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老谢语文 2024-12-10 18:35:27

2025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小说的语言按照构成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属于个性化的语言,要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小说语言表达艺术,主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和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两种类型。品味语言艺术,涉及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能够分析这类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的表情达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等。

考情分析

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两个: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分题型复习便于掌握答题角度,但实际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考点梳理

考点一:体会语句含意

【教材链接】

1.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即临时含义;理解词语的“言外之意”,即深层含义。

2.理解重要句子含义:

①从抓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特点作用角度透视深层意义(没用手法的句子可忽略此角度)

②从抓关键词(尤其是表修饰、限制的词)意义角度分析内涵;

③从抓语句关联的内容角度搜寻相关信息,挖掘深层意蕴。

【教材链接】

1.怎样理解“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这句中,“不幸”“倒”“几乎”这几个词的意思?

【解读】“不幸”指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起源,可见那是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强调赢钱反遭更大的伤害。“几乎”表明阿Q这一次失败是事实,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神奇地发生了作用,让他“摆脱”了失败。在幽默之中包含着辛辣的批判与讽刺。

2.与阿Q的“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

【解读】阿Q戏弄尼姑,尽显阿Q欺软怕硬、卑鄙无赖的嘴脸。“九分”是作者仿造的词语。作者略带幽默地讽刺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客:他们不但没有同情心,而且个个有着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那样亲手调戏小尼姑而感到不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

【真题训练】(2023·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社戏(节选)

沈从文

(正文略)

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一步:在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短语或词语的句子。

①“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

②“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

③“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

④“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第二步:分析这些句子的含意。

①“出公份子演戏六天”是往年惯例(社戏筹备方面,演出经费和时间限定是照例的);

②一有戏吕家坪镇上各种做买卖的就都来竞争招揽买卖(演出时做买卖的使演出呈现出热闹场景是照例的);

③开锣后演出“打加官”是固定剧目(社戏开演前的重要环节“打加官”是照例的);

④重要人物点了戏后要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正角上场后的包封是由办会预备好的(点戏和封演也是照例的)。

【参考答案】①社戏作为当地民俗活动,民间仪式,传承已久,各个步骤都有例可循。②社戏各步骤循例展开,代表着一种秩序井然、安稳平和的生活常态。③多次强调“照例”,也暗示“例外”或将出现。

考点二:品味语言艺术

一、常见的人物语言特点

二、常见的语言风格

三、品味语言四角度

四、关注语言风格艺术特色

(一)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

(二)语段的整体语言特色

1.时代特色。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互助组”“生产队”“土地改革”等展现了当前的时代风貌。

【参考示例】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老舍《有声电影》)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

【参考示例】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李娟《我们的裁缝店》)

小鞋匠说:“侬晓得伐?现在是什么时间?是我的coffee time!”边端起保温杯里倒出来的手冲。老白回:“侬咖啡里会不会有皮鞋味啊!”

(邵艺辉《爱情神话》)

3.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参考示例】吃饭喝酒,是味觉上的享受,讲究的是味道。关于吃食,我说过一些话,被误传为谢某“不咸不吃”。其实不是,原意是:该咸不咸,不吃。旅行在外,吃宾馆里的菜肴,往往苦于乏味,每道菜几乎都缺盐。记得那年,在南方某学校吃食堂,菜品繁多,目不暇接,缺点就是,太淡,寡味!因为是无所选择,于是每餐都自带食盐,免得每次都呼人送盐。

记得早年家里灶间,有祖传剪字,乃是先人手书的一副对联:“此间大有盐梅手,以外从无鼎鼐人”。此语有魏晋遗风,似是出自钟鸣鼎食之家的口气。盐梅手,鼎鼐人,原指厨师,但此处却有题外之音。古人常把宰相比厨师,因为厨师知百味,大厨师更能协调众人之口味。能调百味者,相国之才也。因而“鼎鼐万家”说的不是厨师,而是大相国。

(谢冕《拒绝乏味》)

4.具有鲜明身份特征的用词

【参考示例】“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何士光《到梨花屯去》)

【教材链接】

1.阅读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孙犁《荷花淀》,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诙谐,或浓郁悲哀,结合《荷花淀》这篇小说的文字,具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荷花淀》的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①巧设比喻。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②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③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2.请赏析《老人与海》中语言艺术。

