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背后的女人长孙皇后,被称为一代贤后,八岁时被赶出家门?

众说历史 2022-04-21 14:45:08

在唐朝历史中,贞观年间的那一段历史可谓是辉煌至极,让后世之人对那繁华的盛世唐朝心生向往。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伟大功绩之一,而“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她不仅知书达理,温婉贤淑,还有过人的机智。以独特的方式照顾、影响、帮助着李世民管理着诺大的国家,并且用自己出众的才华,以及宽广的心胸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消除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因此被后世人称为“一代贤后。”

长孙皇后,历史上对她的名字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留有一个文德皇后长孙氏,鲜卑人,小名观音婢。父亲是隋朝的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母亲高氏是北齐宗室大臣高劢的女儿,哥哥是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唐朝宰相长孙无忌。

先后为唐太宗李世民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以及唐高宗李治。

长孙皇后是如何与李世民相识成亲的呢?又为何会被称为一代贤后?

长孙皇后作为长孙晟的小女儿,对于他的婚事,长孙家族十分上心,她的伯父长孙炽当时十分欣赏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窦氏可是隋唐时期的奇女子,幼年时期便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曾劝诫舅父宇文邕,为了北周的将来优待突厥皇后。长孙炽认为窦氏这样的奇女子定然能教导出一个出色的子女,因此便劝说长孙晟,与李渊定下娃娃亲。

但是在婚约定下不久后,在长孙皇后8岁时,父亲长孙晟便去世了,之后长孙皇后便与母亲、哥哥一同被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赶出了家门,无奈下母亲高氏便只好带着兄妹二人投奔兄长高士廉,幸运的是高士廉为人宽厚,因此兄妹二人便在舅舅高士廉的抚养下长大了。

因为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少年时期的好友,因此高士廉常常能够见到李世民,他觉得此子聪慧过人非常人所能及,又知晓长孙皇后幼年时的婚约,于是便在长孙晟的丧期限满日后,便开始着手安排,想要促成此事,将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世民。

613年,唐太宗十六岁,长孙皇后十三岁,虽然存在着政治联姻的因素,但成亲后,这对少年夫妻也算得上是相敬如宾,感情十分融洽。

但在不久后,隋炀帝便发起了第二次征讨辽东的战争。而此时作为督粮官的李渊也带着家人出征了,但在涿郡的时候窦氏却因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一同随行的李世民衣不解带,寸步不离的照顾着母亲,但在五月窦氏还是因病去世了。

6月,杨玄感谋反事件发生了,而与其交好的高士廉也所受牵连,被流放边境。此时李世民夫妻二人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一边是母亲的离去,一边是舅舅的祸事,二人便只能互相安慰,因此感情也更加融洽了。

作为李世民的贤内助,长孙皇后不论在何时都义无反顾地支持着李世民。

长孙皇后的贤淑知礼在少年时期便有深刻的表现,他嫁入李家时不过十几岁,但却对公公李渊十分孝顺,早晚不忘请安。使李家上下和睦,更是成为了李世民的贤内助。

在之后因为唐朝皇位的争斗,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越发激化,长孙皇后也察觉到了威胁,但是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站在丈夫的身旁,与兄长长孙无忌等人一同支持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率领将士在玄武门埋伏,而长孙皇后也亲自慰勉将士,因此将士们十分感激,消除了心中的恐惧。李世民也因为妻子的陪伴,有了必胜的决心。

626年九月,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唐高祖的禅让下继位了,而长孙皇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唐的皇后。当上了六宫之主的她,并没有因此便安于享乐,而是费尽心思地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李世民不会后宫的事情所烦心,专心治理国家。

