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看似占尽优势的德国,为何会突然认输?

俇攘 2025-02-16 19:05:44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造成军事角度上士兵的整体防御能力弱于进攻能力,再加上士兵的机动性很低,导致了地面进攻推进格外艰难,再加上遍布战场的铁丝网和堑壕,导致了一战格外残酷,且伤亡极大。

而时隔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再次回望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抛开那些隐藏因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突然”,一战开始得很突然,一战之前,欧洲中上层阶级正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非凡体验,远洋航行,探索未知,跨国旅行,四方游历。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汽车、游轮等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很多人都体验着从传统的一方土地到环游世界的巨大差异性奇妙观感。

德国投降

然而就在未来无限美好的时候,欧洲传统列强间,因为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推倒了维护和平的多米诺骨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开始得突然,结束得也很突然,随着1917年上半年,美国参战,看似打破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平衡,但是1917年末,沙皇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随即退出了战场,让德国和奥匈在东线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还可以抽调出大量的兵马,奔赴西线战场,和英法美展开一场全面的角逐。

但是,正当两个阵营卯足了劲要大干一场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却突然就结束了,1918年11月11日,德国和奥地利宣布投降,连协约国三巨头都没想到,在胜负未分,且己方貌似处于一定军事劣势的情况下,会这么容易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那么,为何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看似占尽优势,但突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德国资源枯竭

1、资源枯竭

经济困境:众所周知,德国在西方列强中属于后起之秀,并没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对本土进行补给,无论是粮食,工业原材料还是人口,毕竟要供养数百万大军在前线的消耗,以及军事武器的补给,就需要巨大的资源储备。一战从1914开始,到1918年,大小规模的战役就没有停止过,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德国的经济和资源,工业生产和农业产出大幅下降,物资短缺严重,使得德国虽然工业体系强悍,但是却无法获取铜铁等金属矿石,在战备补给这块捉襟见肘。

粮食危机:而德国作为工业国家,在地理上位置略为靠北,再加上连年战争,前线军需品供应过大,导致了粮食和肉类都出现了短缺现象,特别是英国海军对于德国港口的封锁,导致了德国无法从外部获取食品进口,导致国内粮食供应不足,而这些为数不多的粮食在供应上并不均衡,许多民众和军队面临饥饿,政府始终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整个国家对于战争的前景并不看好,士气低落。

德国军事失利

2、军事失利

春季攻势失败:1918年德国发动的“春季攻势”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而消耗了大量兵力和资源。1918年,处于困境中的德国,寻求在战场上谋取更大的主动,由德国军事领导人埃里希·冯·鲁登道夫策划,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目的是利用新招募的援军最终迫使协约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屈服。德国希望通过这些攻势打破西线的僵局,并在美军到达欧洲形成战斗力之前,希望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国内外日益严峻的局势。

在这次战役中,德国人释放了超过2000吨的毒气,包括芥子气、光气和二苯氯胂。这次战役从欧洲一直延伸到西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英军为首的协约国军队在付出了惨重代价的情况下,成功熬过了最难的阶段,使得德国战略意图无法实现。德国不仅没能转移矛盾,还使得国内矛盾加剧,江山风雨飘摇。

协约国反攻:为了给德国教训,报复德国人发动的春季攻势,协约国在夏季发动反攻,尤其是美军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战斗力,再加上德国人士气低迷,协约国在并未组织起太集中的攻势情况下,打得德军节节败退。

失去了海洋,处处受制于人:为德国最终失败埋下隐患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在大西洋上的失败,德国在战前锐意进取,建造了大量的海军设施,想要一举突破英国人在北海的封锁,打破英国在海洋上的霸权,但是由于实力受限,德国人没能取得成功,反而被英国人堵在了自家港口,海军名存实亡。在那个得海洋得天下的时代,德国人即使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体系,也无法战胜可以调动整个世界来助力的英国。

威廉二世下台前

3、内部动荡

政治不稳:持续的战争并没有带来过多的胜利,反而使得百姓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到了1918年,随着前线战局越发不明朗,更是加剧了国内政治矛盾激化,民众和士兵对战争的不满情绪蔓延,罢工和抗议频发,德国高层在处理这些事情上也略显稚嫩,导致了同盟国阵营陷入巨大的被动。

革命爆发:1918年11月,基尔港水兵起义引发全国革命,11月9日,由少数社会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领导的总罢工爆发了,史称柏林革命,这次革命直接导致了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成立了共和国,后院起火,直接导致了前线军队的崩溃,德国陷入混乱。

