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清廷派遣重臣李鸿章率团去往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的典礼,典礼结束后,李鸿章心潮澎湃的开启了他的“欧洲之旅”。
李鸿章欧洲之旅的第一站来到了德国柏林,李鸿章到了柏林之后,与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进行了会面,在长达数个小时的会谈中,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强势的话语令李鸿章有点招架不住。
李鸿章为了转移注意力,也为了在言语上盖过俾斯麦,李鸿章将自己昔日的战功和过往讲述给了俾斯麦听,但是令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俾斯麦全程听完之后,不为所动,而是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不屑的说道:中堂大人,我俾斯麦一生从来不以杀降作为炫耀的资本。
这句话一出,顿时令李鸿章面露难色,十分尴尬,李鸿章知晓到俾斯麦说的是李鸿章在剿灭太平军时在苏州杀降的事情。
李鸿章本想向俾斯麦解释这个事情,但是想到俾斯麦竟然能够知晓到这个事情,必定对整起事件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因此李鸿章并没有对于这个事情做出回应,而是找了一个借口,匆匆结束了这次会谈,回到了自己居住的酒店。
那么为何李鸿章会对于“苏州杀降”事件难以启齿?李鸿章在这次事件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苏州杀降”事件1863年,时任淮军主帅的李鸿章派遣麾下第一干将程学启率领淮军主力围攻苏州,此战,淮军主力尽出,还有常胜军配合进攻,使得苏州城岌岌可危。
局势的恶化,使得苏州城内的太平军守将之间离心离德,以郜永宽为首的投降派,决议率部开城投降,而作为主战派的谭绍光则是立誓要与苏州城共存亡,于是乎,两派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而这场冲突最终直接演变成为了内讧和倒戈相向。
1863年12月4日,谭绍光为了缓和自己与郜永宽等人之间的关系,特意在府中设宴款待郜永宽等人。
酒足饭饱之后,谭绍光领着郜永宽等人来到了会客大厅进行会谈,在会谈会上,谭绍光别有深意地说道:现如今只有两广将士可靠,后续加入太平军的人皆无信用可言。
此话一出,可谓是激起千层浪,与会的诸王和诸将大多数都不是两广的老兄弟,都是后期加入到太平军军中的,因此这句话,使得在场的诸王和诸将十分的愤慨,对谭绍光所说的言论进行了抨击和驳斥。
而在这个时候,康王汪安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狠狠盯着谭绍光,令谭绍光十分不自在,谭绍光见到这样的情形,当场对汪安钧进行了质问,问他想要干什么。
而康王汪安钧则是没有回话,而是从腰间嗖地一下取出佩刀,然后径直杀向谭绍光,谭绍光猝不及防,当即胸部挨了一刀,血流不止。
谭绍光见形势不好,进行呼喊,郜永宽等人见状,当即一拥而上,将谭绍光拉了下来,由康王汪安钧一刀了结了谭绍光的性命,然后将其枭首,派人将谭绍光的首级送出城外给淮军主将程学启后,开城门投降。
战后,淮军主帅李鸿章对于郜永宽等人进行了接见,在接见会上,淮军主帅李鸿章发现这些人皆是些反复无常的小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约束力和道德底线,这些人今日能够为求自保和前途归降清廷,明日也会因为这样原因背叛朝廷。
想到这里,李鸿章后背发凉,知道眼前的这些太平军叛将全都留不得,必须要“斩草除根”,于是乎,李鸿章召见了自己的心腹下属,有着淮军第一猛将之称的程学启,让他摆下“鸿门宴”,诛杀以郜永宽为首的太平军降将。
1863年12月6日,在郜永宽等人献城投降后的第二天,在淮军主帅李鸿章的安排之下,程学启在苏州城外设宴款待郜永宽等人。
当时,郜永宽等人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淮军的营房大帐,李鸿章则是早早在营房大帐门口等候多时,他满脸欢笑地引郜永宽等人入席,入席完毕之后,李鸿章率先举起举杯,向郜永宽等人挨个敬酒。
就在这时,从营帐外走进来一个侍从,上报李鸿章,京城传来口谕,请他接旨,李鸿章见状,当即起身离去,而列作席位的郜永宽等人却并没有察觉出什么异常,继续和程学启把酒言欢。
程学启见李鸿章走出营帐之后,对着身边的心腹部将打了一个眼色,然后摔杯为号,埋伏在营帐之外的刀斧手从营帐外冲了进来,不由分说的将与会的太平军降将全部杀死。
郜永宽等人死后,程学启在淮军主帅李鸿章的示意之下,对苏州城内的太平军将士进行了肃清,几万人的太平军将士被淮军缴了械之后,被赶进了双塔寺后院之中,然后遭到了淮军的屠杀。
苏州城内的太平军被剿灭之后,程学启率淮军兵勇洗劫了苏州城内的所有王府,大肆洗劫财物。
而戏剧性的是,戈登和他的常胜军作为这次攻打苏州的生力军,什么都没有捞到,令戈登十分气愤,为此他找到淮军诛杀李鸿章,训斥他是一个背信弃义之人,表示自己将会率常胜军投入太平军的麾下,为太平军所用。
李鸿章见戈登动怒,当即笑脸相迎,找到英国公使从中调和,并拿出五万两银子作为这次攻打苏州城的酬劳给了戈登,才平息了戈登的怒气。
与此同时,郜永宽等诸王背叛太平天国,献城投降后又被诛杀的事情传到了忠王李秀成的耳中,令李秀成十分痛心,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麾下的诸王们竟会是身死人手的下场,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忠王李秀成难以释怀的“痛”。
三十多年后,也就是1896年,当李鸿章受邀访德时,为了给自己树立权威,他当着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面侃侃而谈,谈起了自己在平定太平军战事中的英勇,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苏州杀降”的事情早已传到海外,俾斯麦听完李鸿章自吹自擂的话语之后,一句:我从不将杀俘虏作为炫耀的资本,令李鸿章顿时十分难堪,早早的就结束了这场会面。
在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的眼中,“苏州杀降”事件是一件冲破国际道德底线的事情,令人愤慨和唾弃,而有着淮军第一猛将的程学启则成为了这起事件的刽子手,在淮军主帅李鸿章全程操控之下,实施了这起杀降事件。
而在这起杀降事件中,李鸿章是主谋,计划者,而程学启则是执行者,这件震惊中外的杀降事件上映后没多久,就令李鸿章受到世人的唾弃和谴责,成为他为官仕途上的污点和诟病之处,而作为这起杀降事件执行者的程学启则是在随后的嘉兴攻坚战中,被一枪毙命,正是应了那句天理昭昭,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