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山脉,由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峰组成。凤凰山系福建戴云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斜脉,整个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绵亘在大埔、丰顺、潮安、饶平等县的交汇处,峰峦重叠,高耸入云。凤凰山的海拔高度为350~1498米,故有“潮汕屋脊”之称,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仅凤凰镇周边的界山就有21座:西北部的凤鸟髻山峰高1498米,乌崇山峰高1391米;东北部的笔架山,峰高1134.7米;东部的大质山,峰高1143.9米;西部的万峰山,海拔1316米;南部的双髻樑等。这些山的山腰以至山下都是凤凰单丛茶的主要产区。高山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给凤凰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孕育出凤凰单丛优良的品质特征。
凤凰山的花岗岩体属燕山运动第三期的岩浆岩(据说是13700万年以前形成的),大多为黑云母花岗岩,粗粒结构,岩石风化较深,表层物理风化不断发展,自然形成多类型土壤。因此,在凤鸟髻山、万峰山、乌崇等山的山腰上,是粗晶花岗岩发育的山地红壤土和黄壤土,表土层有机质积累丰富,pH为4.5~6.0。这些微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物质基础;凤凰单丛独特的山韵风格,是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所形成的。正如《凤凰地论》所述:“乌崇山、黄泥坑(万峰山下的一个地方)俱出上等佳茗,凤鸟髻、金山湖皆有苎葛齐生。”
程启坤《茶化浅析》(1982年版)曾论述土壤对茶树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含腐殖质较多的沙质壤土上生长的茶树,鲜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滋味鲜醇,茶叶品质较好;而生长在黏质黄土上的茶树,鲜叶中往往茶多酚含量较多,味较苦涩。”并指出最适合茶树生长的pH为4.5~6.5,土壤pH为5.0~5.5时,茶树生长最好。
在凤凰茶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植被覆盖好,以黄壤土为主,质地重壤至轻黏,团粒状结构,土层深厚,表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6%,土壤呈酸性,pH5.0~5.4;海拔400~800米的中山区域,以红壤土为主,表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3.81%,质地中壤至轻黏,结构团粒到小块状,pH4.6~5.4;海拔400米以下的山地以赤红壤土为主,表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1.93%,质地轻壤至重壤、粒状至块状结构,pH4.4~6.1。
乌崇村高山云雾缭绕,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出产茶叶香锐高长,滋味醇爽,极具独特“山韵”“丛韵”
东部的大质山(古称“百花山”,宋代称“待诏山”),为花岗岩形成风化土、含沙量较多的红壤土,山坡陡峭,茶园的园基尽是片麻岩含沙量多的红壤,地面水易渗透流失。因此,茶树的树根往下生长,茶树的主根长度超过地上部的长度、茶树的生命力很强。山坡面向西南方,日照时间长,地表水分蒸发量大而干燥、因此、茶树根深蒂固地在砂砾、石缝隙中生长。石古坪村、田寮埔村、棋盘村出产的茶叶,有浓郁的栀子花香味和“铁锈味”的山韵(大质山蕴藏油页岩的缘故),这里出产的黄枝香单丛和石古坪乌龙品质优异,十分惹人喜爱。
凤北官头輋村等地所产茶茶韵轻于乌崇村的茶,而汤色较浓;乌崇桂竹湖村的茶,口感中有土味;李仔坪村出产的茶,口感末尾有点苦味;大庵村出产的茶,口感中带点涩……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成品茶呈现的山韵、香气、滋味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