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语·周语》中找夏未、商未、西周王都
周幽王时候,世人对夏、商、西周的地理位置相当明确,而且记录详细,也与古史吻合。
时至今日,错大矣!
在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一文中,他论夏、商、周亡,述及三朝王都。
按照伯阳父之言,诠释如下:
伊洛竭而夏亡
可析而得:
夏未王桀都斟尋(即是三星堆都城遗址),伊水,是为人工治理的水道。洛水是雒水。
言二水因旱枯竭而尽,夏朝就灭亡了。
伊,会意,从人,从尹。尹是治理,合起来称是由人治理的水系。
伊又假借为“那”,指田中之水,又通“洢”为人工运河。
伊耆氏,古王者号。为治水王之后人。
洛通雒,指都广之野的雒水。
《山海经》:“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雒。”
河竭而商亡(周人小殷王号而称其为商国)
商最后的王都在朝歌(今河南淇县),河水(今黄河)从东北而过,言黄河水干而商亡。
“三川俱竭,岐山复崩”周豈能不亡
西周定都丰、镐称宗周(西都豐城,东都镐京)故地在陕西西安市西南。太王发迹在岐山下的周原称成周。
现宗周三川(泾水、渭水、洛水)全干竭,祖先发迹的岐山又崩坍了,周豈能不亡。
为什么都要“拼”在中原地区,有可能吗?
《国语·周语》中提到的夏、商、西周的王都和灭亡原因,在当时的历史记载中似乎很明确。然而,现代考古学和历史学对这些观点提出了质疑,显示了这些古代传说和实际证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古代王朝的王都和其灭亡原因。
夏未王都和灭亡原因
根据《国语·周语》,夏朝的灭亡与水道干涸有关,其中提到"伊洛竭而夏亡"。翁卫和提到夏朝桀的王都可能是斟尋(即三星堆都城遗址)。然而,传统上认为夏朝的中心区域在河南一带,与三星堆(位于四川省)相距甚远。虽然有关于夏朝的传说和古籍记载,但在考古学上,仍需更多证据来确定夏朝王都的确切位置。
商灭亡原因(周人小殷王号而称商)
关于商的灭亡,《国语·周语》提到"河竭而商亡"。商纣的最后一座王都在朝歌(今河南淇县),靠近黄河。但历史上商的灭亡主要归因于周朝的军事打击和内部腐败,而不是单纯因为河水干涸。
西周王都和灭亡原因
在西周时期,《国语·周语》中提到"三川俱竭,岐山复崩"。三川指的是泾水、渭水、洛水,它们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西周的主要都城是镐京和丰京。历史上,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这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相对较小。
结论
虽然《国语·周语》提供了有关夏、商、西周的王都和灭亡原因的记载,但现代研究对这些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关于夏朝的王都位置,三星堆和河南地区存在不同的观点;商的灭亡与周朝的军事进攻和内部问题相关;西周的灭亡主要由于犬戎入侵而非自然灾害。理解这些历史问题,需要结合古籍记载、考古学证据和历史研究,以便获得更准确的答案。
夏朝早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900年前,在陕西石岇遗址的石岇都城。少康复兴后才在河南。
你先说说熊耳山在哪里?[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