美国参加一战

4、国际孤立

美国参战: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提供了大量资源和兵力,极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这主要体现在后勤保障上,美国巨大的农业和工业生产能力,给英国和法国带来了充分补充。当然,当时的美军战斗力并不强,还处于民兵向职业军人的过渡阶段,也正是因为美国参加一战,潘兴将军在西欧参照欧洲列强的体系练兵,才打造了后来让全世界闻风丧胆的蓝星第一强军。但是,一战中美国的军事实力,对于协约国来说,也就是个辅助中的辅助。

盟友崩溃:此消彼长,英法虽然失去了沙皇俄国的数百万大军,但是获得了美国取之不尽的粮草弹药。而德国的盟友如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继陷入崩溃,尤其是奥斯曼帝国的战五渣式的表演,让德国陷入孤立,在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处于不利地位。

日德兰海战

5、战略失误

无限制潜艇战:德国为了限制和打击英国,展开了无限制潜艇战,但是此举无意间伤害了大量美国商船,此举激怒了美国,促使其参战,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困境。

多线作战:由于盟友的不可靠,德国在东线、西线、巴尔干和中东同时作战,严重分散了兵力,难以集中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也是德国春季攻势失败的重要原因。

6、德国政府的无为和短视

当时德国面临的困难,协约国阵营同样也面临着,而且在军事上,德国还占据着微弱的优势,毕竟装备精良的德军,协约国军队也相当忌惮,为此德国高层完全可以早点和协约国谈判,进行停战,尤其是在获得了苏联东部巨大的领土收益之后,完全可以见好就收,国内国外都说得过去。而协约国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毕竟在1918年初,协约国对于德军是心存恐惧的。只要德国提的条件不过分,双方大概率就握手言和了,而德国却可以坐收东部数千公里的土地,那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岂不美哉。

西班牙流感爆发

7、西班牙流感爆发

西班牙流感,也被称为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致命的传染病之一,其对全球的影响深远且广泛。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西班牙流感不仅加速了战争的结束,还深刻改变了战争进程、各国政局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

西班牙流感首次在1918年1月的美国被发现,但直到3月才在堪萨斯州的一个军营中爆发,随后迅速传播至全球。疫情的传播路径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行动紧密相关。美军士兵在欧洲战场上,通过军事调动和运输,将病毒带到了欧洲各地。此外,战争期间频繁的人员流动,包括士兵、难民和外交人员等,也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西班牙流感分为三波疫情。第一波疫情发生在1918年春季至夏季,虽然传染性很强,但死亡率相对较低。第二波疫情在秋季爆发,病毒发生变异,致死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对20至40岁的青壮年人群具有高致命性。第三波疫情则持续到1919年至1920年,死亡率介于前两波之间,但影响范围更广,几乎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

西班牙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流感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军队中广泛传播,导致大量士兵感染和死亡,士气低落,军事行动受阻。例如,1918年秋季,德国军队中突发流感,严重影响了德军的进攻计划。此外,流感还导致许多军事设施如医院、兵工厂和后勤补给线等陷入瘫痪,进一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其次,流感的爆发使交战双方均产生了厌战情绪。士兵们因疾病和疲惫不堪,渴望结束战争回到家乡。同时,流感也加剧了民众对战争的反感,要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了德国在1918年11月签署投降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结论:德国在1918年的失败是资源枯竭、军事失利、内部动荡、国际孤立、战略失误和西班牙流感爆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一度占据优势,但最终无法应对长期的战争消耗和内外压力,导致突然崩溃而战败。

1 阅读:1647

评论列表

司小南

司小南

13
2025-02-17 18:27

一句话就能总结:如果美国没有参战,一战德国必胜!1917年俄国基本上就残了1917年法国大兵病,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英国陆军也就那样如果美国没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很可能1917年,协约国就认输了

123 回复 02-17 20:05
应该是美国看到德国要败了,才会加入对德国的战争

用户54xxx24

用户54xxx24

10
2025-02-17 17:26

现在的世界局势,不是很像一战和二战前吗?三战看似遥远,也许触手可及了

Long

Long

5
2025-02-17 23:37

“占尽优势”[得瑟]

星际导航者

星际导航者

5
2025-02-18 15:06

柏林革命的果实被卖国贼窃取了!菲利普夏德曼那厮靠欺骗成为了德国领袖,然后宣布无条件投降!颜色革命成功,前线下士阿道夫都气死了!

小旋风01234

小旋风01234

4
2025-02-18 12:04

政治诱降

艮卮每日评论

艮卮每日评论

2
2025-02-19 02:20

美国加入了

俇攘

俇攘

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