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决定癌症?33万人研究发现:肚子大、个子高的人患癌风险高!

雨广评健康 2024-05-21 06:53:27

说到癌症的发生,大家最先想到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其发生的风险,例如多吃肉少吃菜会增加肠癌发生的风险等,但人的身材亦与患癌相关。

廖先生41岁,他身材高大,上了年纪,还有个啤酒肚,平时爱吃爱喝。

一个月前,患者由于饮食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影响食欲前来就诊,为其完善胸部CT检查,提示新生物可能,部分层面与气管嵴隆分界不清。

完善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25-30cm处见食管后壁菜花样肿物,内镜能通过,狭窄段长约0.5cm,粘膜充血水肿;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完善PET- CT检查,结果提示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FDG代谢增高;肝胃间隙淋巴结肿大,FDG代谢增高,考虑转移可能。

综合症状以及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癌(鳞状细胞癌,t2n1m0),后期为患者进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恢复良好,不过患者很疑惑,自己体格健壮,怎么就患癌了?

在临床上,该疾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习惯有关,例如吃腌制、过烫食物,长期烟、酒刺激等。不过有研究发现,身材也会影响到该疾病的发生,其实,不只是食管癌,其他癌症的发生也与身材相关。

一、什么样的体型易患癌?

2024年4月,一篇发表在《科学进展》的研究称,不同体型与整体癌症的发病风险有相关性。这项研究纳入了近33万人,涵盖了亚洲、非洲以及白种人等多个人种,对其跟踪随访15年之久。

最终统计对照发现,肚子大、个子高患癌风险最高,他们的总体患癌风险分别上升了10%、12%,并且与多种癌症风险的升高呈正相关性。

身高、肥胖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发现。

科学家们早在1975年就发现并提出了女性的身高或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杰弗瑞·卡巴特提出,女性身高每增加10cm,其患癌风险就会增加1.13倍。

其中机制可能是这类人群更容易产生生长因子,会助长癌症的发生。毕竟该疾病的本质就是组织细胞的过度生长、繁殖与变异。不过,人毕竟无法控制自己的身高,但是可以优化自己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这些行为虽然无法消除身高本身带来的患癌风险,但是可以从整体上降低自己的患病风险,所以大家也不必太过于担心。

肥胖是很多疾病的基础,亦与癌症相关。

一般来说,肥胖多泛指全身性肥胖,即全身各部位的体积增大、脂肪组织增加,判断指标为bmi。国际癌症研究组织的一篇文章称,超重和肥胖与13种癌症的发现存在关联,具体为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膜瘤、胰腺癌等。

这是由于体内脂肪过多会激发身体的炎症反应,特别是与癌症相关的慢性长期炎症。

并且脂肪细胞还会产生多种激素,破坏正常人体的激素平衡,从而增加患病风险。亦有研究者认为,肥胖会使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效果被减弱,产生胰岛素抵抗并刺激癌细胞的生长。

除了全身性的肥胖,有不少研究人员也关注起了腹型肥胖。这种肥胖与全身性肥胖最大的区别在于内脏脂肪的含量。如果只是肚子胖,其bmi指数通常达标,但四肢表面上看不到的脂肪组织实际上全跑到了肝脏、血管等器官内。这样的肥胖其实引发的疾病风险更高。

二、腹型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英国癌症杂志》中的一项研究发现,腰围每增加11cm,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就会增加13%;每增加8cm,肠癌风险则会上升15%。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中,中心性肥胖亦为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机制为这一类型肥胖会刺激(R)-3-羟基丁酰基肉碱的升高。这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相关的代谢产物,它可以调节糖代谢与脂肪酸代谢相互转换,亦能很好触发癌细胞的代谢弹性。

这种肥胖不仅反映了机体的肥胖水平,更反映出了脂肪组织的数量以及分布。

脂肪组织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可以协调机体重要器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类群体中循环系统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均有升高。

这一类型的肥胖不止与癌症相关。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该型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细胞还可以分泌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促进血栓形成,而腹型肥胖意味着机体内脏脂肪总量的升高,亦增加患病风险。

