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争雄(八):托布鲁克,隆美尔的第一次挫败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8-10 03:35:40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女巫的火炉

德国国内的老百姓并不知道非洲军团的苦战,他们在精心制作的宣传电影中,只看到了隆美尔的军团所向披靡,北非的英军一败再败。民众只会简单地从版图的扩张来判断战争的胜负:德军席卷昔兰尼加半岛,短短几个月内,德意联军的兵锋就直抵埃及边境,这无疑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隆美尔的主力驻足于托布鲁克外围,其他部队绕过了这个钉子,继续向东推进。4月12日,德军占领了了巴迪亚,13日又“攻占”了卡鲁如堡,通往埃及的公路被轴心国彻底截断了,就连英国人在埃及边境树立的电线杆和电话线都全部被破坏了。紧接着,德意联军跨过了埃及边境,埃及边境城市萨卢姆也成为了新的战利品。

但是,没有攻克托布鲁克,隆美尔的主力是万万不敢继续前进的。在浩瀚的沙漠中征战,就像海上交战一样,起决定作用的,是坦克、重炮和充足的补给,偏偏这些东西,非洲军团每样都很匮乏。

第一次托布鲁克围攻战,攻守双方的装备实力正好相反,围攻的德军补给线漫长而脆弱,攻城的重型兵器在前期的战斗中也消耗极大。而防守的英国和英联邦部队却是储备充足,兵员充沛,而且还可以不停地从海上得到及时的补给。

4月11日的试探性进攻失败后,第二天,一场猛烈的沙尘暴不约而至。隆美尔当即下令在沙尘暴的掩护下再次发动“深入穿透进攻”,不料,当德军在下午发动攻击时,沙尘暴居然停了。

施特莱彻硬着头皮命令工兵赶紧出动,试图在连绵的雷区里为坦克部队开辟出进攻通道,而在前沿阵地被困了一夜的第八机枪营也调来了一支轻型火炮部队,后方的88mm高炮部队放低炮口,开始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前出的火炮部队刚刚摸到铁丝网边缘,还没有来得及展开,早就将德军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的澳大利亚人的重磅炮弹就砸了过来。这是澳大利亚人的的QF25磅重型火炮(87.63mm),澳大利亚人将炮口放平,就像打活靶子一样将动弹不得的德军炮兵营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炮兵掩护的波纳特的部队被密集的火力压制在反坦克壕沟里,只能抱头躲在掩体里不敢动弹——顽强的德国士兵没有后退,代价就是又在寒冷的夜里挖了一晚上战壕。

两次试探性进攻的失败,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的隆美尔仍旧保持着乐观,他认为德意联军能够在复活节(4月14日)前攻下托布鲁克。在14日写给爱妻的信中,隆美尔说道:“亲爱的露西,我们今天将会在托布鲁克进行一场漂亮的战斗,战斗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就在隆美尔写信的前几个小时,波纳特带领官兵们在夜色里和澳大利亚人展开了一场混战,并成功地突破了外围的防线,打下了一个宽约400米的进攻阵地,但是因为夜色的遮掩,德国人并没有发现,他们的阵地两侧全都是和地面平齐的火力掩体。

黎明前,第八机枪营的士兵设法从后面调来了一个反坦克炮兵连,还用炸药炸毁了好几处反坦克壕沟,方便坦克部队向前冲击。

在隆美尔的鼓动下,重新振作起来的装甲部队抹黑发起了“应该一定会成功”的第一次托布鲁克战役:第五装甲团在奥尔布里奇的指挥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动了猛攻,德军集中了所有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作为攻击矛头,而对面的英国人拿不出任何坦克可以和四号坦克抗衡。

凌晨五点半,隆美尔的必胜信念看来不是无的放矢,德军的坦克隆隆地穿过被炸开的反坦克壕沟,坦克手热情地招呼那些灰头土脸的第八机枪营士兵爬上坦克一起前进,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前进了4公里,第二道防线已经近在咫尺,但是第一道防线上的澳大利亚士兵却一枪未放。

