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杜子美书室[宋]赵抃直将骚雅镇浇淫,
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
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
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
有谁于世是知音?

作者简介
赵抃(biàn),字阅道,号知非子,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道都转运使,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知府。宋神宗即位后,担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时年七十七,追赠少师,谥号“清献”。他的诗语言质朴,风格刚健。
字词注释
雅:指《离骚》和《诗经》中的《雅》。
镇:压制。
浇淫:指内容不健康的文学作品。
浇:薄。
琼贝:形容杜甫诗价值珍贵。琼,宝玉。
天地不能笼大句:指杜甫诗气魄宏大,能笼盖天地。
鬼神无处逃幽吟:指杜甫诗剖析事理深刻,鬼神在他笔下都露出原形。
羁危极:指杜甫生活环境非常艰难。
羁:束缚。
厚民生:关心民生。

诗词译文
杜甫简直是用《诗经》的风雅精神来匡正当时浮靡的文风,他那如美玉明珠般的众多诗篇照耀着从古到今的文坛。天地这般广阔都难以容纳他宏大的诗句,鬼神在任何地方都躲避不了他那幽微深刻的吟唱。杜甫多次经历战火,处境极度艰难,他一心想让百姓生活富足,这种情怀意义深远。如今只留下一间茅屋和他的遗像,在这世上又有谁能真正成为他的知音呢?
特色赏析
《题杜子美书室》是评价杜甫的,杜子美即杜甫,“书室”指成都杜甫草堂。赵抃曾三次镇守四川,游成都杜甫草堂时写了这首诗。杜甫的诗博大精深,想用一首诗概括地做出评价是很难的,我们且看赵抃是怎样评价杜甫的。
首联先说杜甫诗光辉的成就和崇高的历史地位:杜甫的诗可与《离骚》《诗经》相提并论,起到了压制浇薄世俗和淫巧诗风的作用,其价值如同“琼贝”那样珍贵,洋洋千首光照古今。“浇淫”既指世俗又指诗风,有关教化;“琼贝”指其艺术性,“直”是毫无疑问的意思,语气正大而坚定。

二联进一步赞颂杜甫的诗:诗的气魄笼盖天地,横亘六合;对事理的剖析深刻,让万事万物包括鬼神都原形毕露。三联评价杜甫的人品:历尽丧乱,兵火中四处流离、经受苦难,但“穷年忧黎元”,以羁危之身仍怀厚民之意,是顶天立地的伟人。尾联发感慨:杜甫的茅屋与遗像都还在,天天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但有几个人能真正了解杜诗的深意而可称为“知音”的呢?
这首诗开篇高屋建瓴、气度非凡,结尾意味深沉,对杜甫的评语掷地有声,赵抃可算得上是一个杜甫的“知音”了。宋人推崇杜甫,多从“每饭不忘君”着眼,赵抃则重在赞扬杜甫“欲厚民生”,其高见卓识远超出一般宋人。
整首诗从多个方面对杜甫进行了高度评价与深切缅怀,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歌成就、人生经历及伟大情怀的崇敬与感慨,也流露出对杜甫知音难寻的遗憾,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