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猪最重要的是用科技手段来降低成本,以前我们每头小猪的成本是370元,现在是330元。”
“3年一次的猪周期现在已经没有了,如何持续性地发展是关键,我们也在探索种养结合的模式。”
“健康猪、能赚钱、口碑好,这就是我对品牌的理解。”
孙翠玲,一位70后军嫂,2018年回到家乡,凭借一腔热血成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她创办烟台市开心农场已经有了1500头母猪,10万头育肥猪的规模。农参专访了这位上海交大的“头雁”学员、烟台市开心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翠玲,听听她对初入农业的伙伴有哪些“干货”建议。
1、生猪养殖的风险大、投入也高,您为什么会想要从事养猪?
其实我是2018年从青岛回到了老家烟台,回来以后心目当中一直有这么一个梦想,加上我本身对动物就特别喜欢,非常想建设一个绿水青山环境。
同学给我建议(养猪),当地正好也在发展合同养殖场,然后就开始了养殖业。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初学者,发展到一个真正的专业化的养殖机构,其中感受还挺大的。当初从来没有想过现在的高科技能够代替了人工,也没有想过能有这么大的规模,可以说就是凭借自己这股劲坚持下来的。
2、您是如何筹措资金的?养殖模式是什么?
刚开始一共投入了1,500万建厂,这个资金是我们三个合作伙伴共同筹集的。
养殖模式上,原本想做一个养“合同猪”(与企业签订协议,负责从仔猪到育肥、屠宰的养殖过程)的猪场,然后因为合同猪场它要求的资金不是太高。后来,因为我这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喜欢让别人掐着脖子走路的感觉,我觉得“合同猪”毕竟不是源头,永远是让企业束缚着我前进的步伐。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又改变了方式和方法,回到了青岛,在青岛又认识了两个养猪业的精英进行了合作。从源头做起,我们真正做到了源头企业,一起合作成立了种猪场。种猪场它要求就比较高科技和高端化了,在建设上投入上的资金是有点大的。
产业上,目前我们就是一个单纯的养殖场,我们所有的猪跟当地的龙大集团合作,一直是龙大给我们做二三产业的一些加工,我们就专注于把养殖做好。
其实从2020年到2023年这段时间,我们也是亏损状态,这也是所有养殖户都要面对的挫折,所幸我们坚持下来了。目前我们2024年的利润在5000万元左右,种猪场每年出栏25000头仔猪,通过放养10万头仔猪带动了周边30家个体养殖户。
3、对于中小型的养殖户,您建议如何选择养猪的模式?
假如是个人养殖户的话,我个人是不建议他做种猪的,因为现在的投资比较大。而且现在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技术,还有设备,还有饲料,这是很关键的一些东西。你刚进入这个行业,对技术肯定不了解,如果指望去聘请人,我觉得还是不理智的,因为也不一定能遇到专业靠谱的机构。
我建议中小型的养殖户可以先做育肥,而且是不超3000头的小型育肥场。首先一个小型的育肥场的投资是最划算的,用工人方面只需要2个人就能符合标准化的养殖需求,不浪费,并且还能整个把工作做得很好很完美。
对于我们放养公司来说,我们也敢放给你,因为尽管不是种猪场,但必须也得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从这个步伐开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正确合理的养殖氛围,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好的一个途径。
4、您是如何选择、培优猪的品种的?
咱们国内比较普遍的猪品种就是加系、丹系、美系这几个系列,我们当时直接是选的是加系猪,它的好处是比较漂亮,白长的身材,瘦肉率高。因为人现在生活水平更高了,喜欢吃瘦肉的人多。所以说从口感上、肉质上来说,加系猪都是比较符合市场趋势的。还有就是它适应我们中国的四季变换,并且产仔率比较平稳——因为我们养殖的是母猪,我们首先就是要求产仔率要比较平稳。
针对品种的引进和培养,当时也是经过了好几个厂家,包括六合和各种大的养殖公司。经过考察以后,我们还是跟牧原合作,直接引进了祖代。一开始仅是买卖关系,后来我们就又加强合作。原因是近几年在养殖过程当中,母猪的淘汰率和更新率比较高,他们就给我们培育更新的种猪,持续进行引进。
5、目前生猪市场的情况如何?
实际上,对于整个猪市场来说,就是成本的竞争和猪肉质量的竞争,就盯紧这两个关键因素。
从去年开始,猪的行情比较低迷,很多养殖户面临很大的一个关口,要么就是全部死亡,无法生存;要么就是对于如何降低养殖成本的一些困难。
2024年整体养猪行情是比较好的,比较平稳。从2024年,从1月份开始,大约猪价是在7元左右,今年最高价格也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突破到10块。现在的价格部分就在8元—9元左右,今年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价格。
6、您是如何降养殖成本的?
