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毛岸青回湖南祭拜母亲,欲下跪遭妻子制止,顿时明白妻子用意

癸妹聊历史 2023-05-12 15:47:29

1962年,毛岸青带着妻子邵华回到湖南板仓祭拜母亲杨开慧。

是日,阴沉多时的板仓突降暴雨,天地间陡然生出了几分肃穆。

邵华考虑到丈夫的身体状况,建议等雨停之后再前往祭拜,可毛岸青却是一刻也无法再忍耐。

他迫切地想和母亲说说话,然后再让母亲好好看看她的儿媳妇。

邵华拗不过丈夫,随后两人冒雨来到杨开慧的墓前,毛岸青顿时就红了眼眶。

在给母亲献完花后,毛岸青顺势就准备磕几个头,可妻子邵华却一把拽住了他。

短暂地眼神交流后,毛岸青顿时明白了妻子的意思,最终将跪拜改为了鞠躬。

儿子跪拜逝去的母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邵华为何要阻拦丈夫呢?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意味?

身世坎坷母作伴,流浪尝尽辛酸

说起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那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何谓纯洁的革命理想。

杨开慧的父亲是著名学者杨昌济,在父亲的熏陶下,杨开慧从小就养成了刻苦读书的好习惯,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辛亥革命后不久,青年毛主席便经常同友人一道前往杨昌济家中求教,一来二去便和杨开慧熟识起来。后来杨昌济携家人前往北京大学任教,恰好当时主席也在北京从事革命活动,他和杨开慧之间的感情便迅速升温。

1920年冬,毛主席和杨开慧正式结为了夫妻,次年杨开慧便在丈夫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婚后第三年,杨开慧便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毛岸青。一家人本该享受团聚的幸福生活,可那个年代个人的命运总是被历史的浪潮所裹挟,有时候连见一面都成了奢望。

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将革命重心转移到了农村,领导并发动了秋收起义,随后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为了妻子和孩子的安全,毛主席把他们留在了杨开慧的老家湖南长沙板仓,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也因此在那里度过了几年的快乐时光。

然而随着蒋介石公然叛变革命,所有共产党人的安全都变得岌岌可危,革命的形势也因此更为严峻。

就在共产党人的革命工作陷入巨大危机之时,杨开慧自告奋勇站了出来,先后组织并参与了长沙、湘阴等地的武装革命斗争。

这种行为无异于在钢丝上跳舞,必须时刻提防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搜查行动。

杨开慧身边不少战友都先后牺牲,但她一坚持便是3年,从没有过一句抱怨。

可不幸的是,杨开慧最终还是被捕了,面对反动派的压迫,她拒绝发布退党声明、坚决反对同毛主席脱离关系。不久后,杨开慧死在了反动派军阀何键的手中。

杨开慧遇害的时候,毛岸青还不到7岁,他甚至还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叫作生离死别。

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那一天,妈妈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他和家人左等右等最终却只等来了一个噩耗——妈妈遇害了。

幼年丧母对一个孩子会产生多么巨大的打击,相信很少人能做到感同身受。4年前,毛岸青跟随母亲来到了她的家乡——长沙板仓。

迫于当时的形势,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逼仄幽暗的土屋里,吃不饱也穿不暖。

虽然条件艰苦,但毛岸青却乐在其中,因为那间屋里有母亲、有兄弟、有姥姥舅舅等亲人,更重要的是他从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

印象里母亲杨开慧总是早出晚归,有时候甚至几天都见不到人,可只要一有时间母亲便会给他们讲故事,顺便讲一讲他们那为革命四处奔忙、呕心沥血的父亲。

毛岸青当时并不理解何为革命,但他知道父母都在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这让他心底涌出了浓浓的自豪感和安全感。

尽管身处乱世,但他从未感到过害怕,直到母亲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从那一天起,毛岸青失去了他最大的仰仗,随后更是从湖南流落到了上海。好在他身边还有哥哥作伴,尽管毛岸英只比他大一岁,但却毅然承担起了兄长的责任。