当火红的太阳迅速撕破夜幕时,正在暗自高兴的德国军队的后方突然遭到了强大的交叉火力攻击——澳大利亚人开始关门了。

以澳洲军队的枪炮声为信号,密集的火力从德军进攻部队的前方、左右两边同时射来,德军进攻部队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大批的英国和英联邦军队的炮兵从掩体中跑出来,跑进准备好的炮位开始猛烈射击,其余的步兵使用轻机枪和步枪向坦克上的德国步兵射去密集的子弹。

德国士兵纷纷从坦克上跳摔到地上,坦克也疯狂地转动着炮塔,向着四面八方回击——德国人这时候才意识到,他们落入了一个致命的陷阱。

英军的炮兵阵地离他们太近了,只有大约500米的距离,到处都是火炮的轰鸣声,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印度人都在掩体里探出头来,放平炮口,猛烈攻击德军的两翼。炮口的冲击波在地面卷起大片黄色烟尘,让深陷重围的德军士兵看不清敌人的火力点。

一辆四号坦克的炮塔突然在爆开的黑红色烟团中飞上了半空,原来一门25磅火炮直接命中了它的车身侧面;另外一辆四号坦克发疯似的撞向英军的一座小型塔楼,塔楼上的英国士兵拼命开火也阻挡不了它,坦克猛地将塔楼撞得粉碎,砖石、木头和人体像烟花一样四散落下,而这俩坦克也瘫在废墟里一动不动了。几名大胆的英国兵互相掩护着靠近,将手雷扔进了炮塔,几声闷响后,渺渺轻烟从坦克的各个缝隙里飘了出来。

战斗越来越激烈,硝烟和尘土逐渐笼罩了战场,驾驶员和炮手们都很难分清敌我;烟尘中,古斯塔夫中尉驾驶着自己的指挥车在战场上蹒跚而行,时不时撞到抛锚的坦克,指挥车高大的身影成了英军集火的靶子,中尉和车辆一起被反坦克炮弹炸成了碎片。

混战中,德军的反坦克炮兵连突然听见自己的侧翼传来坦克的轰鸣声,冲破烟尘出现的却是英军“玛蒂尔达”重型坦克喷吐着火舌的身影,手忙脚乱的德军掉转炮口迎战,“敲门炮”却再次展现出了堪比滋水枪的效果,在后方88炮的掩护下,德军炮兵连忙撤退了。

突击的坦克部队陷入了混战,奥尔布雷克上校在短短十几分钟里就丢掉了十余辆坦克,有一辆深入敌阵的坦克居然被围上来的澳大利亚士兵用铁撬棍卡死了所有舱门,搅住了履带,动弹不得的车组最后全部被俘。

他赶紧联络上第八机枪营,招呼他们一起撤退,波纳特上校却高声召集他的士兵留下了死守阵地。上午10点钟,第八机枪营艰难地击退了澳大利亚人的一次进攻后,上校打算带领剩下的士兵转移阵地,他还没有跑出20米,一阵机枪子弹将他打死在了沙漠里,前不久因为作战勇猛而获得的铁十字勋章也被鲜血染红了。

随着波纳特上校的阵亡,第八机枪营崩溃了,少数士兵跟着坦克撤到了安全的地方。剩下来不及撤走的士兵和伤员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投降,参加战斗的500人中,只有114人逃回了德军阵地,第八机枪营只剩下了1/4的战斗力了。

这次战斗被非洲军团称为“女巫的火炉”,一名幸存下来的坦克车长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都是依靠幸运才得以生还。”

意大利人打造的坚固堡垒

隆美尔得知部队被击败的消息后极为愤怒,他对着第五轻型装甲师的指挥官施特莱彻将军大发雷霆,痛斥他们的坦克部队没有英勇作战,还在回忆录里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某些指挥官一直想停下来添补弹药,加足汽 油,检修车辆,甚至当绝好的冲锋机会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也坚持这样做。”

多年以后看到这种不实的描述的施特莱彻将军气得浑身发抖,然后在书的空白部分写下大大的几个字——“胡说八道!”

