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规的实行,将会给楼市带来哪些变化?

樊稠我见 2025-04-21 02:11:54

住建部最新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份长达数百页的技术标准从建筑空间、结构安全、室内环境等六大维度对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新要求。

新规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住宅标准,不仅整合了28项现行标准,更是在经过3年深入调研和200余次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将彻底改变未来新建住宅的品质格局,也标志着我国住宅建设正在实现从"有的住"向"住得好"的历史性跨越。

新规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多个维度指标:

比如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

以及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并且还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

这不仅意味着未来新建住房有了统一建设规范,将大大提升人们的居住水平。也将为中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场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住房标准升级,老百姓终于可以住上“好房子”了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住房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住建部新规应运而生。新规将新建住宅层高提升至不低于3米,以增加空间舒适度与功能灵活性、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适配老龄化社会需求、大幅提高墙体、楼板隔声性能,降低邻里噪声干扰;规定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等一系列量化指标,精准回应民生诉求。

民调显示,居民对“好房子”的几个关键要素特别关注,包括高度、温度、湿度、净度、亮度等。人们普遍希望住的房子层高能高一些,通风和采光条件更好,密闭性和隔音性能更强,室内空气保持洁净且温度适宜,既不干燥也不湿冷。

1、提升层高,增加空间,改善居住环境

层高的增加,既能让室内采光和通风条件显著改善,为多样化装修、新技术集成提供空间,如安装中央空调、地暖等。同时,适度提升层高也适应了居民对更高品质居住空间的需求,符合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追求。

过去买房最令人感到憋屈和压抑的就是层高,2米8的标配上装个吊顶,个子高的抬手就能摸到灯。新规直接让层高上升为3米,卧室净高至少2米6,连厨房厕所都不能低于2米2。

2、电梯成为住宅标配,四层楼以上必须安装电梯,购房者从此告别“爬楼时代”

以前规定七层以上才安装电梯,新规四层就需要配置,并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也规定了硬指标——载重必须达到320公斤以上,门宽不能小于80厘米。

不仅如此,按照新规,十二层以上要装两台电梯,其中一台得能塞进担架,这种“救命电梯”比普通款贵40%,算下来,18层楼房成本仅电梯就要多花224万。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上下楼梯较为困难,4层起设电梯可以极大满足适老化需求,也能方便居民日常出行和搬运重物。新规将现行要求规定的7层起设电梯提升为4层起设电梯,基本能涵盖绝大多数住宅建筑,避免了未来再面临加装电梯难题。

3、解决了楼层隔音问题

目前的住房隔音效果普遍较差,北京市民张女士对记者抱怨,她所在的小区楼板隔音差,一家老小常被楼上的动静扰得难以安眠。“楼上拖椅子像打雷,楼下说话似在耳边。”现在新规提升了住宅声环境指标,把楼板隔音标准从75分贝降到65分贝,相当于把楼上拖椅子声变成悄悄话。

事实证明,将楼板隔声性能指标由“不大于75分贝”提升为“不大于65分贝”,有效减少了邻里噪声干扰。“此次规范还对建筑设备传播的结构噪声、卫生间排水噪声等提出了限值要求,切实回应了居民对安静居住环境的诉求。

按照要求,开发商现在需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静音黑科技,必须给排水管包隔音棉,还要使用10厘米厚的实心楼板,郑州有项目实测,楼上冲马桶楼下完全听不到声音,深夜再也听不到邻居脚步声。

4、安全性大幅提升

新规将阳台栏杆从1米1提升为1米2,栏杆缝隙不能超过11厘米,外窗防护栏高度按窗台精确计算,凸窗防护栏最低60厘米,彻底杜绝高空坠物风险。楼板必须使用10厘米厚钢筋混凝土,抗震等级向医院看齐,50年寿命成最低标准。

二、住房建设标准提高,开发商建筑成本提高,是否会体现在房价上?

住房建设标准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建筑成本的增加。经计算,层高增加20厘米,混凝土多用8%,钢筋多用10%,30层的楼房将增加成本1230万。而提高隔声指标和隔声性能也会增加住房建筑成本。

不仅如此,新规还提高了墙体和楼板的隔声性能、户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阳台栏杆高度等要求。这些变化都会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房企的资金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智能建造水平提高,造楼机、机器人、装配式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仅能提高建筑效率,还能减少成本开支。例如万科、碧桂园这些头部房企反而加大科技投入,用装配式建筑把层高成本压低了18%。合肥某项目用BIM技术优化管线布局,3米1层高的房子反而比传统建筑省了12%钢材。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型住宅的品质提高了,其价格比同区域房源价格略高也属正常。

三、新规将成为我国住房全面升级的国标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2025)3月31日正式发布,将于5月1日开始实行,新规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了硬性规定。

实际上,住建部这一新规涉及新房层高、电梯配置、隔音降噪、无障碍设施、消防安全、适老化改造等多个方面,且部分要求从“建议”升级为“要求”,为各地“好房子”的建设提供了底层标准。

新规对住宅项目提出了底线要求,有助于住宅产品迭代升级,以优质供给促进市场止跌回稳。一方面,新标准在建筑质量、户型设计、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符合新标准的“好房子”更具吸引力,可促进新房市场销售恢复。

同时,新规也体现出政府对行业规范和提质的决心,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行业企稳。

四、房价会受到影响,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新规的实施将促使开发商更加注重住宅的品质和舒适性,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改善型需求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对低密度项目和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会增加。

总之,好房子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购房者显然愿意为更好的居住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由此也可能导致库存商品房更难以销售,且成交价格也将进一步降低。

住建部新规的实行,标志着我国住房发展进入新阶段,即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笔者认为,这仅是中国住房升级趋势的第一步,即提升住房质量,下一阶段必将向改善居住环境的方向发展,未来城市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区迁移只是时间问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0
樊稠我见

樊稠我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