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大陆空军与台湾美机展开了侦察与反侦察的空中博弈。
其中一起空战违规拦截事件,直到今天,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1965年3月18日,空军第 18 师副大队长高长吉违抗禁令,驾驶歼6战斗机在广东汕头地区上空,击落一架敌RF-101型侦察机。
空军领导一时不知该奖还是该罚,而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刻给出了指示:拘泥于条条框框,怎么能打胜仗?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空中博弈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尖锐矛盾,中国大陆被美国视为最大的潜在敌人。
因此自那时开始,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就一直未曾中断。
朝鲜战争之前,美国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侦察的飞机,基本都是从朝鲜半岛起飞的。
而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愿和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其对中国的监视活动却比以前更加紧密了。
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台湾空军特种部队达成了协议,美国将提供飞机、物资等专门的侦察设备,供台湾空军执行对中国大陆的军事侦察任务。
每一次侦查行动,美国都会支付台方五万美金。
台湾将搜集来的军事情报交给美国,经过美国分析后再反馈给台湾。
而那时候新中国百废待兴,尤其在防空领域的力量几乎为零。
敞开的空中大门,给了美、台可乘之机,他们频频利用空中优势对中国大陆进行侦察、破坏活动。
直到50年代,人民解放军在苏联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兵部队以及高炮部队,并建立了雷达情报网,形成了一定的防空作战能力。
大陆空军与台湾美机在空中袭扰与反袭扰,侦察与反侦察的博弈,就此拉开了帷幕。
日新月异,见招拆招从1957年起,国民党空军开始使用B-17型飞机进行侦察。
B-17型飞机是二战期间,美国在欧洲战场广泛使用的重型轰炸机,被台湾引入后,经改装成为一种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飞机。
B-17有着出色的低空性能和续航能力,搭载先进电子侦察设备,可以监测敌方地面雷达的部署,窃听敌方指挥通讯。
在进入大陆领空后,B-17的飞行高度一般在300到500米,有时甚至降至200米。
而当时的大陆空军,以MiG-17截击机为主要装备,其机载雷达适用于3000米以上的空中作战,却很难对这类低空侦察战机进行有效拦截。
1957年,B-17型飞机进行了53次对中国大陆的侦察任务。
而中国空军派出MiG-17进行了69次拦截,都未能成功。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空军进行了技术改进,特别是对MiG-17截击机的机载雷达性能,进行了升级。
这项改进使得MiG-17的雷达,能够适用于更低的高度范围,从3000米以上降低到300到500米,从而大幅提高了夜间低空作战的能力。
MiG-17的改进,曾一度令国民党空军收敛了嚣张气焰。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B-17就被P-2V取代了。
P-2V是美国海军的一种反潜机,它具有比B-17更高的低空飞行能力。
其最大航速为340 km/h,续航可达15个小时,其飞行高度不受限于地形。
P-2V经过改装后,不但具备了对地面防空部署、雷达性能及空对地指挥能力,而且还能对敌方地面及天空雷达进行干扰。
中国空军先后出动400余架次,对P-2V战机实施拦截。
但因P-2V战机具有强大的电磁干扰能力,使得中国空军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探测与追踪。
为此,中国空军对敌方飞机的特性,进行了多次分析,确定了有针对性的拦截手段。
他们对高射炮部队的部署进行了重新部署,调集了空军104门高射炮营、18门探灯台,共16个炮队,对P-2V实施了机动设伏。
中国空军找到了克服P-2V型飞机电子干扰的方法后,国民党空军在低空连连吃亏,高空侦察却屡获成功。
自1957年12月起,国民党空军开始使用美国提供的RB-57A高空侦察机。
不过RB-57A和中国的歼-5歼击机相比,并没有明显的高度优势。
我军很快就对RB-57A型导弹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多种战术计划与演习。
RB-57A被我军击落后,美国又向台湾提供了2架RB-57D高空侦察机。
RB-57D配备了更先进的引擎及侦察装置,能够在两万米高空飞行,比我军当时最先进的MiG-19还要高。
从1959年开始,RB-57D就曾数次进入中国内陆地区执行侦查任务。我国先后出动106架战机对其进行拦截,但均未能达到RB-57D的高度,未能对其进行有效打击。
同年6月,RB-57D甚至突破了我军的防空系统,堂而皇之地在北京上空巡逻。
为了防止国民党空军继续袭扰,党中央紧急下令把最好的战斗机、防空炮,都部署到北京周边,并立即建立了一支地空导弹部队,以进一步加强首都的空中防御。
那时,地空导弹部队仅有五个营,装备苏联的SA-2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为32千米,射高达24公里,并由无线电命令引导。
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且绝对保密的防空武器。
因此,RB-57D被我军“秘密武器”击落后,还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和人们的猜测。
海空雄鹰,展开决战在先后击落RB-57A、RB-57D后,国民党空军又将美军的王牌RF-101高空高速侦察机搬了出来。
美国麦克唐纳公司开发的RF-101,具备优良的低空和垂直机动能力,适应高空、低空飞行。
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65倍音速,最大起飞高度可达一万五千米,配备6台航摄相机,可进行多角度摄影侦察。
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从1960年1月开始,国民党空军就频繁地派出RF-101,在中国沿海的重要军事要地侦察、骚扰。
