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黄埔,荡尽近代愁云,盘点黄埔十大名将(下)

俇攘 2024-06-28 23:13:21

1924年,广州黄埔区长洲岛的一声高呼,似乎唤醒了中华热血男儿的热血,黄埔军校是我国现代军校的一个重要奠基。此后,整整一百年,我们的军队从旧军阀的乌合之众,到现在威震全球的钢铁之师,经历了一代代人的努力。

黄埔军校

百年前的黄埔,国民革命政府仅凭半个广东的土地,中山先生振臂一呼,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将革命的武器我在了自己的手中。从此,中国革命走向了另一篇章。当时的黄埔军校汇聚了全国各地大批的英才,可谓是群英荟萃,将星云集。这批人才在之后的二十年国内战场上,充分展现出了极高的战略战术水平,为中国现代化军事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宋希濂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常由父亲教导古文,为他日后投身军旅,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宋希濂

毕业后,宋希濂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二营四连一排少尉副排长、排长等职,先后历经东征陈炯明、北伐战争等多次重要战役,凭借出色的战斗力和军事才能,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宋希濂的真正崛起,是在中原大战开始,1931年3月,警卫师扩编为警卫军,任警卫第1师第2旅少将旅长。

淞沪会战时,宋希濂作战勇猛,成为了抗日尖刀,曾一举攻入汇山码头,迫敌败退回舰,战威轰动全国。但是在淞沪之后的南京保卫战,由于作战不力,导致了南京很短时期内被攻破,宋希濂因此被免职。但是真正的战将岂会蒙尘,1938年武汉会战之前,宋希濂再度被起用,成为了王牌师长,后升为军长。

武汉会战期间,宋希濂指挥71军,在富金山与日寇的一整个甲种师团决战,率三个师重创日军,毙敌4506人,伤敌17380人,此战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打得最硬气的一战,更是武汉会战期间的一大亮点。

抗战后期,转入云南,成为了西南边境抵御日军的防备首领,在云南期间,宋希濂同样多次击溃日军的进攻。善于利用地形优势,修筑防御工事,构筑交叉火力网络杀伤日军,是一位作风硬朗,作派强硬的良将。

徐向前元帅

2、徐向前

徐帅整体而言,军事水平应该在开国十大元帅中排名很靠前,只是在红军长征胜利之后,因为四方面军嫡系在河西损失过于惨重,导致了徐帅后期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不够,所得到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早年因家境贫寒而失学,却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1924年,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了他军事生涯的起点。在军校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实战经验。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担任排长职务,开始了他作为军事指挥官的生涯。

红军长征期间,徐向前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负责指挥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进行长征,他巧妙地运用战术,多次成功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期间徐帅指挥了多场战役,均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四方面军一度成为长征期间红军战绩最耀眼的一支。徐向前出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主要负责军事谋划。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担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负责指挥部队在华北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作战。他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引入预设的伏击阵地,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在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中,徐向前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建立之后,徐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徐帅的战术特点,主要是善于运用战略眼光审视全局,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作战计划。在战场上,他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敌情,灵活调整战术部署,使部队始终保持主动地位。

邱清泉剧照

3、邱清泉

邱清泉,字雨庵,浙江永嘉人,也就是现在的温州市人,出身于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教育环境很不错,不仅军事学习比较充分,文化课同样名列前茅,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当时的校长为国学大家于右任先生。

但是自幼喜欢军事的邱清泉,并没有完成大学学业,而是在1924年7月,至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了军校二期的学生,被录入工兵科,是那个时代投笔从戎的一个典范。在校期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第一次东征,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的历练。从黄埔毕业后,随即参加了第二次东征,邱清泉任第一纵队第一师工兵队少尉排长兼任连党代表。

北伐战争时期,邱清泉一直担任工兵的职位,一路开山架桥,甚至还参与了攻克武汉的挖隧道工程。从北伐一直到宁汉合流,邱清泉在军中虽然做了很多事,但是职位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直到中原大战之后,才升为了团长,然后经过多年沉淀,在抗日战争初期展露光芒。

昆仑关战役,邱清泉就是绝对的参战主力,当时邱清泉担任第22师师长,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他率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邱清泉身先士卒,勇猛冲锋,率领部队成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取得了昆仑关大捷,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凭借此次战功,邱清泉一举成为了第五军军长,成为了当时的王牌部队之一,率军前往云南,参加了远征军作战。在龙陵战役中,他巧妙运用战术,成功击败了日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此战不仅为盟军在缅甸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邱清泉军事才能出众,但是脾气暴躁,性格狂悖,这也是其为良将,但是成不了大军统帅的原因。

胡琏‍

4、胡琏

被伟人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算是国军后期不可多得的一位良将,其生于陕西华州会同坊北会村贫寒农家,12岁进华县高等小学念书,1925年考取了黄埔军校,1926年被编入黄埔四期步兵科。

从1926年开始参加北伐,追随陈诚一路向北,先后参加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因作战勇敢,胆识过人,深受陈诚赏识,被升任第十一师营长。抗战爆发后,胡琏追随陈诚参加了淞沪会战,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的罗店地区,正面与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的陆军和空军轮番进攻,并时常组织敢死队反击日军,有时一昼夜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了阵地,凭借此战,胡琏在军中名声大噪,因战功升为旅长。淞沪之后,率部驻扎在九华山,防守长江一线。

武汉会战中,胡琏再次发挥出色,他率部在长江沿岸布雷,成功炸沉了日军多艘舰船,有效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势头,为后续大部队的布防争取了时间,后续胡琏同样运用此战术,海军特种部队一年内在长江和赣江周边炸沉日军舰船六十余艘。武汉会战结束后,胡琏率部开赴湖南,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因战功升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长副师长。

胡琏巅峰之作,是在枣宜会战期间,在湖北当阳驻军防守日军的进攻,胡琏作战强硬,多次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严重迟滞了日军前进的步伐。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是胡琏军事生涯的亮点,其率部在石牌和日军血战,多次爆发大规模白刃战,死战不退之下,正面顶住了日本的进攻,保证了鄂西大捷。在当时,很多人称石牌要塞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胡琏当属首功。胡琏作战勇猛,作风很是强硬,敢于日军死战,善用特种部队和敢死队。

关麟征

5、关麟征

关麟征,出生于陕西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军事将领,关家世代务农,家业中等,自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毕业之后,关麟征先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在何应钦任团长的军校教导第1团2营5连2排任少尉排长。

在北伐战争中,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坚定的战斗意志屡立战功,1927年他到南京,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7团团长。1933年,关麟征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冷口一带与日军激战。他灵活运用战术,指挥部队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关麟征的勇猛善战,让日军胆寒,也极大地鼓舞了国军的士气。

抗日战争爆发后,关麟征先后任第五十二军军长、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务,率部在平汉铁路北段抗击日军,参加保定战役,在漳河一带击败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关麟征率部先在运河沿线阻击日军,后又协助友军进行巷战,将日军困于台儿庄外。随后,灵活巧妙地运用战术,成功围歼了日军增援部队,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徐州会战之后,关麟征被誉为“关铁拳”,其部队也被誉为“千里驹师”,一战威震四海。

关麟征

武汉会战期间,关麟征率部在瑞昌、阳新一带阻击日军。他命令部队依山地形势,在每个山头修筑工事,把几个山头组成一个棋盘阵地,一个山头受敌攻击,其他山头可以立即配合出击,歼灭敌人。因而日军进攻十几天,寸土未得,遗尸累累,士气低落,在军界号称关猛。

1 阅读:416
评论列表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