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砂壶泡茶这个话题,已经从明代聊到了清代,又从民国聊到了新中国。
《长物志》中的那一句:“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 都快被用烂了。
历史就是这么的巧合,刚好有个朱元璋废了团茶,刚好有个人摸索着做出了第一把壶,刚好这个紫砂壶就是这么契合茶事。
这当然是戏谑的说法,回到源头,想想当初是什么原因驱使你购买了第一把紫砂壶,我们为什么喜欢用紫砂壶泡茶?
这里我用历史和功能的角度,老题新说,试着给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如果说咖啡是西方文明的象征之一,那么茶就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唐代起就诞生出了绚烂的茶文化,茶具和茶器也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昌盛。
宋代的茶文化绚丽多彩,申安老人更是给斗茶的十二件茶器,都单独作画,一一命名。而这两年火热的建盏则就是十二茶器中的陶宝文,现在建盏除了饮用的功能,也成了宋代茶文化的一个余韵。
元代的蒙古大汉则嫌弃点茶太过麻烦了,散煮的比较多。而且主要的饮品也是奶子茶,就是加盐加奶,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奶茶。至于用的茶器到也简单,就是炊具加茶碗。
明太祖的禁龙团政令,算是拉开了散茶的序幕。也让茶壶在众多茶器中脱颖而出。现在聊到壶大家都认为是紫砂壶,其实在当时除了紫砂壶还有,银壶、锡壶和瓷壶。然后大家用着用着还是觉得紫砂壶最好用。
明末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一文中就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到了清代除了盖碗还可以和紫砂壶一争长短,其它的类型的壶都已经被淘汰掉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紫砂壶在众多茶器中脱颖而出呢?三个原因!
第一:储香,对比盖碗等造型,茶壶的造型可以让茶叶茶汤中的香气更多的锁在壶里面。
第二:保温,银壶锡壶的材质是金属,而金属导热太快,所以这就造成茶汤凉的太快。瓷壶的材质是高岭土,特点是比较细腻。但是它不含砂,没有紫砂壶的双气孔结构。所以它的保温性比银壶锡壶要略好,但是仍然逊于紫砂壶。
第三:茶汤口感,紫砂壶的保温性最好,所以它可以把茶里面的茶多酚、茶氨酸、还原糖析出的最多,简单的来说,就是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最好喝。
另外从文化需求以及生活情趣的角度来讲,紫砂壶独有的拍打成型和镶接成型技艺,可以创作出万千的造型,塑造出形态各异的美。比如体现几何美的掇球,自然美的梅桩,传统美的传炉,文化美的僧帽等等。
再加上陶刻泥绘等装饰技术的出现,书法、诗词、古画和紫砂相互交融,让紫砂壶从一个茶器变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既可品茗茶之味,又可赏文化之美,丰富壶友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物代已”是君子常态,紫砂壶则是其中一件雅俗共赏的精品。
最后,对我个人来说,紫砂壶能泡养最其最重要的特点,养壶的过程就是一个纽带,它一头联系着春秋红尘,另一头联系着自身明镜。既可以通过养壶养出紫砂壶的温润之光、又可以通过养壶养出自己的磐石之志。
既有功能属性,又有文化属性,更有自身明镜,我想这就是紫砂壶的最终魅力所在!
就一喝水的工具说的那么神秘,那些说一壶一茶的,我就想问问,公道杯和主人杯客杯也是一茶一个吗?
升值,品味高,装比[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