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为何东迁洛邑?

萧家的老大 2024-11-01 15:10:52

周平王为何东迁洛邑?

自从犬戎应申侯之邀到镐京扰乱一番后,识熟了中国的道路,虽则被诸侯驱逐出城,其锋未曾挫折,又自谓劳而无动,心怀怨恨。于是大起戎兵,侵占周疆,歧丰之地,一半为戎所有。同时,渐渐逼近镐京,连月烽火不绝。

还有,宫阙自焚烧之后,十不存五,颓墙败栋,甚是凄凉。周平王一来担心府库空虚,无力建造宫室,二来害怕犬戎早晚入寇,遂萌迁都洛邑之念。

一日,朝会完毕,平王对群臣说:“昔日王祖,既定都镐京,又经营洛邑,这是为何?”群臣齐奏道:“洛邑为天下之中,四方献贡道里适均,所以,成王命召公相宅,周公兴筑,号称东都,宫室制度与镐京同。每当朝会之年,天子行幸东都,接见诸侯,此乃便民之政也。”平王曰:“如今犬戎逼近镐京,祸福不测,朕欲迁都于洛邑,众卿以为何如?”太宰奏道:“今宫阙焚毁,营建不易,劳民伤财,百姓嗟怨。犬戎乘衅而起,何以御之?迁都于洛,实为至便。”两班文武,俱以犬戎为虑,齐声道:“太宰之言是也。”

惟有司徒卫武公,低头长叹。平王说:“老司徒何独无言?”卫武公回奏道:“老臣年逾九十,蒙君王不弃老迈,备位六卿。若知而不言,是不忠于君也;若违众而言,是不和于友也。然而,宁得罪于友,不敢得罪于君。镐京左有函谷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天下之中,其势平坦,乃四面受敌之地,所以,先王虽并建两都,然驻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吾王若弃镐京,而迁洛邑,恐王室自此衰弱了!”平王曰:“犬戎侵夺歧丰,势甚猖厥。且宫阙残毁,无以壮观。朕之东迁,实非得已。”卫武公奏对:“大戎豺狼之性,不当引入卧寝。申公借兵失策,开门揖盗,使其焚烧宫闱,戮及先王,此不共戴天之仇也。君王今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效先王之北伐南征,俘彼戎主,以献七庙,尚可谕雪前耻。若隐忍避仇,弃此适彼,我退一尺,敌进一尺,恐蚕食之忧,不止于歧丰而已。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京师壮观,岂在宫室?望吾王熟思!”

太宰又奏:“老司徒乃安常之论,非通变之言。因为先王怠政灭伦,自招寇贼,其事已不足深咎。今君王扫除偎烬,仅正名号,而府库空虚,兵力单弱。百姓畏惧犬戎,如畏豺虎。一旦戎骑长驱,民心瓦解,误国之罪,谁能任之?”武公又奏道:“申公既能召戎,定能退戎。王遣人问之,必有良策。”正商议间,国舅申公遣人咨告急表文来到。平王展开来看,奏报:“犬戎侵扰不已,将有亡国之祸,伏乞我王怜念瓜葛,发兵救援。”平王道:“国舅自顾不暇,安能顾朕?东迁之事,朕今决矣。”乃命太史择日东行。卫武公说道:“臣职在司徒,若主上一行,民生离散,臣之咎难辞矣。”于是,先期出榜示谕百姓:“如愿随驾东迁者,作速准备,一齐起程。”

祝史作文,先将迁都缘由,祭告宗庙。迁期至,大宗伯抱著七庙神主,登车先导。秦伯赢开闻平王东迁,亲自领兵护驾。百姓们扶老携幼,相从者不计其数。

当年,宣王大祭之夜、梦见美貌女子,大笑三声,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六庙神主,捆着一束,望东而去。

大笑三声,应验在褒姒骊山“烽火戏诸侯”之事上。

大哭三声,应验在幽王、褒姒、伯服三命俱绝之事上。

神主捆束往东,正应今日东迁之事。故此梦无一不验。

太史伯阳父的卜辞,云:“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臣弧箕虚。”羊被鬼吞,指的是宣王四十六年遇鬼而亡,乃己未年。马逢犬逐,指的是犬戎入寇,为周幽王十一年,乃庚午年。

自此,西周遂亡,天数有定如此,亦见伯阳父之神占。

(本篇完)

0 阅读:0

萧家的老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