【参考答案】①简单化口语句式。例如:“我搬动了它。或许这一次我能赢过它。拉!它想跑,等一下,让我拉住它的头。我将站到最后,你别想跑。这下我把它拉过来了。”是形容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动作描写,通过连续的短句来增强老人与大马林鱼博斗的连贯画面,利用简单化的语言呈现出整个场景。

②动名词灵活搭配。例如在老人与大马林鱼以及和鲨鱼博斗中使用的“放下”“放置”“举起”“走”“驾驶”等常见的动词,而名词也是如“路线”“鱼量”等简洁的词汇,通过动名词的合理搭配使用,在连续短句中体现出故事的紧张感和生动性,带给读者更为直接的感受。

③巧用修辞性语言,比喻、象征增强作品的意蕴,丰富了整篇小说的思想。例如读者能够从老人历经84天终于成功捕获一条大鱼的喜悦情感中,知晓“人间虽苦,但存在希望”。而在老人失去食物、失去水源、失去武器的条件下,依旧勇于进行较量,力求保护自己的出海成果,这也是采用象征修辞方式,刻画出一个勇敢、不服输的人物形象,这也体现了现实中海明威对于生活的一种期盼。

④各类句式合理运用。《老人与海》中以短句为主,长句用于传达故事。例如在老人与男孩儿对话场景中,在一问一答的短句语言交流中会穿插两三句长句作为装饰,这种句式的合理性运用体现出小说的语言艺术魅力。

3.《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景描写用了什么手法,意图是什么。

【原文】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参考答案】《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景中,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面”指的是哄笑热闹的环境氛围,“点”指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的表现,点面结合,意在渲染哄笑热闹的氛围。

【对点训练】

骆驼祥子(节选)

老 舍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本段文字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以画线部分为例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欠 活

刘云芳

被砍掉的两棵梧桐,每年春天还是会滋生出许多树苗来,不管怎样铲除都无济于事。父亲说,它的根还活着。这条根像是有不能压抑的冤屈一样,倔强地从土里伸出脑袋。有一年,它从我家和邻居家的界线上长了出来,严格地说,还是偏向邻居家多一点,可它的脖子却一直歪到我们院子里,鸟粪从树叶间落在我家院子里,像是一个赖皮的孩子在向大人挑衅。

父亲在院子里数落梧桐树,说它“欠活”,欠活就是说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喜欢这两个字,欠活,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好好活着。梧桐欠活,父亲欠这棵树,一年一年为它清扫老旧的树叶,脱落的花朵,并把它们焚烧,或者埋在土地深处,成为庄稼的肥料。否则风一吹,那些树叶还会回到院子里,在扫帚划过地面留下的纹路上缠绵,或者拍打窗户,好像我们还欠它们什么似的。

母亲说干脆把它砍掉。可是它的主干不在我们院内,砍掉必将引起邻里矛盾。邻居想用这棵树做孩子婚床的床板。

“欠活”的还有豆蔻她爷。九十多了,脸上沟壑丛生,像一只疲惫的老鸟。他们吃的面条有裤腰带那么宽,只放了少许的盐。为了省油,他们连菜都舍不得炒一个,却“呼啦啦”吃得有味。

豆蔻在城里打工,这两年,她三次接到电话,说她爷不行了。有一回连寿衣都穿好了,豆蔻趴在门口,泪腺已经在身体里接通水源,就等着关键时刻的到来,一下子喷薄而出。

豆蔻说我爷爷真行,参军打仗喝过马尿,闹灾荒那几年,观音土、树皮啥都吃过,这辈子硬是没打过针。感冒发烧了,自己采药吃,竟然活了这么大岁数。豆蔻爷常蹲在门槛上,笑话去斜对面大夫家输液的人,“有点不舒服就输液,咋就那么娇气。”听到这话,村人回答:谁像你那样欠活!

豆蔻29岁了,还没找到婆家。那年,我钻进一条小窄巷去看豆蔻,在一个居民楼的二层找到了她的出租屋,屋子里放了一张床,一辆自行车,几乎就满了。豆蔻请我床上坐,我懒得脱鞋,可不上床就没地儿待了。豆蔻用方便面加榨菜招待我,把床铺掀开一角,上边铺了一层报纸,又铺一层塑料布。豆蔻大口大口嚼面,好像饿了几辈子似的。墙上一个大大的钉子上挂着两套漂亮衣服,用塑料袋罩着,怕落尘土。这是她回乡才穿的衣服。我再看看豆蔻吃面的架势,跟她爷爷真是像极了。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神情,站起身来,双眼昧着问,我好养活吧?有人说她不易的时候,她就说,我好着呢,我可给偏远地区的孩子寄过钱!

