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CPU+AI龙头,国产AI芯片第一梯队年报增长70%业绩创历史新高

岩松观 2025-02-19 03:29:53

这是「岩松观点」第1860篇原创文章

虽然DeepSeek凭借算法优势摆脱了对算力的依赖,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接入,以及各大互联网大厂的加入,必定会大大增加算力的需求。由于受到欧美出口限制,国产算力拥有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今天介绍一家国产高端处理器领军企业,公司是国内稀有的CPU和DCU双龙头,产品性能能达到英伟达A100和H100的水平。最近几年业绩高速增长,24年预预计增长70%,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海光信息

国产高端处理器领军企业

海光信息成立于 2014 年,2016年和 AMD 共同成立了两家子公司--海光集成和海光微电子,由此获得 AMD 技术授权。在此基础上,公司对授权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之后自主研发推出了海光系列 CPU 产品和深算系列 DCU 产品。

公司表面看没有实控人和控股股东,其实背景深厚。目前第一大股东是中国超算行业龙头——中科曙光,持股比例27.96%,背后中科院计算所旗下。另外,以成都国资为代表的成都产投、成都高新投资和高新集萃,合计持股比例达17%;员工持股平台——成都蓝海轻舟为第4大股东。

主营产品

公司100%营收来自高端处理器,主要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系列,目前CPU 更新至第四代,DCU 更新至第二代。

CPU方面已经有海光一号、海光二号、海光三号实现商业化,海光四号于 2023年 10月底发布,海光五号处于研发阶段,在售的产品主要为海光三号产品。DCU 方面,深算一号和深算二号已实现商业化应用,深算三号处于研发阶段。

性能方面,海光三号的整体实测性能相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了约45%。海光4号则达到了最大64核、128线程,ipc比原版zen1提升15%。深算一号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40%以上,深算二号预期性能较深算一号提升100%,性能和功能上与英伟达A100和H100相当。

公司CPU 产品主要分为 7000、5000和3000系列。其中,7000系列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主要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领域。5000 系列主要面向政务、企业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中低端服务器需求。3000系列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面向入门级计算领域。

根据中国电信官网,2024-2025年中国电信服务器集采招标中国产化比例达67.5%。金融行业方面,工农中建均是公司客户,2024年10月以来,浦发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等均大规模采购了海光芯片服务器。

DCU(深度计算单元)是一种专门用于AI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加速卡,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光 DCU 主要为 8000系列,主要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客户包括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国内知名服务器商,开发了多款基于海光处理器的服务器。在 AI 大爆发的背景下,海光 DCU 能够支持全精度模型训练,实现了与国内包括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全面适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财务分析

公司从2021年开始持续盈利,根据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营收87.2~95.3亿元,同比增长45.04%~58.52%;归母净利润18.1~20.1亿元,同比增长43.29%~59.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1~18.8亿元,同比增长50.48%~65.44%。

按照预告中值19.1亿计算,4年时间利润增长了5.8倍,复合增长率达到80%,营收也从几千万增长到了90亿。这已经是非常非常高的成长速度了。

公司赚钱能力逐年提高,毛利率从50%提高到了24年3季报的65.6%,净利率从19%大幅提高了到3季报的34%,3季报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7.7%,虽然也有提升,但也就市场平均水平,还是差点意思。但要和中芯国际、寒武纪之类的又好太多了。

公司流动性充足,目前270亿总资产中第一大资产是90亿的货币资金,占比33%,第二大资产是其他非流动资产,规模超50亿,占比接近20%。根据公司24年中报的解释,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定期存款的增加,中报的定期存款超过30亿。第三大资产是44亿的无形资产,这部分资产主要是专利、技术、商标之类的。

和那些靠亏钱抢市场,甚至靠政府补贴才能活下去的公司来说,海光不但可以自主发展,还就差把有钱写在脸上了。有钱的好处就是公司完全没有财务负担,23年纯到手2亿利息,有钱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底气砸研发,23年研发就砸了19.9亿,比当年的净利润还多,研发费用率稳定在30%左右。2024年年中,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共1855占比 91.07%,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461人。

行业发展趋势

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根据工信部,截至 2023 年底,国内智能算力规模达 70EFLOPS,仍存在较大缺口。

根据IDC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器CPU产品的国产化率约为20%,根据《79号文》2027年“应替尽替、能替尽替”要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国内行业机构原先大多采用 X86 架构产品,海光 CPU完美 兼容 X86 架构,使用海光产品可以实现上层应用无缝切换,迁移风险较小。公司2025年可能迎来政府专项债落地、信创政策深化推进、新产品竞争力提升及需求放量等新的机会。

25年国产GPU放量元年

根据沙利文披露数据,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约652亿元,预计28年增长至2582亿元,对应23-28年复合增长率为31.7%,行业快速增长。就国内来说,一边是AI大爆发,算力需求暴涨,另一边是欧美封锁高端芯片和算力卡。国产芯片虽然性能差一些,但deekseep出现后,国产芯片的性能在大部分情况下也算够用了。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推进,运营商、互联网两大客户的capex也开始向AI倾斜,25年或将成为国产GPU放量的元年。

海光 DCU 属于 GPGPU 的一种,与NVIDIA 推出的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所以海光 DCU 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用户也可以以较低代价快速迁移,产品优势主要体现在兼容性与生态开放性、高性能与高能效比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海光信息作为国资央企参股的领军企业,有望发挥在CPU、GPU、卡间互联、交换芯片、软件生态等领域的布局优势,在国内AI芯片市场实现份额提升。

风险与估值分析

公司风险指标整体良好,无大的潜在风险。

公司目前市值接近3300亿,24年预告利润中值对应173倍的PE。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中高位区。

市场对海光未来发展有较高的预期,市场一致预期2025年利润中值为28亿,26年预测利润为38.6亿,未来两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小结:

海光信息近几年的发展不错,国产替代的步伐走得比较稳。未来随着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国内智算缺口将进一步拉大,公司作为正宗的算力和AI芯片公司,产品性能国内领先,不但在信创领域有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商业市场也获得了突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综合来说,公司确实是好公司,但股价也确实贵。

海光信息的基本面情况就介绍完了,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标的,还需要大家保持独立思考,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做进一步分析,综合考虑后做出自己的评判。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一点下面的赞、和在看再走可好?

0 阅读:4
岩松观

岩松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