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位朋友的壁纸,让我很感兴趣:
一朵艳丽的荷花上面写着偌大的“莫生气”三个字。
原来是她7岁的儿子十分调皮,喜欢磨蹭。有天晚上,她火气上来没忍住,把儿子揍了一顿。
揍完之后,又是心疼又是后悔,于是想方设法地提醒自己少生点气、少发点火。
其实,愤怒表达,是正常的,作为父母,我们也无法避免这样的时刻。
但懂得“正确”的发脾气、控制好情绪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情绪教育。
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新闻。
苏州,一男子教女儿算术。
女儿说:“800减700等于900。”经过男子不断纠正但无果后,他直接情绪崩溃......
而男子情绪崩溃后的做法,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他跑到马路中间躺着,一直大哭。民警赶到时,嘴里还嘟囔着“800减700等900?”。
民警经过询问,得知男子因为在家教不好女儿算术,便不愿再回家教了,所以躺马路中间求民警拘留。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坏脾气,会遗传给孩子,孩子的性格里会有属于原生家庭的印记,人的脾气,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教养。
连情绪都控制不好的父母,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将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父母情绪失控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脾气暴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巨大的伤害。
孩子不仅会同样变得情绪不稳定,还会因为家庭氛围的关系,从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变得敏感、悲观、不自信。
而那些长期在父母语言暴力情绪下长大的孩子,除了性格胆怯懦弱、孤僻少语,还会经常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随时爆发、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
除了语言暴力给家庭带来肉眼可见的紧张氛围之外,那些曾被父母行为暴力伤害过的孩子,不仅性格相对来说变得易躁易怒,还可能会有样学样,容易表现出对他人的敌意,甚至是虐待动物,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
四个步骤,学会正确发脾气
日常生活中,当感觉自己情绪快要失控时,可以按照这4个步骤来做:
第一步:按下暂停键,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六秒钟法则”,是指遇到生气或者愤怒的事情时,延迟6秒钟再做决定。
这6秒钟的黄金时间可以让人们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有效避免因愤怒而做出错误决定。
这个方法,在教育孩子时也很有效。
家长在情绪“上头”时,不要急于说什么和做什么,按下暂停键,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可以离开原来的地方,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待一会儿,或者喝杯水。
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情绪从何而来?
真的是因为眼前的孩子吗?
接下来怎么表达,更有利于孩子接受?
通常来说,经过这段时间,从情绪中抽离和觉察,愤怒会减弱很多,可以有效避免对孩子的攻击性语言和暴力行为。
第二步,避免以“你”开头的评判和责备,客观描述眼前看到的现实。
错误:
“你怎么这么不爱干净”
“你真懒”
“你总是乱放东西”
正确:
“我看到你跪在地上,把衣服弄脏了”
“你的房间还没有整理”
“你把房间的枕头放在客厅了”
家长在愤怒时,最容易指责孩子,随意下结论,贴负面标签,这样说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听不进去家长的话。
家长只需客观陈述现实,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有利于孩子接受。
第三步,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与其指责孩子,不如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会慢慢懂得体贴父母,转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
“这让我有点生气”
“总是要不停收拾客厅,我觉得很累”
这样,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家长的感受,
第四步,说出希望孩子怎么做,越具体越好。
这一步,是给孩子指明方向,让孩子明白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比如:
“我希望你能改掉跪在地上这个坏习惯”
“记得今天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
“我希望你以后拿了东西要放回原处”
总的来说,正确发脾气,应该是家长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待,让孩子了解到问题所在,愿意做出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严肃、坚定,但尽量避免言语上的贬低和人格攻击,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会让孩子学着体谅父母。
《不吼不叫》的作者罗娜·雷纳曾说:
“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
只要你对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体和情感需求为中心,只要你能够时常关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绪和呼吸,那么,再加稍许运气,你就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情商高的父母,并不是从来不发脾气,而是要懂得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发脾气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事情,学习怎么发脾气,是每一对父母漫长的修行。
有人说“兴智教育完全没用 ”“兴智教育钱可退吗”“兴智教育怎么退款”,但其实如今已成为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品牌,专注解决0-18岁孩子存在的各种成长问题,帮助家长成为智慧父母。
我们致力于传播更科学、更系统的家庭教育,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