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秋字甲骨文产生的场景

云鹤阁课程 2024-08-08 21:58:47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秋字,现代汉语一级常用字,读作qiū。其异体字有很多,如秌龝䆋,其余的都是死字,没有传承下来。

秋字演变(《字源》)

  《说文解字》:“(秌)禾穀孰也。从禾,省聲。(无法显示),籒文不省。”

  《说文解字注》:“(秋)禾穀孰也。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於禾穀,故从禾。言禾復言穀者,晐[gāi](包括)百穀也。禮記曰:西方者秋,秋之爲言揫[jiū]也。从禾,省聲。”

  《说文》把“秋(秌)”解释为“禾穀(谷)孰(熟)”,指的是物象中的植物生成周期情况,认为百谷熟之时就到了“秋”天了。

  《字源》认为,甲骨文的“秋字”“其本义是一个昆虫,甲骨文中假借为秋。”说得非常含糊,不明确。

  《国学大师》认为,甲骨文的秋(龜)字“像螽斯之形,以示螽斯鳴則入秋”,虽然这个认识有误,但是从秋字甲骨文字形入手,指的是物象中的动物生长活动周期情况。甲骨文的秋字不是螽斯,螽斯的俗称是蝈蝈。这种昆虫出现在夏季而不是秋季。

  个别字书把“秋”字的甲骨文字形解析为蝗虫,同样也是不对的。蝗灾一般出现在夏季,而不是秋季。

秋字演变(《国学大师》)

  笔者认为,甲骨文的“秋”字所描绘的昆虫,是出现在秋季的昆虫蟋蟀。蟋蟀很多地方称之为“秋虫”,有的地方还叫促织、寒蛩。甲骨文秋字的字形,就是根据蟋蟀的样子创造的文字。

秋收后焚烧秸秆可以烧死庄稼的害虫如蟋蟀

  甲骨文的“秋”有两个字形,一个是蟋蟀的侧面图像,一个是在在此基础上在下面加一个“火”字,表示用火烧死蟋蟀。从蟋蟀的习性上看,蟋蟀是一种穴居昆虫,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蟋蟀会造成减产,这对于原始农业来说是灾难性的。必须放火烧死它们,同时草木灰还是肥料,对来年庄稼生长有好处。

  华夏先民创造甲骨文“秋字”的目的是为了表示一种季节。蟋蟀出现是一种物候,代表一年的某个季节出现了,这个季节就是秋季。因此,甲骨文的“秋字”是一个会意字,用蟋蟀之形会意秋季来临。

  从“秋”字的读音看,是模拟蟋蟀的叫声。蟋蟀的叫声来自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人们就把蟋蟀这种昆虫的叫声来称呼这种昆虫。

  《说文》所收籀文秋字的字形把“蟋蟀、火、禾”三个要素都写进来。楚简保留禾,并简化了蟋蟀,只留眼睛或者简化了其身体。秦简则不要繁琐的蟋蟀,只保留禾和火,用秋收后焚烧秸秆以消灭害虫和增加地力二者结合起来。

  秋字的甲骨文的一种简写形式,与乌龟的甲骨文字形的一种简写形式,看起来非常像(如下图),这可能是导致隶变后的龜字,使得两个完全不同源的汉字的隶书成为同一个字。这就导致龟(龜)字既读作guī又读作qiū的原因。而龜字还读作jūn,是借用乌龟背的图案分布均匀的样子来指因大旱农田出现如乌龟背一样分布均匀的图案。新疆现在的库车古代叫龟兹,这里的龟就读作qiū,或许库车这个地方因为有大量的蟋蟀繁衍,才被称作“龟兹”。

龟字与秋字甲骨文对照

  总结:甲骨文的“秋字”是根据出现某种物候而创造的文字,用来会意秋季来临,这个昆虫就是蟋蟀,它的出现代表了秋季到来。

0 阅读:5

云鹤阁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