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了水逆的佛山,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佛山包揽了万亿GDP增速倒数第一席位。
而西安,则接连成为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倒数第二席位。
西安统计局披露: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17.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
2.2%的实际增速,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二,只比佛山的1.7%略好一些,低于广州的2.5%。
同时,5717.47亿元的GDP规模,较去年上半年只增加了112.49亿元,增量同样位居倒数第二。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更为关键的是,上半年2.2%的增速,比一季度2.7%的增速还要低,这意味着西安二季度的经济发展比一季度还要慢一些。
原因何在?
从数据层面来看,主要是工业放缓。
三大产业中,上半年西安第二产业增加值1831.78亿元,仅增长0.7%。比一季度1.9%的增速,还要低1.2个百分点。
此外,直接反映工业发展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西安上半年为2.9%。
可供对比的是,经济增速领跑一线城市的深圳,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2%。经济增速领跑经济十强城市的苏州,增速高达9.5%。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其中上海为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尽管上半年西安的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增量不错。
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3.5%;集成电路产量增长56.1%;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67.9%;充电桩产量增长36.5%;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38.0%。
但从西安统计局披露的前五个月数据(上半年详细数据未公布)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0个工业大类在下跌。
来源:西安市统计局从拉动经济三驾马车角度来看,固定投资跳水,是西安经济增速放缓的主因。
上半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5.02亿元,同比增长3.5%;出口总值1365.69亿元,增长17.0%。但固定投资,却下降了5.8%。
02 | 西安的气运沉浮西安降速可以追溯到去年三季度,在此之前,尤其是2022年,西安的增速还是很拉风。
2022年,西安成功拿下了年度城市话题C位。
当年,西安在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产销两端火热之下,一跃超越上海,坐上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宝座。
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暴涨之下,其GDP增速在全国整体偏弱的背景下,增长了4.4%,位居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第三位,并跑赢了全国大盘1.4个百分点。
然而,到2023年,风向全变了。
2023上半年,上海就再度反超西安,夺回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全年,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滑落至第三,深圳不仅超越了西安,还超越了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新能源排名失利下,GDP增速也显出了疲态。
2023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4.6%,跑输了大盘5.2%的增速。2023年全年GDP增速5.2%,与国家平均增速持平。
进入2024年,西安的增速动力明显不足了,连续两个季度增速位居万亿城市倒数第二位。
上面已经说到,西安今年增速大幅放缓的根由,是工业与固定投资,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工业。
因为固定投资下滑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工业投资下降。
根据西安统计局公布的前五个月详细数据来看,前五个月固定投资下降了7.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3.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了26.8%,工业投资下降了8.5%。
来源:西安市统计局所以,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得从产业中来找。
了解西安的产业,得先了解一下西安的历史。
说起西安,曾经的辉煌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在北宋之前,西安和洛阳一直在唱二人转,大一统王朝或者正统王朝,要么定都西安,要么定都洛阳,而且在定都其中一座的时候,另一座基本是陪都。
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局势变幻,其实就是以西安为本的关中势力和关东(函谷关以东)以洛阳为根本的两股势力拉锯。
唐朝末年,长安被朱温拆了个七零八落,将所有能带走的都带到了他的大本营开封,自此这座千年都城退出了主流舞台。
制图:城市财经后来在北宋、明朝时期,西安曾有再成为都城的可能性。
根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当时就想着将都城从开封先迁往洛阳,然后再迁往西安。但这些想法,在其弟赵光义和赵光义背后利益集团阻拦之下,未能成形。
朱元璋当时就想将都城从南京迁往西安,太子朱标也是这个意思,而且太子朱标还去实地考察了,但因为朱标的英年早逝,最终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发动了靖难之役,将都城迁往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模式。如果朱标没有病逝,西安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历史没有如果。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让沿海城市登上了舞台。相比于洛阳,西安还是幸运的,毕竟西安是省会,而洛阳连省会都争夺不到。
计划经济时代,西安也曾短暂耀眼过。
当时西安的东郊,有陕西重型机器厂,有我国炮瞄、地空制导等多种雷达研制生产的黄河机器厂。当时的新城区有老钢厂。此外西安还有陕汽。
在中苏蜜月时期,苏联援建的项目,西安是全国之最。有一种说法是,当时西安获得的苏联援建项目,超过了中部六省之和。
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开启的三线建设,西安也享受到了利好。
当时上海的交大迁至西安,有一部分不愿迁移留在了上海,成为了上海交大,迁移到西安的便给西安留下了西安交大。同时、上海、东北等地的大批院校和企业迁入西安,让西安的科教资源跨越式提升,今天西安拥有的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大学,都是那个时代造就的。
