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岩松观点」第1808篇原创文章。
绿动未来系列第14篇分析文章。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以特高压为主的高效能源传输管网,新能源车、储能等电力终端应用,能源生产——能源传输——能源消纳的三角形能源新体系。
1、双碳目标是一个几十年的长期逻辑;
2、能源安全是国家基石;
3、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具备全球竞争力,国内龙头即是国际龙头。
新能源将是未来几十年的大方向,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低位买入,长期持有,伴随行业增长。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第二批陆上风电机组采购开标,风机价格出现企稳回升。
此次招标对评标基准价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从最低价转换为算数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最低报价中标或将成为历史。“价格战”有望结束,风电行业正在临近拐点。
今天介绍一家风电零部件领域龙头公司天顺风能,目前估值20倍PE,市场预计明年业绩将出现反转。
天顺风能:塔筒龙头
先简单看看公司股价历史情况。
2021年6月到2022年2月,不到一年,公司股价从7块多涨到最高23.5,涨幅超过200%。
之后连续调整了约2年9个月,最低点是8月末跌出的6.38,期间最大振幅超过70%,已经把2021年之后的上涨全部抹掉了。
虽然国庆前后有一波反弹,目前跌幅依然接近60%,整体看,目前股价处于近几年较低的位置。

一、是不是一家好公司?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
首先,要看公司是不是有持续赚钱的能力,之后看公司资产结构是不是健康,赚钱容不容易,生意模式好不好和护城河深不深。
先快速的看一下公司财务整体处于什么水平。
公司在股查查的财务评分52分,仅超过市场40%的公司。看来公司财务情况不太好。
是行业整体不景气造成的,还是公司自身素质就差呢?

从历史业绩看,公司业绩整体保持增长,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只是最近2年业绩出现了下滑。
公司2010年上市,当年营收5.09亿,利润0.87亿;
2021年达到业绩高峰,营收81.7亿,利润13.1亿。11年时间,营收增长16倍,利润增长15倍。
2014-2023年期间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3%。
但今年前3季度利润下滑了近60%,好公司遇上了坏的时候。
后面的分析需要解答2个问题。
第一,公司历史上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
第二,目前遇到了什么困境?是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再恢复增长?

赚钱的能力上,公司毛利率一般,只有23%左右,
这么低的毛利率却能做到13%左右的净利率,
ROE做到15%以上,说明公司运营能力确实不错。

再看公司资产结构。
公司总资产超过345亿,净资产254亿,净资产90亿,资产负债率达到64%,在行业里低于金风的74%。
但比同样是塔筒细分的大金的39%高不少。
拆开来看,固定资产111亿,应收项目52亿,库存28亿,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公司。

从费用端看,最大的居然是财务费用,达到3.6亿,接近23年利润的一半。看来高负债率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排第二的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都不高,研发则是短板。

二、风险和估值情况
先排除风险。
股查查显示,公司风险指标整体良好,无大风险。基本可以排除公司潜在重大风险的情况。

从估值看,过去十年估值平均值为27倍PE。
天顺风能最新市值大约160亿,2023年7.9亿利润对应20倍PE。
虽然公司24年前3季度利润下降了59%,但市场一致预期公司25年利润将达到10亿以上,甚至有机构预测能超过14亿。
说明市场对公司明后年的业绩增长非常乐观。
假设公司业绩恢复到13亿利润,估值就会快速下降到12倍PE。
是什么原因,让众多机构这么看好公司业绩明年反转?

三、业务分析和行业趋势
严俊旭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30.26%。
公司第二大股东为Real Fun Holding Limited,持股20.77%,持股人金亮为实控人严俊旭的妻弟。二者累计持股比例超过50%,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
严俊旭出生于1969年,1986年考入上海海运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荣航企业,一干就十年。
2000年,严俊旭与合伙人创立了上海安顺船务,主营船舶物流航运,随着中国入世,外贸腾飞,严俊旭也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5年,严俊旭自立门户,成立天顺金属制品公司,公司从船舶港口钢架构起步,随后转型进军风能设备领域,仅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A股上市。公司上市后开始通过并购加速进入国际市场。
2012年通过收购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丹麦工厂进入欧洲市场。
2019年又在德国收购了一个海风桩基生产基地。
2022年为完善海上风电产能布局,收购了江苏长风。

