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杀狗的过程》里的思维

杨章林文化 2024-04-11 00:17:19

《杀狗的过程》

这应该是杀狗的唯一方式。今天早上10点25分在金鼎山农贸市场3单元靠南的最后一个铺面前的空地上一条狗依偎在主人的脚边,它抬着头望着繁忙的交易区,偶尔,伸出长长的舌头,舔一下主人的裤管主人也用手抚摸着它的头仿佛在为远行的孩子理顺衣领可是,这温暖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主人将它的头揽进怀里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它的脖子。它叫着,脖子上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继续依偎在主人的脚边,身体有些抖。主人又摸了摸它的头仿佛为受伤的孩子,清洗伤疤但是,这也是一瞬而逝的温情主人的刀,再一次戳进了它的脖子力道和位置,与前次毫无区别它叫着,脖子上像插上了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力不从心地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如此重复了5次,它才死在爬向主人的路上。它的血迹让它体味到了消亡的魔力11点20分,主人开始叫卖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诗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应俱全,至于诗歌的特点,这里就不要“班门弄斧”了,无论写诗的,还是评诗的,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就不要自讨没趣了。这是诗还是记叙文,有待大众的公议。

这里我们只是讲一讲作者的创作思维,还是让“诗歌”自己发言吧。

一、狗和人在农贸市场组成了一个“温馨”的画面:狗,舔一下主人的裤管,主人,用手抚摸着它的头,仿佛在为远行的孩子理顺衣领。同后文形成的反差,直接让读者猝不及防到不可理喻。你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良心叩问:不会吧?

二、紧接着,主人“温情”的双手,抽出一片“闪耀”着地狱寒光的长长的刀片,“顺理成章”地送进狗狗的脖子。愚蠢的狗狗逃命四次,被主人打着爱的旗帜召回四次,最终成了案板上的“抢手货”。

狗急只会跳墙?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狗,不会咬人?善良的狗狗!

其中出现了这样的比喻,作者是不是应该给“离开”的烈士和国人一个解释。

它叫着,脖子上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窜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上面的这几句,如果没有理解错,应该是把狗脖子上的鲜血比喻成红领巾。作者可能欠思考了,小学生脖子上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而且还听小学老师说: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能拿来作这样的比喻?

许多围观的人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围观的人们同情狗的遭遇,怎么就会“说它像一个奔丧的游子”?“慷慨”赴死的狗同奔丧的游子有什么相同点?竟然用如此比喻?

狗之所以能在今天的地球上占有“一席之地”,肯定离不开人类的“庇护”,生活告诉我们,不少养狗的人,就是吃狗肉,也不吃自己养的狗;有的就是吃自己养的狗肉,也不会亲自动手;就是动手,也会尽可能地减少狗的“痛苦”。“诗”中描写的狗的主人,以如此残忍、野蛮的方式置“狗”于死地的,应该是绝无仅有,脑筋应该有问题。

以上是个人浅见,不当之处敬请诗人谅解。

0 阅读:0
杨章林文化

杨章林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