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节能年报发布:光伏营收翻倍增长,氢能领域布局加速

侍芒鞋 2024-04-29 06:18:41

绿电制氢有望成为公司增长新动力。

作者 | 胜马财经 徐川

编辑 | 欧阳文

胜马财经获悉,4月25日晚间,双良节能(600481)披露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5亿元,同比增长59.9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57.07%。

从数字角度来看,双良节能首次营收突破200亿元,净利润也首次站上10亿元。虽然业绩增速略有下滑,但双双超过“50%”的增长势头高于部分可比同行,并且也符合业绩规模达到一定体量后的企业经营指标特征。

报告期内,双良节能拥有包括节能节水、新能源装备以及光伏三大业务板块,这三块业务均在各自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节能节水装备业务整体实现营收 29.62 亿元,同比增长 8.21%;新能源装备业务整体实现营收26.78 亿元,虽然由于光伏多晶硅产能投放边际下滑,同比下降 7.82%,但毛利率提升至 44.79%。而去年公司光伏业务整体实现营收 172.73 亿元,同比增长 100.41%,实现毛利率 8.23%。

同时,根据公司公告披露,在氢能领域,公司将其扎实的工业基础与理念贯穿在电解制氢设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不断突破,电解槽产品性能指标领先。知名投资机构发布研报指出,绿电制氢领域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动力。

节能节水基本盘稳固

据了解,去年双良节能对经营业务重新进行梳理和调整,按服务对象和行业归属具体分为三大业务板块:节能节水、新能源装备以及光伏。在统一协调下,三大板块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条线划分较之前也更加清晰,方便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相应产品和技术服务。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中国正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前行。双良节能目前的三大块业务板块均是传统产能在“新质”要求下的良方,符合新时代、新变局下的产业发展浪潮。

报告期内,双良节能在节能节水装备业务方面,基本盘固收能力进一步夯实,其中溴冷机事业部实现了超 9 亿元的订单获取;电制冷业务全年实现订单、销售双双超 6000 万元,创历史新高,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供热市场方面,公司各项订单增长显著,借力大客户管理中心,大温差热泵做到每单必争,获得订单34 个,燃煤烟气余热回收浆液闪蒸工艺获得首台套项目订单。

在工业市场方面,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在锂电池、稀土、电解制氢等多个行业实现节能工艺包零突破,低温冰机在苯酚行业首次商用,电制冷业务全年实现订单、销售双双超 6000 万元,创历史新高。

在多晶硅行业应用中,双良节能的换热器业务年内先后签订订单达 3.75 亿元;在传统空分行业则先后成功获得了欧洲多个冷凝器、凝汽器订单;同时,公司加大 CO2 储能市场开拓力度,以首台套集装箱式 CO2 高压储罐项目为契机,积极在北美、东亚等市场布局推广,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此外,受益于火电灵活性调整改造政策带来的需求提振,公司空冷器累计获得订单 32.17 亿元。

新能源装备毛利率再提升

2023年度,公司新能源装备业务一面抓住多晶硅行业机遇期,力争多晶硅行业设备订单,一面加速拓展氢能新业务领域,潜心推动绿电智能制氢系统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推广,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全年累计获得订单超 24 亿元。

在多晶硅还原炉市场方面,公司继续稳固领军地位,还原炉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65%以上,继续引领行业还原炉系统大型化与高品质发展;同时深化与业内龙头及后起之秀的沟通,强化与战略合作伙伴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创新方面,公司持续研发创新,加快优化 60 对、72 对棒等大炉型,抢抓行业设备的更新换代机会;同时中标青海瑞豪 12 及 24 对棒电子级还原炉及撬块系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此外,公司绿电制氢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相关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公司的新一代JSDJ S1-1000/1.6型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直流能耗为 4.04 kWh/Nm3@3000A/m2、气液分离出口氢气纯度达 99.99%、热启动时间仅 10s、最低运行负荷低至 20%,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 年度,公司新能源装备业务整体实现营收 26.78 亿元,虽然由于光伏多晶硅产能投放边际下滑,同比下降 7.82%,但该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 44.79%。