最难捱的时候,兄弟俩只能露宿街头,翻找垃圾桶里的残羹剩饭来填饱肚子。无依无靠的他们尝尽冷暖、受尽辛酸,在社会的夹缝中苦苦生存。

后来毛岸青和哥哥一起找到了一份卖报纸的工作,他们的处境这才有所好转,不至于每天都饿着肚子。白天的时间在四处奔波中走得很快,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毛岸青还是忍不住思念母亲,以至于兄弟俩常常抱头痛哭。

没有人注意到在城市夜晚的某个角落,有两个身世坎坷、苦难相依的落魄兄弟放声哭泣,甚至反而会有人利用他们的落魄来欺负他们。

有一次毛岸青就无故遭到了一些反革命分子的毒打,那帮人不分青红皂白,竟对一个无辜的孩子大打出手。

毛岸青的头部因此受到了重创,以至于后来稍有情绪波动便头痛不已。

更可悲的是,满大街居然无一人伸出援手,更没有哪家医院愿意给身无分文的他们提供治疗。

毛岸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背着满头是血的弟弟寻找一个栖身之所,然后一遍又一遍为弟弟擦拭着伤口,仿佛这样就能缓解他的疼痛。

毛岸青当时几乎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恍惚中他甚至看到母亲在朝他微笑,轻声呼唤他的乳名。

好在有哥哥毛岸英的精心照顾,毛岸青这才捡回一条命,但这次意外却给他的后半生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接连丧亲生死意,得梦后喜迎婚礼

1936年,在上海漂泊5年之久的兄弟俩终于被组织寻回,毛岸青和哥哥被送往苏联接受教育。这场长达5年的噩梦终于结束,裂缝中终于又洒出了阳光,往后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

在苏联学习期间,毛岸青时刻不忘母亲的教诲,牢记作为革命后代身上的使命,多次参与了支援苏联前线士兵的作战行动。

1947年,毛岸青返回国内后,遵照毛主席的意愿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的土改试点,之后便一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俄文编译。

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一个崭新的中国已经到来,可毛岸青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他总是想起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母亲,他多么想让母亲也看一眼如今的太平盛世,可终究只能沦为空想。

毛岸青痛定思痛,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全部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先后翻译并出版了多部马列经典著作。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身边所有亲人的生活都步入了正轨,可不久之后噩耗再次传来。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在美军空袭即将到达之际,毛岸英毅然决然返回指挥部保护一些机要文件,结果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不幸在那次空袭中遇难。

如果说母亲的离世让毛岸青的人生陷入了苦难,那哥哥的离开就等同于在心上,再度开了一道口子。

作为童年那段黑暗时期唯一的依靠,哥哥对于毛岸青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哥哥就没有后来的毛岸青。

哥哥的死让毛岸青深受打击,他当即大病了一场,之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出现了极大程度的下滑。毛主席得知后心疼不已,派人接手了他手里的所有工作,随后将他送往苏联接受治疗。

在苏联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毛岸青的身体状况明显有了好转,但他的心病却只能靠时间来慢慢化解。

独处异乡的他总是回想起和哥哥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想起母亲给他们讲过的那些故事,情至深处,哥哥和母亲的音容笑貌犹在耳畔、犹在眼前。每每思念至此,毛岸青的眼中都饱含泪水。

有些时候,毛岸青甚至想过寻死,他认为这样就能再见到哥哥和母亲了。与其在人间活着承受苦痛,不如到另一个世界重逢一了百了。

病情稳定之后,毛岸青回到了大连,在这里他梦到了哥哥和母亲。

在梦中,母亲告诉他人活着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为了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断奋斗,决不可轻易萌生死志。

哥哥也希望他能带着彼此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替他看一眼未来中国的发达与强盛。

这个梦虽是一场虚妄,但却给了毛岸青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不久后,毛主席到大连探望毛岸青,毛岸青的身心状况都好了很多,父子二人聊了很多,其中还涉及到了毛岸青的个人状况。

毛岸青第一次对父亲提出了成家的想法,这让主席感到十分开心。一直以来毛岸青都十分消极,如今能有这样的念头,那代表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了。

