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敢于单挑美国关税大棒的底气在哪里?

樊稠我见 2025-04-12 02:39:30

进入2025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疑给全球经济来了个当头一棒,令本就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难以预测的阴影。然而,面对美国政府这一简单粗暴的关税政策,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妥协而非正面硬刚。

目前,已有超过75个国家致电美国的代表机构,就与贸易、贸易壁垒、关税、汇率操纵以及非货币性关税等相关议题进行谈判以寻求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国家未以任何方式、形式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

面对美国征收的巨额关税,很多国家只是表面抨击一下特朗普的过分做法,最多也不过是像日本宣布对于一些关键产品进行出口管制。除了中国和欧盟的德国法国对美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之外,大多数国家只表示在研究关税对策,却没有表明要征收高额或者对等的关税。

尽管欧盟表示要制定“强有力的反制计划”但却迟迟不敢动手,日本官员公开表示“极为遗憾”但仍寻求豁免,澳大利亚总理甚至明确表态“不以报复性关税回应”。这些国家的反应,无疑向外界透漏出一个明显信号:面对美国蛮横无理的关税大棒,它们只能服软,别无选择。

正如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所言,“90天的暂缓是各国希望与特朗普政府谈判达成协议以降低关税的结果,我们有超过75个国家与我们联系,我想今天之后会有更多。”

贝森特称,正在进行的75个谈判,每一个都是“量身定制”,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创造了“谈判杠杆”。不过,他随后表示,对进口汽车、钢铁和铝征收的单独关税将继续保留,而对木材和药品等商品征收的计划关税也将保留。

世界大多数国家为何甘于屈服于美国的关税大棒?

1、无法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许多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美国对它们的依赖。例如,加拿大和墨西哥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经济深度绑定,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占其经济比重很大。对这些国家来说,贸然实施对等关税可能引发美国更强硬的报复,导致本国经济受损更严重,因此它们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对抗。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虽然也和美国市场紧密相关,但国内市场庞大且多元化,出口导向的经济结构让中国有更多回旋余地,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贸易战冲击。

2、出于盟友、双边关系和长远利益的考量

许多国家与美国有长期的军事或政治同盟关系,如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因此在贸易争端中不愿彻底翻脸。如果报复,对等关税可能被视为对美国的挑衅,损害双边关系。

相比之下,中国与美国没有类似的同盟关系,反而是在合作中有竞争,有竞争必然要有对抗,中国不怕对抗。

3、受自身综合国力的限制

实施对等关税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政策协调能力。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已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之中,根本无法摆脱这种依附。欧盟虽然最终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了报复性关税,但决策过程较慢,因为需要27个成员国达成一致。其他中小国家可能缺乏快速反击的资源或意愿,担心得不偿失。

美国为何敢于对世界各国任意加征关税?

1、美元霸权地位难以撼动

众所周知,美元占据全球50%的国际贸易结算份额,其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赋予美国“以金融制裁配合关税施压”的组合拳能力。例如美国可通过切断特定国家的SWIFT系统接入权迫使对方在关税谈判中让步,这种”美元霸权的威力”已经在对伊朗、俄罗斯的制裁中已得以验证。

2、世界各国已对美国消费市场形成刚需依赖

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2024年消费在美国GDP中的占比为25%,已对中国墨西哥等国的出口形成刚需依赖中国对美出口的41.45%集中于机械电子类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其中无人机占美进口量的85%

事实证明,这种结构性依赖使美国有能力通过关税迫使企业让利苹果公司为规避关税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但仍需向美国消费者转嫁30%-40%的成本。

3、控制全球供应链上游高端产品的出口

美国是全球科技强国,凭借在半导体设计全球前十大设计公司占7席,航空航天波音占全球客机市场60%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构成其对中国精准打击的底气。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已导致中国14nm以下制程产能受限,2024年半导体设备自给率仅23.3%。这种技术封锁与关税结合形成技术脱钩+贸易壁垒的双重压制。

面对美国关税大棒,为何只有中国敢于硬刚?

与世界各国妥协绥靖的态度截然相反,中国在这场由美国率先挑起的贸易战中采取了直面硬刚的策略。4月10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其他措施还包括,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中国敢于单挑美国关税大棒的底气在哪里?

一、这场中美贸易战,中国根本就没有妥协的余地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开始至今已有7年,事实证明,中国无法妥协,妥协让步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制裁,中美关系发展如今这个地步,完全在美方的一意孤行。

中国也曾一度想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妥协,甚至在今年特朗普在宣布对中国全部产品叠加了20%的关税之后。中国也只是对部分美国农产品征收了10%~15%的关税,企图用退让来安抚特朗普。

但结果如何呢?对于中国的主动示好,特朗普根本就不领情,反而近期变本加厉的又一次宣布了对中国加征34%的对等关税。同样,欧日韩、东南亚等国对美国单方面服软,也断然不可能能换来特朗普的丝毫怜悯。

再来看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额有5000多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额却只有1000多亿美元,对美国的贸易逆差额快达到了惊人的4,000亿美元。

202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为9,184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几乎占据了一半,在此情况下,如果中国妥协后美国在关税上放中国一马,就会让特朗普挽救美国逆差的想法变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二、中国已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之中,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已深深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之中,世界各国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美国加征关税清单上的电动自行车,去年在欧洲销量暴涨了82%。

被制裁的大疆无人机,转头就在非洲拿下70%市场份额。中欧班列现在每周发车量比三年前多两倍,最近沙特王储访华签的400亿大单,直接采用“本币结算”。

三、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有着庞大的、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万亿,相当于每天下单消费1300亿,这就是中国敢于硬刚美国的底气所在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正在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凭借“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连接亚洲11个国家100多个城市。目前中国正在加深与这些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减少美国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对内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把消费作为首要任务。

我国的经济结构日益多元化,内需市场庞大无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突破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这意味着,即便外部市场受阻,我国也能靠内循环稳住基本盘。

相比之下,许多高度依赖对美出口的国家,比如越南,其三分之一的出口是电子产品,一旦美国市场关闭,经济立马“歇菜”,所以即使面对高关税也不得不对美国低头服软。

四、稀土出口成为中国的“杀手锏”

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已成为贸易战中“釜底抽薪”的杀手锏。我国掌控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而稀土是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核心原料。从电动汽车到智能炸弹,哪样离得开稀土?商务部只需一纸出口许可制度,便可直接让美国工业界无法生存。

由此可见,在这轮贸易摩擦中,中国的胜算更大,因为我们抓住了对方的命脉。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反制要么力度不够,要么底气不足。比如,欧盟虽有反制计划,但迟迟不敢下重手,生怕伤及自身企业。

特朗普的这轮关税政策,本想着是能减少贸易逆差,促使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如果不能在与中国的贸易战中获胜,其实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0
樊稠我见

樊稠我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