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提出了“好房子”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维度。这一表述不仅影响着市场的短期走向,也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调。
住建部的《好房子建设指南》正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有一项,就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事实证明,足够的层高,能够让室内空气流动更充分,减少压抑感;适宜的温度、湿度、净度、亮度等,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层高每增加0.1米,室内通风效率可提升15%,采光均匀度可改善20%,心理压抑感可降低30%。
按照住建部部长倪虹的说法,“好房子”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
一是绿色,绿色就是让人们住得健康。
二是低碳,低碳就是要为居民省钱,也为社会节能。
三是智能,就是让居民用得更方便。
四是安全,要让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
对于“好房子”,倪虹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好房子”也是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好房子”,甚至不同的面积、不同的价位,也都有不同的“好房子”,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好房子”。

根据住建部的定义,“好房子”不仅仅是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房屋,更包括居住品质、社区配套等方面的提升。2025年,多个省份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住房建设标准,提升商品房品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好房子”的推出,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将开启新一轮升级换代,对于广大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住房品质的好事。但对于目前极度低迷、有价无市的楼市来说,却可谓雪上加霜,巨大的去库存压力陡然倍增。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待售商品房面积达7.5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6%,而库存消化周期也有不少城市已经超过18个月,远超合理周期。去年,为了加快去库存,中央提出了“控供应、促去化”的政策,但收效甚微。
可想而知,今年房企面临的去库存压力,比之去年将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此情况下,好房子的推出,导致房企原来的各种促销手段将大打折扣。毫无疑问,好房子与上一代住房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面积更大
取消公摊后,新房更注重实际使用面积,户型设计更科学,建筑高度更合理。最重要的是,除了没有公摊面积,还有赠送阳台。
老房面临挑战,尽管二手房交易税费降低,但仍无法带动土地市场和投资就业,导致老房市场价值直线下降。

带来的经济影响,由于新房得房率高,税费更低,可能会吸引更多买家,导致新老房产差距进一步扩大。
2、品质更高
好房子意味着住房追求品质的时代已经到来,过去追求高容积率的开发商现在面临挑战,高品质住宅开发商将获得更多优势。由此带来的市场变化是,高层住宅地块价值下降,低密度住宅地块成为新宠,房地产行业将回归追求房产品质。
3、取消公摊后,同等价格情况下,如果购买好房子可以获得更多居住面积
取消公摊后,购房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实际使用面积,减少纠纷和误解。费用也将减少,物业费和供暖费等以实际使用面积计算,业主承担的费用减少,增强购房者幸福感。取消公摊后,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房产价值,这将导致老房子的市场竞争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好房子对于提升房地产市场信心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可能会导致新房账面价格微涨,但这种变化更多是计价方式的改变,并不代表实际房价上涨。
2025年多个省份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住房建设标准,提升商品房品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其中,广东省明确提出要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智能建造和模块化建筑等新型建造技术,以提高房屋的使用寿命和居住舒适度。浙江省也在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这为房地产市场的质量升级奠定了基础。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可能会引发购房者对于房屋品质的重视,从单纯关注价格转向关注房屋的居住舒适性与环境影响。此外,随着市场对“好房子”需求的增加,开发商在竞争中也可能更多地转向产品差异化,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虽然目前没有”好房子“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占比的具体统计数据,不过,可以从一些相关数据和趋势来推测好房子的市场情况。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监测数据,2025年1-2月,30个代表城市中,有20个城市144平方米以上改善型产品的成交套数占比上升1。这表明在房地产市场中,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在增加,这部分住房通常被认为是“好房子”的一部分。
央国企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2024年销售额占比提升至69.8%,显示出市场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在提升。

此外,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老破小房源在近年来表现出色,成交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房价较高的城市中,老破小的成交量甚至超过了次新房。这表明市场对住房的品质和地理位置有了新的需求变化,老破小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和价格敏感度高而受到欢迎。
总体来看,虽然具体的好房子占比数据未给出,但市场趋势显示改善型住房和优质房源的需求在增加,这反映了整个市场对高品质住房的偏好。
从楼市成交情况来看,更多购房者选择"大房子",144㎡以上住宅成交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成交套数占比变化来看,与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30个代表城市中,有20个城市144平以上改善型产品成交套数占比上升。
以上海为例:从成交面积结构看,2025年1月,上海90平以下刚需型产品成交463套,成交套数占比11.9%,较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90-200平产品成交3141套,成交套数占比80.7%,较2024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200平以上产品成交289套,成交套数占比7.4%,较2024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

从成交总价结构看,500万以下产品成交套数占比30.3%,较2024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500-1000万总价段产品成交套数占比下降至40.8%。1000万以上产品成交套数占比28.9%,较2024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
令人感到忧虑的是,随着好房子逐步进入市场,我国庞大的房地产库存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尽管可以采取政府收购库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房,以及降价等促销等手段,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以上去库存措施效果有限,仅凭以上手段,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去库存目标。
未来绝大多数购房者都会选择购买好房子,况且这一趋势将不可逆转,因为房地产升级换代反映了宇宙间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也顺应了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意愿。
2025年,泡沫破灭后陷入困境的楼市,正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挑战,别无他法,更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继续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反复试错,方能找到破解之路。不过,现在留给中国房地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