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捐献的器官都去哪了?

东恒的记事本 2024-11-15 20:20:58

我们的人生

是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

就突然落幕的即兴演出

按照既定的剧本

当躯体被宣告死亡

接下来会上演的

就是尘归尘土归土

但一群人的出现

改变了剧情的走向

他们就是“器官捐献工作人员”

在他们的指引下

那些行至生命尽头的人们

通过另一种方式

延续出新生

与生死息息相关的事业

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他们首先要过的

就是家属这一关

对情绪还未平复的家属来说

他们的所作所为

是令人不解甚至引人厌恶的

在不懈的劝说下

只有极少数的家属

会理解这件事的真正意义

在同意书上签字

接下来

就轮到OPO小组登场了

他们负责器官的后续获取

第一步

他们会将捐献器官的信息

上传到专门的分配系统

综合紧急程度、等待时间

地理远近、抗原配型等等因素

选出最合适的接受移植者

第二步

就要拆解供体的器官了

如果是脑死亡捐献

各器官相对鲜活

更有利于移植手术

而心死亡捐献

因为热缺血时间长

器官更容易出现

移植后失功的情况

但不管是哪种

这都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完整的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摘除器官

这里所说的“器官”范畴

包括角膜、皮肤、骨骼

血管、脏器等等

低温灌注

把器官温度降至4度左右

用仿细胞液灌洗器官

清除血液里的免疫活性细胞

让器官表面呈现灰白色

冷藏保存

利用相关技术

降低器官的新陈代谢

然后放入冷藏保护转运箱中

等待运输

绝大部分的器官

冷缺血的时间上限

都在24小时内

一分钟时间都容不得耽误

为了提高

捐献器官的利用率

国家设立了

“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

多部门协助下

捐献的器官能以最快的速度

送到接受移植者身边

对接受移植者来说

手术完成之后

一切才刚刚开始

移植器官的配型率

并不高

接受移植者的余生

都要对抗排异反应

在供体和受体器官之间

当HLA基因点位完全吻合

患者才不会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而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凤毛麟角

多数情况下

移植器官的配型率

只有30%到50%

为了避免

双方的免疫细胞彼此厮杀

接受移植者

需要终生服用抑制剂才行

而这

也会带来一连串的副作用

血管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甚至是恶性肿瘤

除了生理上的痛苦

昂贵的治疗费用

也是一道难关

摘除、保存、运输

移植、抗排异治疗...

这足以掏空绝大多数家庭

虽然

重大器官的移植存活率

还不遂人愿

但器官捐献这条路

不该遭受过多的苛责与抱怨

我们无法避免死亡

但能自己选择如何诠释死亡

每一位器官捐献者

都应该得到最崇高的敬意

博士一分钟,姿势涨不停

我是好奇博士

很高兴认识你

0 阅读:0

东恒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