国造成的,而不是中国。

对于中国,很多日本右翼的将领都不服。

有这么一位,起初也是不服,后来却成为中国的好朋友,并诚恳地表达:日本就是侵略者,损害了中国人的利益。

这个人的名字叫远藤三郎。

1、远藤三郎的转变

远藤三郎,1893年出生,和毛主席同龄。

此人曾先后在日本士官学校、日本炮兵工程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法国陆军大学学习,军事化理论极其丰富,曾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最高军衔是中将。

远藤三郎此人,早期非常“右”,认为征服中国必须使用强大的武力。他多次策划和组织了轰击重庆的行动,造成诸多惨案。

日本投降时,他已经52岁了。

对于这样的结局,远藤三郎的心理上很难接受,和大多数日本将领一样,认为日本是败给了美国和苏联,而不是中国。

另外,听闻日本投降,远藤三郎是心有不甘的,即使如此,他还是冷静地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战争是最大的罪恶。二是,军队是最危险的存在。

不得不说,这个人是矛盾的,一方面会有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另一方面,他又是大力鼓吹“武力征服论”的狂热分子。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的某一天,远藤三郎无意中看到了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这让他感触颇深,被文中的一些观点深深折服。

从此,远藤三郎对中日战争有了新的思考,哪怕是在东京的狱中(1947年-1948年),他也一次次复盘,思考从战争之初到战争结束,日本人做错了什么,中国人哪里做得好,世界局势为何不利于日本?

慢慢地,远藤三郎竟然从一个曾经的“武力征服伦”变为一个观点相左的人,他开始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远藤三郎五次访华,和毛主席互赠礼物

①1955年8月,在日本关岛召开了著名的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派出了代表刘宁一。

远滕三郎听闻有中国代表参加,竟然主动前去拜访,并对台海局势发表观点,认为还是要和平解决问题,不能让问题升级,如果背后的苏联和美国都出手了,那将是核战争,祸害人类。

这样的行为和言论,出自一位日本曾经的右翼将领,让刘宁一非常震动。

回到国内,刘宁一将远藤三郎的行为和言论报告给了国家领导人,之后,国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邀请远滕三郎访华。

当时的中国,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是这样看待中日战争的:认为日本的侵略是日本的右翼发动的恶毒计划,不能等同于日本所有的国民,甚至,日本的普通军人都是被动裹挟在战争中。

所以,远藤三郎这样思想转变的人,中国是欢迎访问的。

1955年秋天,远藤三郎和前首相片山哲先生一同访问了中国。

在访问前,远藤三郎常常思考一件事:中国的教育是不是贯穿仇恨教育?中国是不是处心积虑地在准备复仇?

访问完后,远藤三郎被震撼了,中国没有所谓的仇恨教育,也没有从上到下的倡导复仇计划,中国的学校也好、军队也好,很注重两个观念:一是,要注重国际友好。二是,侵略者必败。

这也说明了,中国不会主动侵略他国,中国注重国际友好。

那一刻,远藤三郎才觉得中国的伟大,才感觉到中国的格局。就此,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这一次,远藤还有幸被毛主席和周恩来接见,毛主席幽默地说道:“以前,我们见到更多的是日本的左翼人士,我们也想见一见日本的右翼人士,特别是远藤这样的军人......”

廖承志送机时说道:“希望能阻止军人代表团前来。”

毛主席为何要邀请日本的右翼代表前来呢?

用意很深的,让右翼带着忏悔的心情来到大陆,并对中国的现状有一个了解,不再宣传右翼的观点,如此,中日之间的合作就会多一点,未来的矛盾就会少一点。如此,对地区和平稳定更有利。

毛主席的期望是很好的,几十年过去了,日本新成长起来的右翼分子,在美国和本国右翼分子的双重刺激下,现在对中国是很不友好。

总之,远藤第一次访华非常成功,他很高兴。

②1956年、1957年,远藤三郎两次组织了日本的“军人代表团”来到了中国。

在1956年,远藤三郎还赠与毛主席一把战刀。毛主席回了一份礼物,那是齐白石的一副名画。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写了一封信给远藤三郎:承远藤三郎先生惠赠珍物,无以为答,兹以齐白石画竹一帧为赠。”

这两次的访华,远藤都是高兴而来,高兴而回,他为能促进中日交流、中日友好而开心。

③1960年,远藤三郎第四访华。

这一次,远藤带着友好人士德地末夫访华。访华期间,两人经过商量,想要成立一个组织“中日友好原军人会”,并制定了组织的宣言:

亲身体验过战争之罪恶的我们这些原军人,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人类的尊严,因而我们否定战争.......

这是从曾经的好战分子,彻底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

④1972年,远藤第五次访华,也是最后一次访华。

这一次访华,远藤有两个重要的感悟:

一是,12年不来,发现中国很多地方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是,周恩来的话让他感触很深,周恩来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又有抬头。

对于周恩来说的日本的这种现象,远藤是反对的,他说道:“自古以来,日本总是有人借着自卫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正因如此,现在日本的和平宪法中即使考虑到国家的自卫权也禁止保持军队。”

这话最早是日本前首相吉田茂说的,远藤在这里表达出来,也是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反对借着自卫名义扩大军队,要用日本的和平宪法限制军国主义。

遗憾的是,这仅仅是远藤三郎的意思,后来的日本右翼们并不当回事。

总体来看,远藤五次访华,对于促进中日友好,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3、远藤三郎写回忆录,批评亲中首相田中角荣

战后的几十年里,远藤三郎进行了长期的反思。

一个人,当思考多了,就会写下来。

于是,远藤三郎后来写下了著名的回忆录《日中15年战争与我》。

在这本书中,远藤三郎管观点非常明确,其中,有这么几个观点值得重视:

1、日中战争,是确凿无疑的侵略战争。

2、战争持续了整整15年,对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3、一些日本人自我麻醉,肯定战争,认为解放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这是完全错误的。

......

仅仅看这三个观点,就知道远藤三郎这人思想上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

不仅如此,在远藤三郎的回忆录中,对于亲中的田中角荣也是有批评的。

众所周知,田中算是日本首相中比较亲中的,他是1972年上任的,1974年下课的。

在田中的任期内,曾经对中国代表说道:“日本给贵国添了麻烦,我们对此表示深刻反省”。

从现在看,日本首相如果这样说,好像很不错了。

但是,远藤三郎对田中角荣的这句话进行了严重的批评:未表达出“罪孽的深重”和“道歉的诚意”。

对另外一句话“战争给中国国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此,我们深切的认识到这一责任并表示深刻的反省”,远藤三郎也表示诚意不够,没有真诚道歉。

仅从批评田中角荣的言论看,远藤这人能处,怪不得毛主席和周恩来很愿意和此人会谈呢!

1984年,中日在经贸上的合作如火如荼,远藤三郎很欣慰。当年10月11日,远藤三郎病逝。

田中角荣

从远藤的一生看,前半生就是战场上的恶魔,是武力征服论的支持者。后半生,思考了很多问题,认为中日友好很重要,一直积极促进中日关系。

可惜的是,日本新一代的领导们,在中日关系上愈行愈远,这是远藤等人远远想不到的事情。

或许,日本再一次疼了,才会知道何去何从了吧!

0 阅读:3
翠彤评过去

翠彤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