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军队与地方干部进行评级,军队进行军级评定,地方进行行政级别评定。虽然是两个不同系统,但级别也基本上相互对应,如大将是军委委员级,对应行政4级;正兵团级对于行政5级,副兵团级对应行政6级;准兵团级对应行政7级等。
军级评定和行政级别都是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前担任的职务,战绩、贡献等为主要依据。
作为抗战时期代理豫鄂边区党委书记兼新四军5师代政委,解放战争初期中原军区副政委的任质斌,解放战争中后期转入地方工作,在1952年定行政级别时是7级,对应准兵团级。
从资历来说,任质斌在1932年参加革命,因是学生出身有文化,在苏区按宣传工作,《红色中华》报社秘书长、社长。
抗战爆发后,从延安派往豫鄂边区工作,担任边区党委副书记,书记朱理治在1940年离开边区去延安后,他就代理书记,兼任挺进纵队代政委,边区党政军工作集于一身。1941年部队改编为5师,他实际职务是政治部主任,可朱理治没有回来,继续代理政委。
抗战结束后,新中原局、中原军区成立,他担任中原局委员,2纵政委。1946年提拔为军区副政委,中原突围后,军区工作主要靠李先念与他来负责,其他人因身体不适休养。实际上,他的身体也不好,但强撑着坚持工作。
当1947年,部队从鄂豫陕撤到晋城后,他负责部队整顿。当部队改编为12纵后,他没有一起南下,而是留下休养,1948年去山东工作,此后就不在部队了,而是在机关任职,相对来说比较安定一些,身体不至于处在奔波劳碌状态,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如果当初他跟着部队一起南下,并入刘邓领导的新中原局、中原军区麾下,相信职务会高一些。以搭档李司令为例,他跟着部队南下后,在中原军区担任副司令,如果任质斌前去,就算不在中原军区任副职,也能在中原局担任要职。那时候,最紧缺的就是干部。
在华东工作,他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改为宣传部代理部长,后转为淄博矿区特委书记。1952年调任青岛市委书记。这一年在军队、地方评级、定级中,他被定为行政7级。
在1965之前,军队与地方的级别是不统一的,地方属于行政级别,军队属于军级。当时的大将都是行政4级,正兵团级上将是5级,也有个别副兵团级是5级,准兵团级将领有6级、7级。他如果对应军队来说,级别是准兵团级。
如果从资历来说,这个级别也不算低,如果根据他抗日时期和抗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担任的职务来说,并不算高。解放战争中后期到地方任职,是哪里需要调哪里。
此后,他被调去山东分局担任秘书长,又提拔为分局副书记,协助向明工作。可在后来到基层工作一段时间。1956年担任省政府秘书长,职务起起落落。可以说在解放后的很多年里,长期居副部级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