当得知毛岸青想要结婚的对象是谁时,毛主席显得更加高兴了。原来这个人便是毛岸青嫂子刘思齐的表妹邵华。

哥哥毛岸英去世后,嫂子刘思齐担心意志消沉的毛岸青干出什么傻事,经常前往医院探望他,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表妹邵华。

毛岸青与邵华聊起天来十分投机,通过交谈他们更是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爱好。

邵华的知性温柔让毛岸青心动不已,毛岸青的博学多才也让邵华暗自倾心,很快两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生性活泼的邵华给毛岸青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状态也越来越好。

毛主席得知后,连说了两句“好”。首先邵华的性格他就十分喜欢,而且这个丫头还比较单纯,如果能嫁给毛岸青那是再好不过。

可他转念一想,毛岸青比邵华要大上几岁,而且身体还没有完全痊愈,结婚反倒给人家姑娘添了麻烦。

为了了解邵华的想法,毛主席特意和她见了一面,然后旁敲侧击询问了一番。

本以为邵华多少会有些顾虑,没想到她大大方方就承认了和毛岸青之间的感情,并且表示不会在意年龄等外在因素。

毛主席听后大为感动,当即就应允了两人的婚事。

革命家满门忠义,代代人传承不息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不久,毛岸青便决定带妻子一同前去拜祭母亲,可因为工作原因,直到两年后他才有机会再次踏上那片记忆中的土地。

到达长沙板仓后的第一时间,毛岸青就带妻子参观了他以前生活过的那座老屋,那里至今还摆放着毛岸青和母亲以及哥哥的合照。

一瞬间,尘封的记忆又奔涌而出,毛岸青的眼中涌出了泪水。他骄傲地和妻子介绍母亲,邵华也被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所打动,一时间也红了眼眶。

参观完曾经生活过的故居后,毛岸青便动身前往母亲的坟前进行拜祭。谁知刚准备动身,多日阴晴不定的天空突降暴雨,一时间远处的天地都失去了界限。

考虑到毛岸青的身体状况,邵华提议等雨停了之后再前往祭拜,可毛岸青却一刻也不想再等。

邵华深知丈夫的执拗,便不再出言相劝,随即一行人冒雨来到了杨开慧的墓前。当看到那座矮矮的坟墓的时候,毛岸青再也抑制不住对母亲的思念,嚎啕大哭起来。

他不断抚摸着母亲的墓碑,久久说不出一句话,千言万语都化作泪水在这一刻肆意奔流。

艰难从悲伤的情绪走出之后,毛岸青正式给母亲介绍了他的妻子邵华,并且告诉母亲他们如今过得很幸福。

做完这一切后,毛岸青缓缓走到母亲墓碑的正前方,然后便准备磕头祭拜。可还没等他弯下膝盖,妻子立刻就制止了他,短暂地眼神交流后,毛岸青顿时就明白了妻子的用意。

杨开慧生前就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一些封建陋习尤为深恶痛绝,所以用跪拜这种形式来祭拜她并不合适。

另一方面,毛主席在1956年颁布了一项《倡议实行火葬》后,全中国都开启了破除封建迷信的工作。

邵华也是考虑到这两点,才及时制止了丈夫的行为,而毛岸青经妻子提醒,也恍然大悟。

之后,他再三克制情绪,带着妻子共同朝着墓碑鞠了三躬。

板仓那一日阴霾的天空、暴雨如注的天气,似乎昭示着,老天都在为毛岸青和杨开慧的母子情而动容。

此后,几乎每一年毛岸青都会带着妻子回到长沙板仓祭拜母亲,直到晚年他的身体状况不再允许他做这件事。

可有时候越是不见越是想念,晚年的毛岸青更加频繁地想念母亲。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葬在了母亲杨开慧的身边。

在长达一生的思念之后,毛岸青终于以另一种形式和母亲重逢,这次他们再也不会分开。

作为伟人的子女,毛岸青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和便利,反而承受了许多常人都无法忍耐的苦难。

他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先辈子女的缩影,前仆后继、生生不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甘愿舍弃自身的利益。

正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无私革命家庭的光荣传承下,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富强、和平稳定的新中国。

“一门忠烈,万古长青”

让我们向所有烈士及他们的子女致敬!

0 阅读:2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