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20岁嫁给彭德怀,“风暴中”与彭德怀离婚,晚年后悔不已

文史江山 2024-12-05 20:59:53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蒙难。

在最需要亲人安慰、理解之际,妻子浦安修选择与他离婚。

然而,这一决定却让浦安修后悔终生。

一见钟情

浦安修,1918年出生于上海名门,家境优渥。

1938年,浦安修与彭德怀结婚,成为了他的第三位伴侣。

而在此之前,彭德怀的感情之路颇为坎坷,两段感情均未修成正果,给他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投身革命后,彭德怀在共产党的旗帜下领导了平江起义。

携手毛主席、朱德等领袖,历经长达八年的艰苦斗争,成功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当陕北根据地稳固下来,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仍保持着单身状态。

每次谈起婚姻之事,他的态度总是非常消极。

1938年9月,彭德怀穿越太行山,一路奔波,抵达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会议间隙,他接受了老战友、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的邀请,参加了一场特别的茶话会。

在那场汇聚了众多后方知识分子的茶话会上,彭德怀见到了20岁的浦安修。

浦安修是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很早就接受了进步思想。

17岁那年她投奔延安,次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浦安修

听李富春介绍,浦安修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彭德怀对她很是欣赏,主动向她伸手:“小浦,今天很高兴认识你!”

浦安修虽然有些羞涩,但还是勇敢地伸出了手。

彭德怀与浦安修是一见钟情的。

身边的战友看出来了,纷纷热心当“红娘”,给彭德怀出主意、制造机会。

再次见面坦白心事

彭德怀表达出的好感,令浦安修颇感惊讶。

因为在的认知里,彭德怀是个性情急躁、性格刚硬,很难接近的人。

而当她收到蔡畅转交的信件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彭德怀正在向她求爱。

初次相遇,彭德怀给浦安修留下的印象,与外界流传的不太一样。

他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刻板严肃,反而非常的平易近人,直爽和善。

但这并未能消除,她心中的顾虑与纠结。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情感,浦安修感到既困惑又矛盾。

于是,她将自己的心事倾诉给了姐姐浦熙修。

浦熙修是新华社的记者,她力劝妹妹把握住这份难得的情谊:“小妹,能够遇上这样的男性,是幸运的事,为什么不答应呢?”

姐姐的鼓励与支持,促使浦安修最终下定了决心,接受彭德怀的感情。

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或浪漫的发展。

再次见面,彭德怀就以坦诚的态度,向浦安修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过往的情感经历。

彭德怀的第一位爱人名叫周瑞莲,他们是早早订下了婚约的表兄妹。

1916年,18岁的彭德怀离家从军。

而周瑞莲因家庭贫困,被当地恶霸强行带走以抵债务。

她誓死不从,最终选择跳崖自尽。

临死前,还喊着彭德怀的乳名“真伢子”。

在军中的彭德怀得知这一噩耗后,痛苦了很久。

1922年,彭德怀迎娶了货郎之女刘细妹,这是他的第一位夫人。

彭德怀给她取了个新名字叫“刘坤模”,寓意她能成为女性中的楷模。

他不仅鼓励刘坤模放足,还教导她读书识字,希望她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刘坤模

1928年,彭德怀在平江领导起义。

出于对刘坤模安全的考虑,彭德怀安排她返回家乡等待,答应革命成功后去接她。

然而世事难料,两人一别后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在他们分离的九年里,刘坤模辗转漂泊,历尽艰辛。

直到1937年,刘坤模通过一份报纸上的报道,得知了彭德怀已成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的消息。

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下,她终于来到了延安。

看到阔别已久的彭德怀,刘坤模忍不住失声痛哭。

她向彭德怀哭诉了自己9年来坎坷经历,以及对他的思念。

听到这一切,彭德怀也不禁潜然泪下。

然而此时的刘坤模,已经另嫁他人了。

与彭德怀失去联系的日子里,刘坤模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在武昌,她一度陷入困境,身无分文,流落至街头,绝望之中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多亏徐某伸出援手,让她从困境中解脱。