豆蔻妈说豆蔻爷千万不能死在9月,9月得忙着收秋,人们连哭丧的时间都没有。大夫看过,一时半会儿是走不了的,这让豆蔻全家放了心。可就在这时候,牛脸媳妇跳井了。眼看着庄稼熟了,她身体又不舒服,盼儿子回来。可儿子守着城里的花圈寿衣店,说忙。她觉得儿子自从在城里买了房子,连着家里的那条根就断了。

那是一个多耐活的女人啊。生她的时候,家里人盼小子,她被母亲溺在尿盆里,她奶奶说好歹是条命,硬是从尿盆里捞了出来。可毕竟伤了身体,一直病病歪歪。跟了牛脸,家里的钱也都给她买了药。人们以为牛脸半道打光棍是早早晚晚的事,没想到,他却死在了矿上。再没人给牛脸媳妇花钱买药,可她不但没改嫁,还硬是把一儿一女养活大,供儿子上了中专。人们都说,牛脸走了,没留下别的,就把那股子皮实劲传给他媳妇了。

牛脸的儿女从城里跑来,拉来满满一车花圈。豆蔻也搭着他们的车回来了。豆蔻爷的灵魂好像忽然回来了一样,蹲在沙发上着实哭了一场。他嘱咐豆蔻在城里过不下去就回来,家里怎么说还有几块子地。豆蔻也哭,哭完了,她给她爷爷奶奶炒了个菜。那天豆蔻爷吃了很多,吃完了以后要躺会儿,躺在炕上打着饱嗝儿说,这日子真是美得很。最后一个饱嗝儿极其响亮,像是一个沉着、规矩的圆句号,终于了结了豆蔻爷的一生。

村里一下子死了两个人,让气氛变得低沉而压抑。等他们被葬进坟里,地里的庄稼开始逼迫人快点行动。棒子还好,豆子已经撑开豆皮,往外蹦了,迫不及待地想生根发芽。豆蔻奶奶睡了好几天的觉,醒来之后,跑到地里收庄稼,胳膊、腿好像都蓄满了力量。豆蔻要把那个破沙发扔掉的时候,她说什么也不让。

我总是在秋天的时候回乡,像豆蔻一样,为父母收秋,在院子里给自家的狗拌麦麸吃。像一片梧桐树叶子一样跑到土地深处摸触自己的根脉,顿时觉得在城市里久居形成的迷茫如此轻浮。我看见棒子一车车被运回院子,辣椒上了墙,南瓜、红薯、胡萝卜、白萝卜都堆得山一样。秋天的丰硕把很多东西盖住,死了两个人的悲伤似乎变淡了,似乎还闪现出一丝喜悦。所有像豆蔻这样的年轻人都回来,有年轻人的村子显露出活力。几辆山下来的播种机用一天的时间帮我们把麦子播下去。在我的假期结束之前,田地很快被麦苗刷绿。树木的叶子不断脱掉,把自己的主干露出来,想要把什么牢牢抓住似的。人们又走了,剩下老幼和空旷的村庄。树木假装死去,动物蜷缩在圈里,人们穿着厚衣服,围起炉火,想念一件事,一些人。炉上煨着一壶茶,所有生命的触角向内,开始酝酿春天。

思考:对一部文学作品来说,语言至关重要。请简要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案:①用词上,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如“呼啦啦”吃得有味”“谁像你那样欠活”等口语的使用,与乡村农人的形象相契合;“沟壑丛生”“少许”“蜷缩”等书面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更加准确规范。②修辞上,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像是一个赖皮的孩子在向大人挑衅”,生动写出了梧桐树的旺盛生命力;“豆子……往外蹦了”,形象展现出秋收时节庄稼成熟的景象。③风格上,质朴自然。如写“我”去出租屋看望豆蔻,她招待我吃面这件事时,语言质朴通俗。富有生活气息,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0 阅读:1
老谢语文

老谢语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