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逐步清理编外人员,释放了什么信号?

细说职场 2025-02-17 07:03:46

从2023年起,我们通过网络就能看见,不少单位开始清理编外人员出队伍了。

其实,清理编外人员这事,可不是近两年才开始的,多轮机构改革精简机构的同时,就开始着手规范体制内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有原来的临时工,有后来的和单位签合同的合同工,还有近几年流行的第三方公司招聘的政府雇员,这些人的数量还不在少数,因此一直倍受社会关注和网络热议。

我特意看了看网上大家伙儿的热议,选了12条挺有代表性的观点,看看对于清理体制内编外人员,基本都有哪些意见。

第一条说的是,现在的公职人员,能力越来越强,素质也越来越高,那些编外人员的作用,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以后,可能大多数编外人员就得慢慢退出舞台了。

第二条呢,讲的是钱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人口和经济不太好的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这财政压力大了,不得已开始清理编外人员,减轻财政压力。

第三条更简单直接,就是“没钱了”。经历过90年代下岗潮的人可能难以理解,现在大家对“铁饭碗”怎么还这么执着。

第四条挺有意思的,说是考上了公务员或者进了事业单位,头一件事儿可能就是得跟原来的对象说声拜拜。改革也是,第一刀往往就砍向那些编外人员。

第五条说的是,有的单位,为了轻松点,招了一堆临时工,结果财政压力山大。这可能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吧,不然这隐患可不小。

第六条,再次强调了编制的重要性。有了编制,那就是个护身符,不然哪天被裁了都不知道。

第七条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影响,好处是用人成本降低了,坏处呢,可能就是有些单位的业务能力要下滑了。

第八条说的是,对现在的领导来说,这可是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好机会,那些老领导留下来的编外人员问题,终于能处理了。

第九条挺犀利的,说清退编外人员这事儿,力度不会大,时间也不会长,但肯定会闹得沸沸扬扬的。其实这就是个烟雾弹,真正的目的是要改革银行、电力、烟草这些行业的待遇。

第十条说的是大城市,人家根本不需要编制来吸引人才,取消编制才是未来的大趋势,这样体系效率才能更高。

第十一条讲的是,清理编外人员的时候,他们会说,编外人员不是体制内的,被裁很正常。但要是轮到清理部分事业编的时候,他们又会说,这些事业编是自收自支或者差额拨款的,饭碗本来就不稳。

最后一条说的是,这事儿其实早几年就开始了,一直都在慢慢清理事业编的编外人员,为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做准备。

总的来说啊,这事儿背后的意思挺复杂的,有经济压力、有体制改革、也有人员优化。

但不管怎么着,咱们都得适应这个变化,毕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0 阅读: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