从发展历史看,天顺风能还是很靠谱的,而且上市至今大股东一股没卖,还在2017年增持了266万股,2019年进行过一次回购,并且回购股份已经注销。
看的出,创始人很珍惜手里的股份,确实是将天顺当亲儿子的。
业务结构:风塔+叶片
公司业务高度聚焦于风电领域。
2023年,风塔及相关产品营收32亿,占比41%;
叶片类产品15.68亿,占比20%;
海工类产品15.11亿,占20%;
发电12.46亿,占比16%。
风塔作为公司传统业务,目前依然是第一大业务;
第二大业务风电叶片是16年开始布局的,能与塔筒业务协同发展。
公司在中国、欧洲建有10余个塔架生产基地,5个叶片生产基地。
2018-2021年,陆上塔筒出货量分别为38万吨/50.7万吨/65万吨62.6万吨,稳居国内四大塔筒头部企业之首,市场份额大概是34%。
排第三的海工产品是22年收购的江苏长风的海上业务,毛利率16%,盈利能力优于风塔板块,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四大业务是风电场发电。别看规模占比不高,但毛利率高达64.81%,在业绩低迷期间,贡献了46%的利润比例,对平衡业绩波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公司2023年在营风电场并网容量1383.8MW,另有湖北200MW风电项目在建,600MW风电项目筹备开工。

业绩下滑原因分析
风电行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的行业。
国内风电出现过两次抢装潮,第一次是2015年陆上风电补贴退坡;
第二轮是2019至2020年,风电上网电价再次下调。
2022年抢装潮后,风电安装量大幅下降,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公司当年利润下降到6.3亿,同比下降52%。
2023年恢复到8亿附近。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再次双双下滑,原因还是因为行业景气度太差了。
2024年陆上风电市场持续低迷,价格战延续,公司战略性收缩了陆上风塔和叶片业务。
海风:“7+1”战略布局
海风是风电的新蓝海,公司目前已经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海上风电业务上了,整体规划海风产能超250万吨。
覆盖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全球主要市场。
已投产的产能包括:江苏盐城射阳基地20万吨、江苏南通通州湾基地25万吨、广东揭阳惠来基地30万吨、广东汕尾基地20万吨产能。
同时,射阳二期30万吨、广东阳江基地30万吨和欧洲德国基地50万吨产能建设正在持续推进,福建漳州基地也处于前期规划准备阶段。
尤其是在广东地区的导管架生产基地,将受益于未来海上风电项目的离岸化和深水化趋势。
另外,公司海外业务占比不足10%,未来德国基地正好承接欧洲海风放量,海外业务还有不小的成长空间。
2025年会有装机潮吗?
据GWEC预测,未来五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增加791GW,平均每年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158GW,实现9.4%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中国未来五年风电新增装机达360GW,居世界首位。
从历史数据看,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最后一年都是风电集中装机高峰期。
其中,“十三五”因为前4年都不及预期,最后一年集中爆发,装机量增长1倍,刷新历史纪录。
“十四五”也出现类似情形,前3年不及预期,明年(2025年)就是最后一年了,也是“双碳目标”提出后第一个五年节点,会不会也一次装机高峰期呢?

2024年1~10月国内陆风招标90GW,同比增长70%;
海上风电方面,2024年1—10月国内海风招标9GW,已达到去年全年招标体量。前期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正在逐渐解决。
最近风电招标机制出现改变,不在鼓励最低价中标,风机价格稳中有升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四、总结
天顺风能是风电塔筒环节的细分龙头,目前估值20倍PE。
2022年后公司业绩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抢装潮后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
今年以来,风电行业开始反内卷,最近的招标价格出现企稳回升。
招标增长的背景下,国内风电企业在手订单大增,奠定了明年风电行业景气基础。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历史上两次行业高景气周期中获益颇丰,如果未来行业景气度反转,相信公司也不会错过。后面我们还需要继续跟踪公司4季度业绩变化,如果达不到预期,也要做相应的修正。
天顺风能的基本面情况就介绍完了,但它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标的,还需要大家进一步分析,保持独立思考,综合考虑后做出自己的评判。
好了,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在下面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