出于对徐某的感激之情,加上自己当时已无路可走,刘坤模最终选择与徐某共同生活。

当彭德怀得知这一切后,内心痛苦不堪,心如刀割。

但他也知道,这些年刘坤模因为自己承受了许多艰辛与磨难。

彭德怀告诉浦安修:“她之前为了我受了很多苦,现在她成家了,还有了孩子。我想了一晚上,还是决定跟她分开,把她送回了武汉。”

彭德怀的话语沉重而真挚,深深触动了浦安修。

她惊讶地发现,这位传说中刚毅如铁的将军,内心竟也有如此的深情。

彭德怀坦白道:“小浦,我这个人是离不开战场的。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

浦安修听着,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她认定,眼前的男子不仅是个真正的英雄,也是值得她托付一生的人。

同甘共苦

1938年11月1日,彭德怀与浦安修在延安喜结连理。

婚后,两人的生活洋和谐幸福。

次年,浦安修毅然跟随彭德怀的脚步,前往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在那里,彭德怀继续肩负八路军副总司令的重任,英勇指挥抗日斗争;

而浦安修则在中共北方局妇女委员会,担任专职委员,勤勉工作。

当时,她与彭德怀只能在每周六相聚。

彭德怀始终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原则。

身边的同志多次劝他改善生活条件,他总是婉言谢绝。

浦安修与他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钦佩他的品格。

全国解放之后,彭德怀担任西北局第一书记;

而浦安修则在西北地区的一家国营企业中,担任党委副书记的职务。

两人终于得以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建立起属于他们的小家。

然而好景不长,朝鲜半岛烽烟再起,彭德怀被紧急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浦安修了解彭德怀的个性,知道他在战场上总是全心投入,完全不顾及个人安危。

正因如此,浦安修总是担心他的安危。

然而由于战事繁忙,彭德怀无暇顾及家里,没有给家中寄过一封书信。

1952年,国家组织了赴朝慰问团,浦安修有幸被选中。

然而,当她满怀期待地来到志愿军总部,见到了久别的彭德怀时,却遭到了丈夫的责备。

彭德怀语气冰冷:“你这个司令员的老婆来了,那么多战士的老婆怎么办?”

浦安修心中虽然难过,但她也理解丈夫无私的胸怀,并因此深爱着他。

晚年回忆起与彭德怀的婚姻生活,浦安修总是感慨万分。

虽然两人聚少离多,但她从未改变过对彭德怀的深情厚意。

在她心中,彭德怀始终是那个值得她敬佩和深爱的英雄。

庐山风云

1959年7月,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提出了不同看法,却因此遭受了批判。

那时,浦安修正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职。

恰逢学校假期,又得知中央有前往庐山送文件的航班,她便决定借此机会前往庐山探望正在开会的彭德怀。

在电话里,彭德怀只说不希望她上山来,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多讲。

可是考虑到他们一直聚少离多,浦安修不愿错过这次难得的相聚机会。

前来接她的是卫士长景希珍,他表情晦暗,沉默不语。

一般来说,景希珍的态度就是彭德怀的态度。

浦安修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彭德怀因为自己执意上山而生气了。

黄昏时分,彭德怀与浦安修终于相见,了解情况后,两人相对无言,心情都很沉重。

由于彭德怀陷入了政治漩涡,浦安修取消了在庐山游玩的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一直待在别墅里,未曾踏出一步。

白天,彭德怀在外面接受批判,她在家中悲痛欲绝;

