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高晨生:聚焦茶行业助力茶产业国际化

白商人 2024-07-15 14:14:41

福州日报社左海会客厅专题报道:高晨生:京榕之间 茶路行者。

通过此文我们一起走近一位茶业行业的优秀践行者——高晨生。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会长、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荣誉会长、福建满堂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进京的福州茶商,引领了福州茉莉花茶名优化、特色化进程。

高晨生,福州仓山人,福建满堂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会长、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荣誉会长,福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进京的福州茶商,引领了福州茉莉花茶名优化、特色化进程。

高晨生

20世纪80年代末,不到20岁的高晨生跟随父亲闯荡京城,将来自福建福州的茉莉花茶卖到了北京,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进京的福州茶商。

30多年来,他行走于北京、福州两地,创办了北京京马茶城、北京国际茶城、福建海峡茶都等多家专业茶叶市场,引领茉莉花茶名优化、特色化发展,带领福州茶商闯出一条京榕茶路,并成为这条茶路上的坚定行者。

高晨生作《中国茶 这70年》茶文化讲座

福州花茶香飘京城

熙熙攘攘的北京马连道,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街”。1500米长的街道上,云集全国六大茶类、上万种名优茶品,拥有11个大茶城、数千家商户,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1989年,高晨生到达马连道后,建设了这条茶叶街的首家民营茶庄。

在进京之前,高晨生的父亲建设并经营着福州仓山区建新镇老家的一家茉莉花茶厂。正值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如春蕊初绽,以往都是坐等批发商上门采购的高家父子,看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一腔孤勇闯进了北京城。

为什么要进京呢?背后有其历史地理因素。原来,自古南方人多喝绿茶,北方人多喝花茶,北京人尤爱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占了当地茶叶市场大约85%的销量,而福建是茉莉花茶的主产区。

据高晨生介绍,茉莉花茶产在南方,销在北方,是一代代历史沿袭下来的。“绿茶不易保存,古代长途运输,到了北京鲜度就变差了,且北方水碱性大,需要用花香掩盖水的味道。”

其时,北京逐渐汇集来自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花茶厂商,一时间群雄逐鹿,同业竞争异常激烈。高晨生每天揣着样品一家家跑茶叶店,边推销边熟悉市场。在一次次接洽中,他敏锐捕捉到花茶消费升级的趋势,在市场调研后率先走出名优化路线,创办茶企满堂香。他们将原销往江苏的高端绿茶作为花茶原料,发挥福州制茶技艺、人才优势,研发了阳春白雪、牡丹绣球、金丝银钩等精制名优花茶,一改花茶“平价低端”形象,一推出便“叫好又叫座”。

“北京最贵的茉莉花茶出自满堂香,靠着这几款产品,我们占领了高端花茶市场,在北京站住了脚,第一桶金也是这么来的。”

在马连道,满堂香利用4栋仓库打造了3000平方米的京马茶城,此后又建设了更现代化的北京国际茶城。三十余载商海沉浮,茶香袅袅,一条长街逐渐成为了全国闻名的茶叶特色市场。

沿着满堂香开辟的“茶路”,榕商循迹而来,以北京为原点,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市场。从茉莉花茶一枝独秀,到六大茶类百花齐放,这条茶路越走越宽,也留下了传承不息的茶人茶事。

作为马连道的“开街元老”之一,高晨生不断拥抱新变化,为打造数字化马连道茶叶街积极建言。他坦言,传统的线下批发市场功能格局已不再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满堂香自2000年来一直探索茶产业赋能转型,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引入更多新交易模式、新营销模式、新消费场景。这些尝试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但在不断试错摸索中,变革的种子在悄悄破土发芽。

今年1月,北京茶业交易中心作为“马连道数据街”的首个节点性项目正式上线,以挂牌点选、竞拍交易为主要交易模式,打造以产业数据要素为抓手的数字交易平台,马连道的数字化迈出实质性关键一步。对于这条浮沉与共30多年的“中国茶叶第一街”,高晨生还呼吁北京有关部门加大对茶叶街的提升改造力度,加快和数字、金融、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将其打造为中国特色的国际茶文化休闲创业街区,融入首都夜色经济圈。他相信,这条街区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和品牌优势,在茶文旅融合中必将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高晨生(中)为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打造茶文化体验馆

