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上火,一吃寒凉就拉肚子,一吃热又口腔溃疡,为啥?咋办?

点点健见 2024-11-18 12:58:33

有些人由于饮食不节、生活无规律、熬夜或情绪不稳等,出现嗓子干、咽痛、口腔溃疡或牙龈肿痛等,明明是上火,但吃点凉的却又拉肚子,或肚子胀、不消化、大便不成型等。同时伴舌头胖大、有齿痕、双腿冰凉。有时候明明是虚寒底,但却又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这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

一个人同时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矛盾,想清清不了,想补也不行,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呢?

一、上热下寒与错误的生活方式有相关

1. 损伤心脑。现代人多用眼、用脑、用嘴、熬夜、过度疲劳或劳神过度,机体得不到有效休息,还大量消耗能量,久而久之,耗伤心阴,或情志内伤,暗耗心阴,导致心阴不足,虚火内生,阴阳失调,造成上部郁热。同时,由于普遍缺乏运动,久坐,经常待在空调房内,少晒太阳,不注意及时添衣,有些女性还以穿少为美,露背、露胸、露腿均会严重损伤阳气,容易出现下寒,最终表现上部偏热,下部偏寒。

2. 损伤肝肾。除了上述原因,可能还有房劳过度、先天禀赋不足或有慢性病暗耗,损伤肝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肝阴,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肾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也会导致肝、肾阴亏虚,虚火内生,虚阳上浮,火不归原,出现上热。

二、上热下寒与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1. 错误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胃,中焦不通。长期贪饮冷饮,吃寒凉食物,或者暴饮暴食,也严重损伤脾胃,中土之气薄弱,湿困脾胃,运化无力,胃气不降,脾气不升,引起的中焦堵塞,心肾不能正常交通,使上焦的“火”无法引导下半身,下焦的“水”又无法滋润上半身,加重上热下寒。最终形成“上焦多浮热,中焦多蕴湿,下焦多寒湿”的状态。

2. 中焦枢纽受阻。中医认为,机体气机有升有降,使阴阳达到动态平衡,源源不断地滋养身体,人才能健康无病,而这个气机升降关键在中焦——脾胃。心火本性上浮,肾水本性下沉,火和水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而他们的关键中枢就是脾胃。当气机正常升降时,胃气帮助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让肾水不过于寒。同时在脾气带动肾阴上升,滋润心火,让心火不至于过亢。因此脾胃在心肾交通中起着枢纽作用,如果中焦不通定会影响心肾的交通,从而发生上热下寒。

三、上热下寒的特点表现

上热下寒的特点,就是“火在上、水在下”,各走极端,两两不相交。也就是水火不济,寒热失衡,导致“上热”频发,同时又“下焦虚寒”,难以调补。

1. 上部热象:

* 头面部:面部潮红、发热,或出现痤疮、口腔溃疡、咽喉痛、目赤等症状。

* 心情:容易急躁、心烦、失眠、多梦。

* 口腔:口干、口苦、喜欢冷饮。

* 消化系统:可能伴有胃热、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

2. 下部寒象:

* 腰腹部:腰膝冷痛、小腹冷感、喜暖怕冷。

* 四肢:下肢发凉,或有浮肿。

* 大小便:小便清长、夜尿频繁,或大便稀溏、腹痛腹泻。

* 妇科问题:女性可能出现宫寒、痛经等症状。

3. 全身症状:

* 精神状态:可能出现精神不振、疲劳无力等症状。

* 饮食偏好:感觉热多就偏好食寒凉,感觉寒多又偏好吃热食。

* 舌象和脉象:舌质红、舌根苔白,或薄黄或少苔,脉象可能寸脉弦滑而有力,尺脉沉细或弱。

上热下寒舌象

四、上热下寒的调理

有些人认为,调理“上热下寒”,应该“先清热去火,再温补把虚寒补走”,这个想法看着很美,但实际上,单纯地清热泻火,会加重下寒,单纯的温补也可能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因此,调理上下寒热,不能单纯清热或温补来解决,应当从脾胃枢转入手。脾胃枢转得当,中焦得通,心肾交通无障碍,人体的寒热就自动对流,上面多余的火热就会暖下面的寒冰,下面的寒水就会制约上面的火热。也就是说,调理要从疏通中焦入手。中焦通了之后再“上清”和“下引”,即适度清心火、肝火,同时引火下行,温暖下焦。

中医治疗上热下寒通常会采用调和阴阳、清热解毒、温补虚寒、疏通中焦、交通心肾、引火归原等的方法,可通过中药、食疗、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综合调理。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到的方剂

1. 小柴胡汤:有调和少阳,和合阴阳作用。用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2. 乌梅丸:具有清上温下、缓肝调中功效,治疗躁烦呕吐、手足厥冷,同时也是著名的驱虫方。

3. 交泰丸:有清心降火,引火归元功效。多用于治疗心火亢盛、心肾不交所导致的失眠症。

4. 黄连汤:具有上清胸中之热,下散胃中之寒,调和脾胃,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等功效。

5. 半夏泻心汤:有降逆止呕,温中散寒功效。适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引起的恶心呕吐、咽喉肿痛、下肢厥冷等上热下寒的病症。

6. 栀子干姜汤:有清上焦之火,温脾胃之阳功效。适用于上热下寒之胸膈烦热,大便稀软,腹痛者。

7. 引火汤:常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上热下寒,肾阳不足会导致身体怕冷、手脚冰凉、肾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这些方剂通过清上温下、调和阴阳的方式,有效调理上热下寒的体质。具体的用药和剂量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0 阅读:53

点点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