复活节的失败被归咎到了施特莱彻和奥尔布里奇头上,隆美尔认定他们缺乏果断的决心,这两名军官最后在5月底“骑着骆驼回家了”。当新的援军到达后,隆美尔在16日亲自指挥了一次进攻。

这次,他选择了从西侧进攻托布鲁克,而有意思的是,这位德国将军居然将进攻的重担交给了意大利“阿里埃特”装甲师和“特伦托”步兵师,但是战场指挥官由非洲军团的德国人来担任。理论上来讲,托布鲁克西侧的防线比较薄弱,而且意大利人进攻路线附近有一条干涸的河道,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好的掩护——但隆美尔忘记了,让意大利人在炮火下躲进河道很容易,再让他们鼓足勇气爬出来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一开战,意大利人就给了隆美尔莫大的“惊喜”:“阿里埃特”装甲师就剩下了个空壳,他们90%的“玩具坦克”早就因为机械故障损失掉了。当“特伦托”步兵师在寥寥几辆坦克掩护下进攻后只遭遇了澳大利亚人第一轮反击炮火,他们就干净利落的投降了。

一名德国军官发现有几百名意大利战俘被一辆英军装甲车看管这,他马上命令自己的装甲车开火,以便让意大利人有机会逃跑——“他们的确逃跑了”,隆美尔不无伤心地说道——“但是他们全部跑到了英军阵地上去了。”

虎头蛇尾的战斗结束后,两个意大利师损失了超过90%的人员和重型装备,超过1000人被俘。隆美尔应该预计到了这次失败,因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和意大利人交过手,还在意大利人身上刷出了不少战绩。因此他从来都没有把意大利人的作战能力放在眼里,正如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对意大利军队不要抱有多大信心。”

训练糟糕、装备不足、指挥无方的意大利军队和被他踢走的两个下属军官其实不过是这只狐狸最容易找到的替罪羊而已。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托布鲁克都不可能被现在的非洲军团所攻克:

首先,防守这个港口的部队人数远远多于德意联军,几乎是进攻部队的两倍,如果加上非战斗部队,这个小城里塞了足足36000人马。他们包括了澳新军团、英国人和印度人,指挥这支防守部队的是一名和隆美尔同样作战经验丰富的强硬老兵——51岁的莱士利·詹姆斯·莫谢德少将,他直言不讳地警告自己的部下:“绝对不会有投降和撤退。”

其次,无论是进攻波兰还是荷兰、比利时、挪威和法国,德国军队就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样指挥应对得力、士气高涨的一支劲旅。而已经习惯了短平快的“闪电战”打法的德国军队,似乎已经将一战时期沉闷的静态战争和线性进攻打法给忘记光了。

而最让德国人抓狂的是,托布鲁克周围密集的防守工事是意大利人为了打败英国人而修筑的,但是当英国人进攻时,意大利守军只进行了象征性的反抗就逃跑了,工事群完好无损的落在了英联邦军队手里。

这个严密的防卫圈现在成为了隆美尔前进路上不可逾越的可怕障碍,他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攻克。隆美尔知道意大利人以前曾在这一地区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他要求这些盟友提供一张详细的地图,结果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或者心理,一周后意大利人才提供了一张草图,从隆美尔往下所有的德国军官看了半天都没有完全搞清楚到底有多少防御工事。而最详细和全面的图纸一直拖到了4月底,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才将其交给了德国人。

小图是防御网总图,大图是进攻的德军趴在地上躲避炮火。

拿到这份详细的图纸后,隆美尔手下的军官把几乎能够想到的脏话和诅咒全都倾泻到了意大利人头上——因为他们直到此刻,才终于搞清楚自己到底撞在了一个什么样的铜墙铁壁上:

这条长达50公里的环形防线沿途布设了138个互相联通的战术据点,每个据点都可以和附近的据点形成交叉火力覆盖,据点不仅可以防机枪子弹,还可以抵御坦克炮的直射火力;联通的交通壕都用薄板覆盖,外面再铺上沙土作为伪装。

最高明的地方在于,所有据点都结合了地形,顶部和地面平齐,光靠肉眼根本发现不了,只有当进攻者一脚踩上去才能区分出来。而澳大利亚人接手后还做了大幅改进,一条深度超过3米的反坦克壕沟环绕在防线外围,壕沟两侧布满地雷,密密麻麻的铁刺网覆盖了每一条可能的进攻路线。

在这样的坚固防线面前,隆美尔遭受到如此重创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团,将不得不痛苦地不断来硬啃这块“硬骨头”。

所有彩色照片均为二战时期老照片上色。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1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