RF-101在进入台湾海峡前,一般都是超低空飞行,只在150多米的高空飞过。
迅速掠过目标区域并拍照,在目标上方停留的时间非常短。
因此当中国空军歼击机和高射炮反应过来时,RF-101战机就已经快速撤离现场了。
在长达一年半的交锋中,只有2架RF-101被我军高射炮击中,却没有一次成功击落过。
美军洋洋得意,宣称RF-101为“西方战略眼睛”。
国民党空军也大肆吹嘘——高炮够不着,导弹瞄不准,飞机追不上。
RF-101肆无忌惮的狂妄行为,引起了极大的担忧。
毛主席、周总理两位领导人都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种飞机打下来。
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几次开会,专题研究对付RF-101的办法,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
于是,为了重创号称“西方战略眼睛”的RF-101,双方在东南海岸展开了最终的决战。
毛主席亲自下令,派遣在空战中屡次立下战功的中国海军航空兵第四师十团,组建了专门打击RF-101的精锐小分队。
这支“海空雄鹰”驾驶新装备的歼-6型超音速歼击机,速度远超声速,从山东流亭机场空转浙江,参与这一战斗。
歼-6是中国根据前苏联的MiG-19创造的,一款自主研制的新型战斗机。
其最高飞行速度可达1.35倍音速,装备有三挺30mm机炮,可携带空对空导弹,火箭,炸弹等。
虽然它的飞行速度比RF-101稍慢,但如果能充分发挥长处,避开劣势,歼-6还是能够和RF-101相抗衡的。
而这支小分队也不负众望,首次成功击落了美制RF-101侦察机。
1964年12月,空军组织的特别针对RF-101的战斗小组,在汕头至福州前线构筑了一张拦截网络。
当时,我军自己设计制造的歼-6才刚从工厂里出来,有些飞行员只做了几次起飞和降落,操作还很生疏。
为了保证行动顺利完成,小组在地图上进行了70多次图上作业,演习次数超过100次,隐蔽工作也非常严格。
这些举措也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个月的时间,国民党的空军甚至都不知道,歼-6已经在兴宁机场待命了。
违抗军令,抓住良机1965年3月18日9时40分,国民党军两架RF-101,从桃园机场向汕头机场飞来。
这次RF-101的出动情况,很快就被中国方面察觉到。
10时12分,中国空军航空兵第十八师的副师长沈科下令,命令副大队长高长吉前往惠阳待命。
高长吉生于1930年,12岁时就成为了山东一地区的儿童团团长。
17岁时,他加入了华野战斗。
18岁时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50年11月,高长吉参加了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参加了长津湖战斗。
一年后,他被选为飞行员,开始了他的飞行生涯。
台海空战中,他率先击落了逃往台湾的蒋记空军F-84四机编队的领队,成为中国空战历史上首开记录的英雄。
10 时 22分,高长吉驾驶歼-6战机升空。
同时,地面雷达探测到了位于汕头东南165公里处的目标。
沈科认为,RF-101很有可能是从靖海入陆的,于是命令高长吉从待战区出发。
果然,当高长吉按照地面指挥员的指示朝战区飞行时,RF-101也正从靖海东南方向飞向大陆,飞行高度达到了8500米。
一分钟后,高长吉顺利发现目标,并且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可就在此时,他突然意识到,此时是禁令生效期。
1958年10月5日,毛主席向福建前线部队发出指示,要求我军在6日和7日不发动进攻,即使敌方向我方发起炮击,我方也不还击。
关于“炮击金门”问题,我方采取“单打双停”的策略,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中美建交。
因此在事发之时,高长吉如若擅自发起进攻,将会严重违反禁令。
然而就在他踌躇不定的瞬间,敌机也察觉到了我的战斗机,急忙执行右转弯下降动作,以超音速向海面迅速逃离,试图摆脱追击。
高长吉没有多想,立刻从1.1万米高空翻转下降,加速追逐敌机。
歼-6战斗机以每小时超过1400公里的极速进行追击,已经接近了它的性能极限,导致飞机开始出现严重的滚动和摇晃。
高长吉在承受着负2.5G的过载力量下,强忍着头晕呕吐等不适症状,全力维持飞机的飞行状态。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国民党空军第4中队政治辅导官张育保,驾驶的RF-101A侦察机飞临,出现在了距离歼-6不到1000米的位置。
高长吉改变策略,将目标锁定在了这架侦察机上。
对方一直在用蛇形飞行,来扰乱高长吉的射击。
虽然这让高长吉的进攻变得更加艰难,却也让他自己的飞行速度大幅度降低。
这本该是缩短双方距离的大好时机,然而歼-6的加力燃烧室却因为过热而切断了加力。
高长吉此时已经追至大陆海岸线附近,无线电中关于禁令的提醒清晰地传来。
高长吉不甘心,这一次的情况特殊,他眼看着就要追上敌机,却要因一条禁令而放弃大好机会。
他咬了咬牙,毅然决定,宁愿因违抗军令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也要努力争取这一次机会。
高长吉当机立断,快速解决了加力系统故障,全力追近敌机。
当距离敌机只有600米左右时,他瞄准敌机的后方,一连发射了70多发炮弹,干净利落地将敌侦察机摧毁。
另外一架侦察机见势不妙,连忙逃之夭夭。
此后,国民党空军对大陆的侦察活动逐渐减少,直到1968年6月后彻底停止。
“西方战略眼睛”在多次受到痛击之后,被彻底击瞎,无法再对祖国大陆进行“偷窥”。
毫无疑问的是,高长吉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可在他开炮取得胜利的时刻,他的飞机也早已越过了规定的"红线"。
是奖还是罚,给空军领导们带来了难题。
而当此事被上报后,毛主席很快就给出了指示:“拘泥于条条框框,怎么能打胜仗?”
毛主席一句话,顿时令空军士气大振。
盛大的祝捷授奖仪式上,高长吉成为了受到嘉奖的英雄。
此后高长吉一路高升,担任了空18师副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军职调研员等职务。
1988年,随着我军恢复军衔制度,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
[1]苗生.蓝天大角逐[J].党史文苑,1997(02):7-16.
[2]史辑.中国歼-6歼击机迎战美国RF-101侦察机[J].现代兵器,1996(05):40-41.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