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奸雄王世充:从寄人篱下的西域胡人到终结隋朝统治,篡位自立

小瑀说史吧 2025-03-21 15:53:04
序言

王世充,来自西域的胡人,出身中等官宦家庭,在天下大乱、枭雄迭起的隋朝末年,王世充杀出重围,登顶篡位,终结隋朝统治,除时代因素,主要靠两个本事,一个是擅长打仗,一个是擅长揣摩圣意。

下面让我们走进隋末这段历史,了解这位乱世奸雄的上位史。

深谙为官之道的胡人诡才

王世充,出生年月不详,本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家道中落,幼年跟随改嫁到霸城王氏的母亲生活,因而改姓王。

关于王世充的家世背景,史书没有着太多笔墨,不过其早年曾求学于梁元帝萧绎外孙、隋末唐初学者徐文远门下,年轻时出任汴州长史(刺史幕僚)。

由此推断,王世充家世绝非寻常人家,至少是中等士族。

与尚武彪悍、作风粗犷的胡人风格不同,王世充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对卜卦算命、天文历法也有研究,尤其是兵法谋略深感兴趣。

隋朝建立后,隋炀帝杨坚大力开疆拓土,四处征伐,王世充素有志向,应召入伍,在军队中屡立战功,后升为兵部员外郎。

除了能打仗,王世充还有一个特长就是通晓律令条文,擅长迎合隋统治者需求。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王世充得到被重用的机会,被任命为江都丞,负责营造江都宫殿。

江都丞看上去不起眼,但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岗位。

因为早在隋朝灭南陈的统一之战中,杨广以晋王的身份南渡长江攻打建康,后长期镇守江都(扬州),经营江东地区。

可以说,江东地区是其传统势力范围,也是支撑其统治的重要依托。能够替其坐镇江都之人必是心腹重臣。

王世充决定利用好这个机会,寻找各种途径揣摩圣意,利用隋炀帝好大喜功的性格,极尽谄媚顺从之能事。

隋炀帝多次巡视江都,王世充必服侍左右,大开奢华排场,同时还投其所好,献上大量珍贵玉石雕刻和风景彩画以博取隋炀帝欢心。

杨广非常吃这一套,对王世充恩宠有加,赞不绝口。如果事情到此,只能证明王世充是一名老道的官僚,但事实是王世充对时局的把握亦有深远预见性。

由于隋炀帝热衷追求丰功伟业,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已消耗大量民力,农民起义渐呈燎原之势。

王世充已预感王朝末世到来,遂暗地结交英雄豪杰,广泛收买人心,豢养私人武装。

613年,杨玄感趁炀帝亲征高句丽,突然叛乱进攻东都洛阳,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炀帝命令残酷绞杀。

王世充在淮南征募数万新兵平叛,这批淮南兵后来成为王世充起家的资本。614年,王世充率军北上山东各州郡平定孟让起义,孟让兵力规模大于王世充。

王世充故意示弱,每次攻打佯装失败,逃回营寨,以此麻痹敌军。

接连数日,孟让产生轻敌心理,放松警惕,王世充抓住时机,拔栅出击,奋力作战,大败敌军,斩杀一万多人,俘虏十多万人。

大战瓦岗,权倾东都

615年,隋炀帝在北方巡视,行至雁门遭遇突厥围困,王世充率江都兵马解围,昼夜不卸甲,奋力杀敌,营救杨广。杨广有感于其忠诚,升其为江都通判。

此时的隋朝经过三征高句丽,国衰民穷,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多如牛毛,活跃于中原的瓦岗军在李密的统领下日渐壮大,威逼洛阳,隔断与江都的联系。

617年七月,李密发动猛攻,洛阳岌岌可危。杨广调集全国各地精兵救援,王世充和他的两万江淮劲旅随同出征。

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薛世雄在途中被河北窦建德歼灭,王世充临危受命,继任援洛大军总指挥。

九月,隋朝十万援军齐聚洛阳,双方在洛口摆开阵势。从规模上看,隋军与瓦岗军势均力敌,从指挥能力上看,王世充虽然擅长用兵,但瓦岗军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与王世充相比,李密出身门第更高,其曾祖父李弼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与杨广祖父杨忠同出关陇集团。

李密本人富有韬略,从翟让手里夺权瓦岗寨,带领瓦岗军走向壮大,使其成为隋末三大起义军主力之一,手下更是聚集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等猛将。

双方在洛阳附近展开激战,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不分胜负。

杨广派使者催促其进军,王世充不得已渡洛水进攻李密,结果吃了败仗,被淹死了一万多人。

恰逢天气寒冷大雪纷飞,隋军败退途中又冻死数万人,等到抵达河阳时只剩千余人,其余全部溃散。

王世充万念俱灰之时,镇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将他召进城中,王世充不断收集逃散士卒,又聚集一万多人,士气重新恢复。

618年,江都传来噩耗,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杀死杨广,并率驻江都禁军西进,意图夺取洛阳。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越王杨侗在王世充、段达、元文都等人的拥护下继位。

