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全面的竞争,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
而这些竞争,也是双方的认知、文化、传承的碰撞。
中国主打的是养定力,拼耐力,讲究有理有据,美国呢?盲动、急躁,讲究反复无常。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月初的时候,美国邮政部门干了这么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发出公告说,要对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包裹发出禁止令,简单的说就是掐断双方的邮路。
就在人们想美国这是要干什么?断邮难道是全面脱钩的开始?
没过一天,严格的说也就十二个小时之后,这条消息所有人还没有完全消化,禁令就取消了。
这件事很容易让人想到,朝令夕改闹着玩。
当然这还是小事。
在本月初美国还要对中国的产品加征10%的关税。
结果中国也没有惯着美国,直接到世贸组织对美国进行了起诉,现在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已经收到了中国的通知。
那么今天就围绕这两件事来说一说。
美国邮政事件
整件事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玩笑,但任何事情都是有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事情。
那么美国邮政事件的背后有什么呢?
这得从美国的小额免税条款说起。
在1938年的时候,美国有一项规定,为了增加商品跨国流通的交流,价值小的商品是不需要交税的。
到了2016年的时候,这个额度被提高到了八百美元。
这项政策对于美国民众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买到价格低廉的商品。
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崛起,美国民众的这种消费逐年增大。

说个数字就明白了,2015年的时候,这样的包裹是一亿三千九百万件,到了2023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十亿件,2024年更是达到了十三亿六千件。
数量非常的恐怖,就以2024年来算,一件商品加一美元的税收,也会有十几亿美元的收入。
所以美国对于这条小额免税政策就起了心思,想要取消。
而美国邮政事件,其实就是冲着这条政策去的。
虽然禁止令下达也就十二个小时,但小额免税政策就被取消了。
最关键的是,这条小额免税政策就是奔着中国去的,其他国家依然维持这项政策不变。
那么中国的一个产品销往美国,就增加了保证金和报关手续费,单单这两项就增加了一半的运输成本。

成本增加很麻烦,通关时间也被拉长了,毕竟增加了流程,而走流程也是需要时间的。
做美国出口贸易的中国企业很头疼,其实美国也麻烦。
其一、增加了美国民众的负担,毕竟一项产品不可能亏本销售,羊毛还得出在羊的身上。
当然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也会消失,但问题是中国的价格优势消失了,美国本土的产品或者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会降低吗?
其二、美国将面对非常严重的供应链的挤压。
毕竟海关的人手没有增加,需要检验的货物变多了,想要进行有效管理就别想了。
那么这件事影响的并不只有中国,而是所有美国进口的产品。
其三、来自中国的此类商品会变少,但来自其他国家的此类商品会变多。

中国的企业面对多变的美国政策,也不是没有预防的。
以中国的电商平台为例,其实从2024年的时候,有能力的就已经开始建立海外仓。
也就是说发货地点不在中国。
这么做不仅规避了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做法,还能将货物的配送时间变短。
因为是海外仓,离美国较近。
其四、中国的产品可不是只有低廉的标签,质量也是相当不错的。
那么随着美国这波操作,来自中国的商品价格是会增加。
而美国的民众短期内或许会对中国的商品进行拒绝,但以后呢?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恢复的,那么到时候美国民众就只能接受,只能习惯这种高价格商品了。
吃亏的还是美国。
那么美国就看不到吗?
当然能了!
但美国现在还会关心长期利益吗?
其实美西方所有国家都有一个通病,喜欢看近期的利益,这和他们的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面对想要制造业回归,不仅仅是将工厂拉到美国建立起来这么简单。
工厂投钱就可以建立,但工厂里的工人呢?工程师呢?

这不是三五个月的短期培训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体系,从技校,到高校,再到研发机构,是成套的。
美国去工业化之后,因为工厂没有了,也就没有了相应的岗位,没有人再去学,这套体系就没有了价值,那么这套体系在美国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美国想要解决人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进相关的工程师。
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有反对引进工程师,比如居住在铁锈地带的红脖子,对于这件事就是坚决反对的,毕竟这件事对他们的冲击会更大。

回头看看中国,更喜欢制定中长期计划,比如五年计划、十年计划(注:《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首个关于中国制造的十年长期战略计划,如今已经超额完成)。
所以美国面对的问题有很多,现在只能做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做起事来,看起来很直接,实质是没有章法,将有序变成了无序,最终美国要被这些毫无章法的手段反噬。
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小额免税下手了,但很快又恢复了。
当然这仅仅是暂时的,以后会怎么样,还真就不好说。
美国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问题
你加你的,我加我的。
中国对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也要加税,最高是15%。
然后中国将美国告上了世贸组织,一百六十多个国家收到了通知。
说道这里,有些人怀疑这样做有用吗?
确实,面对美国能做出朝令夕改的事,貌似这么做没有什么用。
但中国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吗?
不会的!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其一,这样做出乎美国的预料。

美国加关税,说到底是一张可以讨价还价的牌,美国想要从中国这里拿到一些利益。
结果中国就没有给美国这个机会,告了,直接将美国给告了。
那么这个时候,美国再和中国进行商讨,美国势必会处于下风。
所以中国不吃美国这一套。
要是中国按着美国的预想去做,今天美国可以用10%的关税说事,明天还会用10%甚至是更高的关税说事,那么后天呢?大后天呢?
就不能惯着美国这么来,有事好好说话,别弄这些有的没的。
其二、拆穿美国纸老虎的形象。

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首先是会吗?接着是怎么可能?最后是商量商量?
对应的态度是不屑、愤怒和认命。
那么认命还分两个表现,其一内认命,其二内外认命。
现在美国仅仅到了内认命,既然是内认命,那么表面装一装强横还是必须的。
美国现在的这个态度,可以通过2024年十一月的珠海航展,再到十二月的中国装备技术的爆发,然后是一月的人工智能就能感觉的出来。
所以中国要拆穿美国的这种强装强横,撕碎它的伪装,让美国清晰的认识到他现在的处境,然后给美国立规矩。
立规矩很重要,那么通过将美国告上世贸组织,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