而自古以来后宫争斗频繁,但长孙皇后却能让后宫嫔妃和睦相处,那是因为她拥有着其他嫔妃所不能相比的品质。

一是性格温和,不论后宫嫔妃性格好坏,他都能与之和睦相处。

二是心地善良,对于李世民的子女都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不滥用私刑。

三是生活简朴,为天下人与后宫之人作出表率。

长孙皇后的温婉平和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一般,但独孤皇后虽然是隋文帝的贤内助,但却嫉妒心极强,甚至不允许隋文帝宠幸其他妃子,这或许可以说是对感情的专一。但更为严重的是,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爱已经达到了偏执的地步,曾偷偷下令处死隋文帝临幸的妃子,之后隋文帝曾因此离家出走。

相比之下,长孙皇后简直是古代妇女的典范,他从不干涉李世民的私生活,并且嫔妃生病她都亲自探望,并送去药材与食物,关怀备至。对于从小便没有母亲的豫章公主,长孙皇后便心生怜悯将其收养,并且视如己出。

贞观初期,为了给国库节省经费,李世民便倡导俭朴之风,并且亲自作为表率,废除了许多奢靡的活动。而长孙皇后为了配合丈夫,也以身作则,生活上一切从简,对于子女也严格要求。

一次太子李承乾乳母遂安夫人便向长孙皇后禀报,表示东宫的用度不够,希望皇后能批准增加一些。但长孙皇后听后十分生气,并表示太子作为唐朝的储君,应当把心思放在扬名立德之事上,而不是用在器具和用度上。

并且她的亲生女儿长乐公主出嫁,李世民本打算准备丰厚的嫁妆,但却被魏征谏言劝说,认为长乐公主的嫁妆超过了长公主如此有违礼制。长孙皇后得知后并未生气,反而十分欣赏魏征,并给予了赏赐,并传话希望他能一直如此。

而对于朝臣的规劝,李世民也曾与魏征发生矛盾,并想要将其诛杀,但却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为大唐保下了一个良臣。

而公私分明的长孙皇后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两位兄长?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与李世民也是少年时的玩伴,交情颇深,并且才能出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因此李世民便想要封他为丞相,但却被长孙皇后反对,认为外戚不能交予重任。但李世民还是下令拜长孙无忌为丞相,长孙皇后见自己阻拦不成,便去劝说长孙无忌让他主动辞去丞相之职,最终无奈的长孙无忌便只好向李世民辞相了。

而对于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长孙皇后却以德报怨。曾经将他们母子三人赶出家门的长孙安业却在她当上皇后之后,当上了将军。之后因罪被捕,长孙皇后却去李世民身前为他求情,这位一向公私分明的长孙皇后为何会破例为曾经虐待过自己的哥哥求情呢?

长孙皇后表示,若是杀了长孙安业,天下人会认为她因为当年被赶出家门的事而趁机报复,对朝廷的名声有损。因此李世民便赦免了长孙安业的死罪,将其流放。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阻止长孙无忌担任要职,还是为长孙安业求情,长孙皇后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思考的,一切都以唐朝的利益与名声着想。

634年,长孙皇后病重,久久不见好转,太子李承乾便想前去请求李世民大赦天下,召开法会,祈求天降福报,为长孙皇后求平安。而这种方法被称为“修福”在当时十分常见。

但却被长孙皇后阻止了,她说:“生死有命,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我向来也没做什么恶事,如果行善都不可,那求福又有什么用呢?况且国家大赦天下,乃是朝廷大事,怎可因为我而徇私。”

见母亲的态度强硬,李承乾便没有将此事告知李世民,而是向舅舅长孙无忌吐露了此事,长孙无忌得知后便上奏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也为皇后的病情所担忧,便想要大赦天下为皇后“修福”但却被长孙皇后阻止了。

636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被安葬于昭陵。按照她生前的遗嘱,李世民并没有给她修建奢华的陵寝,也没有举行隆重的葬礼。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十分悲痛,常常思念她,便下令修建了一座高楼,每天思念皇后时,便登上楼顶,姚望长孙皇后的陵墓。但却被魏征规劝,不能只顾着思念亡妻,而忽略了父亲,背上“不孝”之名,因此这座高楼便被下令拆除了。

0 阅读:2

众说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