因为有七名辅政大臣,所以被称为“七贵”。

不过杨侗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此时的洛阳已被李密重重包围,有效统治范围只有洛阳一城,同时又面临宇文化及的威胁,真乃笼中困兽。

而王世充能够身处困境翻盘,多亏了元文都等人的神助攻。

原来七名辅政大臣并不同心,虽名为七贵,但名不副实。乱世之中,元文都等人皆是文官,话语权有限,而王世充手握兵权,是真正的话事人。

杨侗年仅十五岁,亦懂得分权制衡之术,始终与文臣“六贵”站在一起。元文都等人为夺权,提出招安李密,让李密去攻打宇文化及。

一方面使两伙叛军自相残杀,既消灭宇文化及,又能极大消耗李密,随后再大行赏赐瓦岗军,使瓦岗内部离心离德,以此削弱李密。

另一方面拉拢李密和瓦岗军对付王世充,此为一箭双雕之计。

李密害怕腹背受敌,若王世充与宇文化及联合,瓦岗必败,所以决定接受招安,在被任命为太尉、尚书令后攻打宇文化及。

从谋略上讲,“六贵”着实打得一手好牌,思虑缜密,攻防兼备。

不过文臣与枭雄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虽擅长谋划,但终归是朝堂权术,在风云迭起的乱世不过是阴沟里划船,没有角逐汪洋的实力。

而后者行事果断,雷霆手段气吞山河。王世充对“六贵”的算计洞若观火,但元文都在其眼里不过是写写画画,文官而已。

王世充的原则是坚决不容许李密进城,洛阳只有一个人说了算,就是他自己。为此,王世充决定动手除掉“六贵”。

元文都得到情报,想布下伏兵趁王世充上朝时杀掉他,然而纳言段达心生怯懦,竟将计谋告诉王世充。

王世充丝毫不再犹豫,痛下杀手,命军队包围宫门,随后大肆捕杀“六贵”及其亲信,除了段达,元文都等人皆被铲除。

王世充趁机独揽朝政,任命他的哥哥王世恽为内史令,住进皇宫,其余子弟亲信镇守各地城镇,执掌地方大权。

而李密着实被“六贵”害的不轻,在击败宇文化及后,精兵多半战死,军力疲敝。

王世充则秘密率军出城,趁其不备发起冲锋,重创李密,瓦岗军几乎被歼灭。

随后王世充接管李密原来的地盘,势力范围从洛阳一城扩张到整个河南。同时还得到秦叔宝、程知节(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单雄信等瓦岗军大将,一跃成为隋末最强大军阀之一。

篡位自立,终结隋朝统治

王世充击败李密后,再无人构成其对手。杨侗一个儿皇帝被王世充视为傀儡。权力的扩张激起王世充无限的野心。

不过王世充并非草莽胡人,他希望成为像杨坚一样的雄主。

为了笼络人心,王世充广招贤才,发出三张告示,一份招聘帮助处理政务的文职人员,一份招聘武艺超群的武职人员,一份招聘善于审理冤案疑案的司法人员。

每天有数百人应聘,王世充皆亲自考核,上至士人下至士兵,无不殷勤慰问,施加恩惠。

在稳固权力后,619年三月,王世充被封为相国,逼迫杨侗赐九锡,晋位郑王,发出夺取政权的信号。

此后王世充效仿魏晋等前朝禅让把戏,暗示下属官员制造祥瑞,烘托政治氛围。段达等人受王世充示意,进宫请杨侗禅位。

杨侗虽然年轻,但也表现出有骨气的一面,愤怒的说道:隋朝气数未尽,若天意认定改朝换代,也无需禅让。同时指责臣下不思为国尽忠,反助纣为虐。

眼见好事受阻,王世充只能亲自出马,假意说是现在天下未定,需要一个年长一点的君主,等平定天下后再让他复位。

杨侗虽然倔强,但也明白自己没有任何底牌与王世充抗争,最后只能做顺水人情。619年四月,王世充僭位为帝,国号为郑,大封族人为王。

王世充认为隋炀帝亡国就是因为刚愎自负,好大喜功,所以他决定汲取教训,听取民意。

不过事实证明,王世充打仗可以,做官也还行,但坐上皇位还是差点意思。

比如每当接受群臣朝见,都要情意恳切地指教,语言重复,千头万绪,由于事无巨细,官员们被频繁的指令弄得疲惫不堪。

有时他仅带几个随从人员到要道上巡视,不布置警戒禁止行人,百姓只让让路就行,美其名曰透彻民意。

可没多久就被浩如烟海的诉讼和申诉搞得心情烦闷,外出巡访也随之作罢。

一个月后,隋朝一些旧臣密谋除掉王世充,结果事情败露,尽被诛族。王世充为绝后患,便派人鸩杀杨侗。

随着隋朝的灭亡,以王世充的郑国和李渊的唐国、窦建德的大夏国,在北方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场群雄逐鹿的好戏正式上演。

0 阅读:13
小瑀说史吧

小瑀说史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