茶是故乡浓

步入五里亭茶叶市场的海峡茶都,隔着玻璃门,琳琅满目的茶叶礼盒摆在架上。店主坐在桌后,炉上茶水正温,茶叶、茶具、茶包装,各种喝茶的“家伙什”一应俱全……2005年,高晨生将京马茶城的经验复制到福州,将福州农工商集团的一家旧茶厂改造为海峡茶都,使得五里亭茶叶市场从只有一条街,升级为规范的茶叶市场,面积从1200平方米增至近30000平方米。

最高峰时,五里亭茶叶市场汇聚了六七百家商户,年交易额达20亿元,五里亭作为茶叶市场的名声越来越响,也成为福建茶叶的标志性名片。自成立以来,这里几乎年年举办茶艺比赛,走出了一批制茶人才。

满堂香的回归,映射着茶产业的又一轮调整——从2002年开始,本着全产业链经营的思路,高晨生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福建,建立了12个茶叶生产和原料基地,并和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合作,承担多项国家农业产业化科技项目。

尽管每年只有三分一时间在福建,高晨生始终关注家乡的茶产业发展。2014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闽商座谈会上,高晨生呼吁:“福建茶品类全、茶企力量雄厚、营销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几方面优势厚积薄发,只要政府加以重视,必定会迎来一轮大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产值超千亿目标!”这段发言引发热烈讨论。会后,遵照指示,高晨生将汇报形成报告送呈省委主要领导,当天就获得签批,随后又专门组织了几场研讨会。

几个月后,福建省出台了《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的六条措施》,立足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打响品牌、提质增效,提出了建设生态茶园、推广茶叶机械等六条举措和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这将福建茶产业进一步推入发展快车道。

2018年,福建省茶产业在全国率先跃入千亿规模。从2019年至今,福建省茶叶产量、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全产业链产值、出口额增速等五个指标常年居全国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茶叶第一大省。

推广“中国茶”名片

“茶,你喝一个小时就是休息,喝上一个月就能感觉到健康,喝一辈子就会长寿。”采访中,高晨生分享了一位有着三十多年“茶龄”老茶人的喝茶之道。高晨生每天饮茶量不小,不管再忙都要抽空喝上几杯。他认为,茶的养生保健功效来自天长日久的滋养,而且不同茶类功效不一,里面有很深的学问。

除了身体力行推广喝茶,高晨生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茶。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高晨生协助组委会打造了“茗茶四海 世园飘香”茶文化体验馆。162天的会期内,共有超100家单位参展,组织396场茶文化活动,征集182件与茶文化相关的艺术品,并接待了数十位国际政要。中外游客在这里识茶、品茶、学茶艺、看茶歌茶舞,听茶文化讲座,体验馆成了弘扬和传承中华茶文化的一张国际名片。

2022年,发源于福州市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组成部分,成为福州首个“世界级”非遗,靠茉莉花茶赚得第一桶金的高晨生格外振奋。作为20世纪70年代生人,他经历过福州茉莉花茶的鼎盛岁月,当时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超10万亩,每到采摘季,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上阵。高晨生从小帮茶厂采摘茉莉花,顶着烈日采下又白又香的花苞,一半交公,剩一点自己卖了换根冰棍吃,不到两天,两条手臂被晒得黝黑发亮。

后来跟着老师傅学习制茶技艺,窨制的作坊又闷又热,茶叶的茉莉香则越来越浓……这一段学徒岁月刻骨铭心,也让他习得一手精湛的茉莉花制作技艺。

这几年,高晨生一直建言政府保护福州独有的茉莉花茶文化,尤其是保持福州茉莉花制作的技艺和人才优势,避免人才断层。“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远比乌龙茶复杂,要制出一杯好茶,不仅要有优质的绿茶原料,还要经过百来天甚至半年的窨制,每一次窨制都要求选料一次比一次精致,工艺一次比一次复杂,一代代茶人留下的制茶技艺绝对不能丢。”

今年以来,五里亭茶叶市场拆除重建,一座更加宏伟光彩的“世界茶港城”即将崛起。作为扎根于此的老茶人,高晨生有些感慨,但也期待着五里亭茶叶市场的重生回归。“将来,我会运用行业影响力,在世界茶港城和海外茶商中架设桥梁,为福州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来源/福州日报社

支持/北京茶业企业商会

编辑/王键 张锐杰 数据/蓝普金睛

0 阅读:0

白商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