夜晚,彭德怀一言不发,她只能默默流泪,陪伴在丈夫身边。

机密大事,彭德怀是从不会和浦安修讲的。

可这次的事情,连她也会遭受牵连,彭德怀只能如实告知。

浦安修听后并没有责备他,只是更深刻地理解了他内心的痛苦。

当时,浦安修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着党委副书记的重要职务。

可自从彭德怀的事情发生后,她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和政治打压。

特别是在八届十中全会之后,浦安修所面临的压力更是愈发沉重。

有人开始逼迫她交待、揭发彭德怀的“问题”。

然而,浦安修什么都没有说,也实在无话可说。

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对党、对国家、对革命无比忠诚的人。

浦安修那时候住在北师大,隔一段时间才能回到他们的住所,吴家花园。

然而,每次两人待在家里,就总是被悲伤愁闷的氛围笼罩。

浦安修一方面对正在经历的风暴感到恐惧,另一方面又替丈夫感到委屈。

这些解不开的愁绪,就全都化作了眼泪。

彭德怀自知连累了妻子,面对她的眼泪,也总是感到无措。

他心中烦闷,更因为这眼泪备受煎熬,说出口的话也总是强硬:“你要是再哭就别回来!”

浦安修也是性格倔强的人。

面对彭德怀的指责,她选择了沉默,从没有开口解释过。

两人之间因此有了一道裂隙,关系越发紧张。

十中全会的风暴过后,无可奈何的浦安修鼓起勇气,试图说服彭德怀“低头认错”。

然而她并未如愿,反而加深了两人之间的误解与隔阂。

渐渐地,浦安修回到吴家花园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很多私人物品也被她搬到了学校。

这一切变化,彭德怀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家中原本摆满书籍与两人回忆的书架,如今空空如也。

他误以为浦安修已决心与他分开了,于是提笔给她写了一封信,大概内容是:

我们相处了24年,抗日和解放战争也都生死与共。如今你一句话不讲就离开,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你的个人物品,我已拣送给你,请查收。

彭德怀的这封信,也令浦安修感到刺痛、伤心。

劳燕分飞

一个周末,浦安修终于有时间回到吴家花园,与彭德怀见面。

晚饭过后,彭德怀削了一只梨,切成了两半:“你要是决心分离,咱们就分梨吧。”

浦安修一言不发,默默地吃了半个梨。

浦安修与彭德怀长期分居,婚姻关系已名存实亡。

可即便如此,周围的人依旧和浦安修保持着距离。

学校党组织更是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态度,要求浦安修必须与彭德怀“明确界限”,也就是离婚。

在经历了迷茫和痛苦之后,浦安修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向北京师范大学党委正式提交了离婚报告。

这份报告随后又被呈至中央。

但周总理的态度是:离婚的事由他们自己决定,如果要离,就要去法院,党组织不要管。

而彭德怀与浦安修,既没有去法院,也没有获得组织的批准。

所以,离婚的事也只是提出,根本没有解决。

1965年,彭德怀被毛主席派去三线工作。

行前,彭德怀让侄女彭梅魁,给浦安修带去了一封简短的信。

大意是:我即将离开北京去西南,想去看看你,恐有不便。

接到信后,浦安修立刻回到了吴家花园。

那天,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一起吃了一顿“分家饭”。

1974年,彭德怀因癌症不幸离世,享年76岁。

四年后,政治局势缓和,彭德怀终于平反昭雪了。

对于浦安修在特殊时期所做出的离婚选择,中央也表示理解。

这并非她本意,而是重压下的无奈之举。

在彭德怀的追悼会上,浦安修仍以彭德怀夫人的身份出席。

可即便如此,浦安修心中也满是愧疚和悔恨。

晚年,她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整理彭德怀的著作中。

同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为那些因彭德怀冤案遭受牵连的人平反昭雪,以此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直到1991年5月2日,浦安修在北京因病去世。

参考文献

何定《此恨绵绵——彭德怀和浦安修》

刘小梅、梁贤之《彭德怀的三曲婚恋悲歌》

李文乾《彭德怀与结发妻子刘坤模的悲欢离合》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04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