严重的肥胖还可并发肌少症。近期科学家们发现,肌少性肥胖亦与患癌风险相关,可影响不同年龄组以及消化、内分泌、泌尿等系统的癌症患者。这是一种肥胖与肌肉质量和或功能低下的疾病。

《国际分子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癌症患者中肌少性肥胖的患病率为2.0-41.7%。该研究结果区间较大,是由于目前研究中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看法不一。

但该疾病不仅与癌症的发生有相关性,还是癌症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我国的一项关于胃癌的研究发现,肌少性肥胖与胃癌患者严重术后并发症有关,并且这类患者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亦最高。

身高我们无法更改,但肥胖可以,它反映的其实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想要降低其带来的风险也很简单,就是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纠正不良习惯。

三、如何预防和控制肥胖?

其实近期国家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给出了答案,传统食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都有适合肥胖患者的膳食选择。

例如位于华北地区的居民喜食面粉制品以及畜禽肉,深居内陆,水产和蔬菜的摄入不够多,菜品多厚重咸口。这类群体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同时,也应该增加蔬菜、水产品的摄入,并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

总体原则应遵循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并合理膳食。男性日摄入量应为1200-1500kcal,女性则为1000-1200kcal,如果是肥胖或者超重群体,应为正常成人的85%或80%。控制量的同时,也应保证结构的优化。

脂肪、蛋白质与主食的配比应为3:2:5,三餐供能中应保证午餐摄入最多,早、晚的摄入量相等。并且鼓励主食方面要多食用粗粮,让蔬菜水果摄入多样化,同时减少高糖、高淀粉蔬菜水果的食用。肉类也应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例如去皮鸡胸肉、鱼虾、瘦肉等。

烹饪方式亦有讲究,多选用蒸、煮、水滑等方式。口味应以清淡为主,限制油、盐、添加糖的摄入,油和添加糖要限制在25g内;盐则最好不要超过5g。同时,每克酒精产生大约7kcal的能量,远超同质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能产生的能量,也应该严格限制。

遵循药食同源的理论,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帮助下选择适合自己证型的食药。

例如痰湿内盛证的患者,不仅体型肥胖,且食欲不盛,容易感到胸闷、身体疲惫,有齿痕舌;这一证型患者就适合吃有化痰消滞作用的薏苡仁、橘皮、砂仁等食药。

食养的同时还应配合运动。身体活动不足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也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这类患者的运动原则为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助,每周应进行150-300min的中强度有氧;抗阻运动则每周2~3天,每次10-20分钟。

而癌症患者的肥胖的控制则没有那么简单。尽管肥胖可能会影响到疾病的预后,但并不建议在治疗期间减少或者增加太多体重。

在疾病治疗期间,营养状况的改善对于患者的预后也有较大好处,而严格的饮食控制以及锻炼计划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疾病患者就不用管理肥胖了。对于处于疾病康复期的患者来说,合理的体重也是持续健康的重要组成。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发布的肿瘤科医生指南称,当bmi大于30或处于25-30,合并两种并发症以上的患者应该积极从饮食、运动方面出发进行干预。

肥胖虽然普遍,可危害却不小。文中的廖先生看似高大健壮,其实存在腹型肥胖的问题。再加上平时饮食习惯不够健康,增加了其发病的风险。

在2020年,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4.3%、16.4%,这个数字是比较庞大的,并且呈上升趋势。该因素与癌症等多种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及早管理、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可千万别再放纵自己了!

参考文献:

[1]CHAIX A, MANOOGIAN E N C, MELKANI G C, et al. Time-restricted eating to prevent and manage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s [J.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2019, 39(1):291-315.

[2]Silveira EA, da Silva Filho RR, Spexoto MCB, et al. The role of sarcopenic obesity in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ynthesis of the evidence on pathophysiological aspect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J. Int J Mol Sci, 2021, 22(9):4339. DOI: 10. 3390/ijms22094339.

[3]Zhang WT, Lin J, Chen WS, et al. Sarcopenic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ectomy: a prospective study LJ. J Gastrointest Surg, 2018, 22(11) : 1861-1869. DOI; 10. 1007/ 11605-018-3835-5.

0 阅读:1

雨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