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乍一听起来很邪恶,大家都觉得它就是带贬义的,很令人不齿。但我们换一种角度看,这句话仿佛又有一些道理。但凡一个国家的政策,无外乎分为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两下对比,国内政策毫无疑问是主要的,对外政策可以看作是国内政策的延续。一个国家不把国内问题摆平,如何调动一切资源一致对外?
况且一个国家遭受另一个国家的入侵,说明对方力量比较强,起码要比自己强。就像是打架,你一般会找比自己弱的对手打,不会傻到找比自己膀大腰圆的打,那不是找抽吗?一个弱国要想抵御强敌,除了外援,唯一的机会就是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全民族拧成一股绳,组成一道抗战的钢铁长城。如果一个国家内部派系林立,山头众多,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时,就需要“攘外必先安内”了。下面,我们就从历史的角度看看这句话的意义。
驴象之争
01美国现在的美国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但200多年前它刚刚诞生的时候,它羸弱得像一只刚出壳的小鸡。由于美国脱胎于英国在北美的13块殖民地,先天基础不错,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列强相比,力量差距还是非常大。进入19世纪后,欧洲列强在全球重新掀起新的殖民浪潮,如果美国不能迅速强大起来,或者陷入分裂,很有可能被这股浪潮所吞噬。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了持续半个世纪的“西进运动”,随着领土的扩大和移民的蜂拥而入,美国从表面上看,起码像个大国了。
但这时的美国还是很不自信。对外,1812年,美国同英国的战争失利,同时,以俄国为首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美洲革命,美国不得不祭出了“门罗主义”;对内,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美国内战一触即发。
林肯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1860年,代表北方利益的林肯当选总统,表示南方“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希望限制奴隶制。南方奴隶主觉得希望破灭,率先发动叛乱,美国内战爆发。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联邦政府过于保守,北方军队连连失利。在危机时刻,林肯下定决心使用革命的方式来进行战争。《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等相继颁布,西部农民和黑人踊跃参军,战场形势迅速逆转。1865年4月9日,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向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投降,南北战争胜利结束。
南北战争巩固了美国的统一,消灭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再加上天时和地利,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获得了飞跃式发展。1894 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位。
“安内”后的美国强大起来后,马上投入资源一致对外。1898年,美国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的海外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美国南北战争
02清朝在美国的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南北双方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在遥远的东方,昔日的老大帝国已经是风雨飘摇。一提到晚清,可能会有很多人喷我,认为是负能量的东西,提那干啥?但转念一想,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大家就是不提,难道就能掩盖住历史真相吗?
在晚清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外敌入侵事件,比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但没有任何一次战争能够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比,也没有任何一次战争对中国的伤害能比这次战争大。
1850年,咸丰帝继位,踌躇满志的咸丰帝想着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起码也要比他那窝囊的父皇道光帝好一些吧。也该他命运不济,他继位第二年,南方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的烈火迅速席卷了南方半壁江山。除此之外,在长江以北又兴起了捻军起义,西北地区爆发了陕甘回乱。
当时大半个中国都已经烽烟四起,咸丰帝一方面连下两道罪己诏,祈求上天保佑,另一方面急忙抽派全国各地的清军精锐赶赴前线,从而造成了边疆空虚,为后续的大规模失地埋下了伏笔。
正当清廷焦头烂额之时,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英国、美国等国家对清廷提出修约,但遭到清廷的拒绝。正当这时,广东民间发生了一些排外事件。1856年,英国和法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组成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从刚开始的广东逐渐转移到京畿重地。1860年,天津失守。9月21日,在北京附近的八里桥会战中,大清王牌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全军覆没,北京失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被烧毁。走投无路的咸丰帝只得派遣恭亲王奕訢同英法议和,签署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清朝同英法的合约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赔款、传教、开放口岸等,割地也仅是割让九龙。与英法相比,俄国的胃口要大得多。
当时的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利,急于想通过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于是就趁着中国的内乱和英法联军的入侵,以调停人的身份作掩护,对中国进行趁火打劫。
圆明园遗址
1856年,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与清廷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
1860年,俄国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由大清国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
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清朝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泊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今外蒙古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1881年,俄国又通过《中俄伊犁条约》等5个勘界议定书,又吞并我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19世纪末,俄国又吞并我国帕米尔高原的大部分领土。
就这样,俄国利用大清内忧外患的窘态,一枪没放,一共获得的土地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法国的面积,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大国强军
03结束语国家战败,就要割地赔款。相比来说,割地比赔款对国家的危害更大,因为钱没了还可以挣回来,但土地割了就永远成了别人的领土。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清的南、中、北三个方向都出现了危机,俄国正是点中了大清的死穴,才能轻易达到目的。
试想,如果当时的大清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别人还敢欺负吗?所以说,只有“安内”,才有资本“攘外”。回顾历史,我们不由得庆幸自己现在能生在一个强大的祖国,一个团结的祖国,一个扬眉吐气的祖国!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凭阑听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说蒋怎么了?
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也是啊。
从历史事实角度更不对,日本军队来了,中国军队不但不反抗,还互相残杀,使日军有可剩之机!
攘外必先安内,只有朱元璋成功了
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先安内?没有的话,就先统一对外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