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等自己退休的时候,每个月能拿到多少养老金?应该有很多年轻职场人不会想这个问题吧,即使想,也不会了解的特别清楚,因为当下在他们圈子里非常流行一个观点是“现在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都发给了现在退休的人,等以后这批人退休了,就领不到养老金了。”
咱就是说,这个观点主打一个既然没有,为何要想?
中秋节的时候,亲戚来我家串门,因为现在家里长辈几乎都处在临退休的阶段,所以他们的必聊话题就是退休。本来我一个长辈按照旧政策来说,明年就可以顺利退休上岸,结束倒班生涯,结果现在退休延迟,导致他还要再上一年的班,真的麻了。
作为晚辈,在听到这些关于退休的聊天时,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体制外的工作要想顺利退休,需要闯太多关了,首先得保证自己的社保交足年限,养老保险、医保不断缴,还得自己的年龄卡在退休线上。这两项中有任何一项出问题,都可能导致你养老金延迟拿或者干脆拿不到。
每每此时,家里的长辈就会感叹体制内退休真让人羡慕,流程丝滑,退休后拿的钱还多。
最近刚好看到一位江苏网友曝出体制外职工退休金的单子,该职工退休时累计缴费年限近45年,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85230元,算下来退休后每月到手的养老金能有4100元。
看起来还行,但他在苏州生活,根据城市的消费水平来说,这笔钱其实不多的,但是能保障基本生活。
而山东某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累计缴费年限是37年7个月,还没有上面江苏职工的工龄时间长,她退休后,每月到手小6K元,比上面还多出两千块。
所以大家应该能够直观的看明白,为什么有很多人会对体制内工作那么趋之若鹜,确实这份工作,能够保证你在职期间、退休后,都能有很稳定、良好的待遇。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10月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就要开始实行并轨制度,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完全向企业看齐,体制内的福利待遇在未来还会有优势吗?
简单来说,这项制度的施行对各年龄段体制内人员的影响都不同,但总结下来就是:老人受影响小,年轻人受影响大,尤其是2014年10月以后加入体制内工作的年轻职场人。
对于那些在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但在2024年10月之前退休的人来说,养老金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就是说,如果新办法计发的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时候,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在此之后退休的人员,就完全按照新办法计发养老金了。
当然了,新办法下的体制内养老金依旧很有优势,因为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是单位福利,在社保之外,很多企业都不发,发的企业也大都集中在央企,覆盖了仅3000万企业职工。
这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上面公式中涉及到的都会有,但是如果你在体制外企业工作,那么只有不到10%几率有企业年金,这自然就会导致二者的养老待遇差距。
所以说,为什么考编热度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为体制内工作的长尾效应真的很让人安心。
说到这里,或许就会有朋友说自己不是考试的材料,性格也不适合体制内,是不是就没办法给自己以后的生活最好的保障了?有点焦虑了哈,自己通过自己的能力,其实也是可以做到给自己最好的保障的,就是需要自己操很多心。
比如提前给自己购置商业养老金,为自己的资产做好合理的配置,再在自己工作时间及能力有限的基础上,让自己赚更多的钱,这些都算是人生课题了。
每个人在职业探索这方面最应该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然后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自己实在不行,也要尽可能求助身边人,借力发力。
总而言之,体制内岗位入股不亏,如果进不去,也不要太焦虑担忧,要相信自己有赚钱的实力并为之努力拼搏,一定能给自己最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