西安也因为这些科教资源、研发资源成为如今中国的军工重镇。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到来,沿海城市思想率先解放,沿海一批城市成为了新星,西安的光芒不再。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深化,西安不再有计划青睐。有一种观点认为,西安习惯守成,保守主义难以快速转变,最终让西安发展慢了下来。
西安GDP1983年被郑州首次反超,之后进入了交错前进周期,到1993年郑州便一路领先,甩开了西安。
西安虽然目前已经跨入了万亿GDP朋友圈,但跨入时间很晚。
2006年上海GDP突破万亿,2007年北京晋级,2010年广州、深圳突破万亿,2011年苏州、重庆,2014年天津、成都、武汉,2015年杭州,2016年南京,2017年无锡、长沙、青岛、宁波,2018年郑州,2019年佛山。
直到2020年,西安才和泉州、福州、济南、南通、合肥一起晋级。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西安的军工产值没有被计入GDP。
去年我写西安获批为全国第5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文章中介绍过,离陕西省政府仅仅五公里多的地方,有片叫幸福路的老工业区。从高空俯瞰,你会发现这里布满了星罗棋布的军工厂,昆仑、黄河、西光、华山、秦川、东方。
西安集聚了中国航天的1/3、航空的1/4的科研单位和生产力量,是中国航天航空动力之乡、中国兵器工业重镇。整座城市的国防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如果说大连、上海、广州修建的航空母舰、巡洋舰等舰艇,是在推动中国成为海权强国的话,那么,西安就是中国争夺制空权的一大支点。
西安生产了诸多空中国之重器,如轰-6、飞豹、空警-2000,运-20以及长征系列所有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等。它还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地区。
然而因为军工必须保密的缘故,这些产值都不能计入GDP。
有人预估了一下,如果计入,西安的GDP至少增加3000亿。也有人说,顶多几百亿。
这都是猜测,没有官方数据可以查询。
而且,不只西安有军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南昌、重庆、大连等城市也有军工。
如果都加上去,西安的GDP占不到多少便宜,排名会有所上升,但上升名次有限。
03 | 产业弱,才是根本西安军工强,拥有众多军工企业和科研所,但尴尬的是,拥有一手好牌的西安,工业产业实力上并不亮眼。
从西安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28.59亿元,2021年、2022年、2023年没有公布直接数据,只公布了增速。
2021年增长了5.7%,2022年增长了13.9%。以此估算,2022年的工业增加值应该为2201亿元。
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此计算为2399.09亿元。这一数据如何?
工业第一城深圳,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18.61亿元。工业十强城市广州,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45.89亿元。
和头部工业强城没法比。
即便与工业腰部城市比,西安也存在劣势。2023年新晋为万亿GDP城市的烟台,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682.35亿元。
此外,西安统计局披露,在千亿产业数值上只有3个,一个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个是汽车制造业,一个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2年,汽车制造业已经超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西安的当家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西安统计局但相比于其他重点城市,这点家底,并不够强。
对比一下头部工业强城。
比如深圳。
2022年,深圳市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25575.79亿元,位居第一,也位居全国第一。仅这一个产业的总产值,就超过了广州市全部工业总产值(25574.41亿元)。
全国拥有千亿产业(说的是单个产业,不是产业集群)的城市,只有深圳、苏州和东莞,且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深圳是2.56万亿,苏州是1.2万亿,东莞是1.1万亿。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市统计局苏州拥有11个千亿产业,其中1个为万亿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苏州市统计局广州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45.89亿元。拥有6个千亿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广州市统计局即便是与工业不够强悍的成都、南京相比,西安也存在明显劣势。
成都拥有5个千亿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统计局南京拥有6个千亿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南京2023年统计年鉴拥有众多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西安,为何工业实力没有得到赋能?
知乎上有个博主是这样说的,陕西坐拥众多军工、科技、航天、高校,但由于其国家指令性强城,产业化程度低,并未对陕西经济提供太大助力。
除了省市矛盾,陕西省同高校、科研军工院所之间也有很多扯不清的矛盾。陕西高校众多,多数都为中央部属高校。即使非部属的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也都有着曾经部属的历史,高校与科研院所吃中央财政,关起门来办学、研究,与地方关系不大。
这是西安需要解决的一个痛点。西安急需摆脱军工强而工业不强的矛盾。
这些年,西安确实也在发力,其提出的产业架构是“六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六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六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
五大新兴产业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光子、增材制造、卫星应用。
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分别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
年初西安市召开的会议上,定下的目标是,全年力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新兴产业营收突破15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4800亿元。
从西安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五个月数据来看,工业大类中的汽车制造业增速已经回正。
但恰如上面所说,还有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10个工业大类在下跌。
来源:西安统计局以此来看,西安要走出水逆周期,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