其实在降低成本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同时做到了公司的自我检测和对于成本要求量的精简,可以说今年也是很关键的一年。
今年年初我们每头小猪成本大约在370块钱左右,今年年底能降到了330块钱左右。我们是怎么做到?第一,我们更新了厂子里面的设备,这也是整个养殖业大家伙都在做的一件事情。第二,从原先的废料浪费上进行节约。第三是应用高科技降低了人工成本,原先我们1500头的猪场大约需要10个工人,现在我们只需要7~8个工人就够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影响着成本,就是猪的自我抵抗能力好不好。今年用药和用料上,我们再进行了一次大的这种改革改制,在猪养殖过程当中,不断增强猪的自我免疫能力,形成抗体,就能够降低用药成本。这几大板块让我们的资本有了一个较大的调和。
7、怎样打出种猪场的品牌?
过去大家都说,养猪是三年一个变动期,我个人认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变动期了,养猪就是一个民生行业,将来的市场就是关注持久性,关注怎么能让猪养得更健康。
健康猪、能赚钱、口碑好,这就是品牌。
首先就是猪要健康。我们一直杜绝西药的,尽量使用一些中药成分的食材和药品,更好地针对猪进行一个自身调理。还有就是打造干净的养殖环境,在养殖过程当中,我们尽量还是保着诚信为本,养健康猪、放心猪。
当下最主要就是防疫工作。现在养猪大部分还是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最大,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天冷了,正是非洲猪瘟大面积爆发的时候。山东这里是19年以后开始比较频发,当时我们的牲畜量有2/3得病,直接影响着产量。
那么这几年,我们一直都在围绕着非洲猪瘟严打防范,比如到了现在这个季节。第一,我们猪场是只出不进,除了小猪正常地走以外,所有的物资也只出不进。第二是养殖工人从现在一直到明年的4月份也严禁休班。因为南方温度高一点,使用药物控制效果还好,但是北方气温零度以下的时候,药物的作用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只有靠这样严防死守才能保证不被非瘟打倒。
品牌宣传这一方面,我觉得无论做什么,种植也好,养殖也好,首先先做人,然后再做事儿,保证不要违背良心,其次要根据国家的步伐,一定把好质量关。
做养殖业活动,就是勤勤恳恳的跟周边老百姓做到每一件事儿。所谓的品牌是什么?我的猪健康了,老百姓知道我的猪的成活率,这就是品牌。
我的品牌不是大品牌,我们不像六合,不像牧原,不像这些大的企业,我们全靠着老百姓的口碑口口相传的,我们就是把人做好,把基础维护好,然后把猪的健康率提到95%以上,我们的用药、用料,各项指标都严格把控,让老百姓在这里挣到钱,不用刻意的去宣传品牌,而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口碑。
2023年我们被评为山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这不仅是政府对我们的认可,也是百姓和客户的认可,打出了我们的品牌。
8、您对养殖黑猪、土猪有什么看法?
目前黑猪、土猪的市场,也存在大闸蟹市场“洗澡蟹”的问题。真正黑猪、土猪有没有?确实有。但是有些黑猪的肉达不到黑猪的标准。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土猪、黑猪属于一种运动型猪,比如在山东烟台,有独特的黑猪品种叫烟台黑,想让他的猪肉优质,必须是让它在山上跑的,每天要定时跑两个小时,要吃一定的蔬菜、粗干粮,才能达到真正黑猪的营养价值和标准。黑猪的肉质也是不同的,五花上面的白肉接近胶质状的半透明状,这才是真正的黑猪肉。
如果是养殖场养出来黑猪,肉质几乎跟我们的白猪是差不多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它的毛是黑的。现在很多的黑猪也是用当地土猪和外国系统杂交的品种,实际上也不属于真正的当地的独特品种。
老百姓在购买的过程当中,尽量去选择正规的直营店,看看他们是否有这种养殖过程的宣传片,以及相关的资料。其次就是可以看看肉的层次分布是否均匀,来判断这个黑猪肉的真实性。
9、谈谈您对种养结合的规划有哪些?
我们的猪场现在相对而言已经进入一个平稳化阶段,未来养殖技术还要不断精进,继续研究猪粪绿化、循环养殖等环保模式。
我通过在上海交大“头雁”学习以后,受到了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启发。下一步大的动作会进入到种植农业,跟当地政府也会进行联系。因为烟台这个地方面临一些果树老化的问题,还有就是山地、梯田的耕作有一些不方便。而芦笋能适应这种环境,我想准备大力发展一下芦笋产业。芦笋的个体收入不次于苹果的年收入,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养殖户的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