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李讷在父亲毛主席生前就回过一趟韶山。当时,李讷是由3位少校陪同回去的。因保密的缘故,只有少数人知道李讷的那次“韶山行”。1976年,毛主席临终之际,曾想回韶山,李讷已经做好准备,陪着父亲一起回去。但那一次却未能成行。
1976年夏,久病卧床的毛主席,特别想回韶山。工作人员劝说毛主席,长途奔波对身体不利。但毛主席决心很大,甚至放话:“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回去,我的尸体也要送回去。”
中央综合考虑后,一边继续劝毛主席,一边开始着手准备毛主席回韶山的相关事宜。李讷听说后,决定跟着父亲一起回韶山。毛主席回韶山前,组织了毛主席专机“北京-长沙”来回飞的数据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9月8日,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张平化给韶山方面打去电话,叫他们做好准备,毛主席预计于9月15日回韶山。可天不遂人愿,毛主席在第二天就永远离开了人世。毛主席未能在去世前回到故乡韶山是一大遗憾,对李讷来说,没能和父亲一起回韶山,同样是一大遗憾。
1961年,正处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体质虚弱的李讷病倒了。为了度过难关,李讷曾主动向学校申请减少定量,毛主席每当看着女儿吃饭狼吞虎咽的样子,就心疼的不行。李讷从小就常生病,毛主席有时间就亲自探望,抽不出身就写信给女儿打气。
这一次,毛主席看望李讷的时候,李讷突然说:“爸爸,我想回韶山看看。”毛主席说:“你养好病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身体。”李讷病好后,这件事就逐渐淡忘了。
没曾想,1966年5月的时候,毛主席主动对李讷说:“你替爸爸回趟韶山看看。”李讷心情很激动。次日,湖南省委接待处给韶山管理局打电话:“上午10点左右,有4位重要的客人要到韶山参观,务必用心接待。”
时间一到,一辆小车徐徐开进招待所。车上下来4人。接待人员遵守纪律,不该问的不问。接下来,参观之行开始了。只见有个女青年看东西很认真,而其他3个一起来的,像警卫员一样。
从毛泽东故居出来后,女青年问:“毛泽东父母亲的墓地在哪里?我想去看看。”在陪同人员的引导下,女青年来到了墓地。她的眼眶很快红了,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后来,韶山工作人员才知道,那个女青年正是李讷。
李讷第二次来韶山的时间是1984年,同行的是她的伴侣王景清。登记的名字也是王景清的。李讷在七八十年代,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若不是父亲对她以前的严格要求,恐怕她很难走下去。直到遇到了王景清,李讷的人生又才重新焕发生机。
李讷离婚后,生活过得不如意。曾经当过毛主席卫士长的李银桥,与他的夫人韩桂馨,也是李讷小时候的保姆,心里记挂着李讷。看到李讷单身带娃、孤孤单单的样子,心疼得不得了。两人决定给李讷介绍个老伴,这种情况下,王景清走进了李讷的生活。
王景清长期在部队,曾当过刘少奇的卫士,离休前的职务是云南省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李讷与王景清接触下来后,发现两人都爱好书法,聊天有很多共同话题。李讷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文学、历史特别感兴趣。或许是经常看书的缘故,李讷的性格很沉静。当年与前夫分开的一大因素,就是兴趣爱好合不来。
因为书法水平很高,李讷每次回韶山,总会被邀请写书法。1984年,李讷写下:“韶山,我们永远怀念你!”1989年,李讷留言:“永远的怀念,深情的眷恋。”1993年,李讷又写下:“永远的怀念。”2010年,李讷写下:“腾飞!”二字。
此外,李讷还给韶山的亲人们写书法。随着全国来韶山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韶山的餐饮业得以快速发展。毛泽连的儿子毛坚平一直想开个餐馆,当李讷去看望毛泽连的时候,毛坚平趁机提出想请李讷帮忙,给餐馆写个牌匾。
李讷思索一番后,写下了“祖人居”三个大字。李讷解释说,既然我们毛家要开餐馆,就不能只为了赚钱。祖人居,就在老爷爷毛祖人居住的地方开办,这样很有意义。毛坚平认为非常好。不过,毛坚平的餐馆后来不知何种原因没有开成,但李讷的那幅字倒是留了下来。
李讷自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过得不舒心,可以用“深居简出”来形容她每天的生活。当她和王景清结婚以后,在王景清的照顾、陪伴下,李讷开始尝试着去参加一些纪念父亲的活动。对于父亲毛主席,李讷曾很深情地说:“爸爸是爱我的,我也爱我的爸爸,是真的。”
李讷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毛主席身边度过。她的幼年、童年大多数记忆中,爸爸是占据着很重的分量。他们有独属于自己的爱称,李讷管毛主席叫“小爸爸”,毛主席唤李讷为“大娃娃”。
李讷对于韶山的热爱,更多的是对父亲的爱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