光伏业务营收增势超100%

在业务贡献度最高的光伏产品业务方面,2023 年上半年,公司单晶硅二期产能完成爬坡,同时目前公司单晶硅三期产能已进入产能爬坡阶段,预计全部产能达产后公司产能将进入行业前三位。

公司单晶硅业务目前在国内与上下游厂商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与通威、新特、大全等硅料生产企业强化了长期稳定的原料采购关系;另一方面,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稳定供货以及市场验证,通过持续高质量的产品供给能力,同通威、阿特斯、爱旭、润阳、天合光能、华晟等多家电池厂商建立起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近两年,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快,从电池到组件的规格型号都有所变化,公司组件业务维持稳定生产及供应,积极顺应技术变更,进行市场拓展。组件产线兼容电池片尺寸从 182mm 向 210mm 延伸,从单玻向兼容双玻/透明背板组件发展,不断丰富 P 型、N 型及 HJT等不同类型组件矩阵。

其中,公司组件产品已获得 TüV\CQC\ZDHY 等权威认证,未来组件业务的开拓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光伏产业链上的布局。2023 年度,公司光伏业务整体实现营收 172.73 亿元,较去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氢能“出海”打开局面

在新能源转型站稳脚跟之际,双良节能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的道路上继续开拓。

绿电制氢产业是双良近年来重点布局发展的产业,双良绿电智能制氢系统由双良自主研发,集安全性、先进性、稳定性、智能化、永不漏碱特性于一体,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在建、拟建、备案、签约的绿氢项目总投资金额已超过 7000 亿元,2023 年制氢电解槽招标量近 1.8GW。随着光伏度电成本压降以及制氢电解槽成本的持续优化,绿氢项目经济性持续提升,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过去一年,双良节能绿电制氢技术持续迭代升级,自主研发的 JSDJ S1 系列碱性水电解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海内外市场齐发力,并在国内以及中东、欧洲等地均有所突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绿电制氢装备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年产能达到 300 台套,二期车间正紧张有序地建设中。

4月16日, 2024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盛大开幕。双良携光伏绿氢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远赴海外,以技术为源动力,为此次盛会带来“双良方案”。

胜马财经了解到,2024年,双良氢能成功完成首个海外项目签约,为阿曼联合太阳能项目提供四套5MW,共计20MW电解水制氢装备。

业内人士指出,光伏与氢能的结合可以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动力。

光伏产业供给侧格局将逐步优化

实事求是地说,随着行业产能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光伏产品的价格逐步下降,光伏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品性能方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2023年,随着上游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硅片等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下降。

不过,随着光伏行业部分产能延产或退出,有望加速供给端出清,上述情况也有望在2024年迎来好转。

4月18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光伏行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既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王勃华介绍,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2022年的3倍,已形成全球共识。到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1055GW增加到2030年的5457GW。这意味着全球光伏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对于过去一年行业形势的发展,双良节能则在公告中表示,行业产能的较快提升,导致偏落后产能竞争劣势被显著放大,技术先进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持续挤压落后产品生存空间,光伏产业链的结构性利润下滑逐步向全链条传导,企业现金流压力提升加之融资环境变化,行业调整空间正逐渐显现。

不过,随着老旧产能的加速出清、中小产能的购并以及新产能投产的延期,行业供给侧格局将逐步优化。

胜马财经注意到,近期硅料、硅片环节新产能投放开始放缓,包括大全能源、TCL中环和南玻A等多家厂商已经公告相关项目变动,其中,TCL中环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延期,中来股份及南玻A相关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通威股份定增计划终止,京运通22GW高效单晶硅棒,切片项目延期。

同时在电池环节部分产能爬坡出现放缓趋势,组件环节部分厂家下修明年1-2月排产计划。可以预见,随着供给侧的持续优化,将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前期出现的阶段性供过于求导致行业竞争有望改善,而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或将迎来发展新机。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0 阅读:0

侍芒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