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开进北平城的人民解放军

党史博览 2022-02-09 08:20:32

你知道北平解放后第一支开进城的人民解放军,是哪支部队吗?这支部队就是被称为“铁军”的第四十一军(四纵)。该部队战斗作风勇敢,组织纪律严明,执行命令坚决。辽沈战役中死守塔山寸步不让,竟绝了10万蒋军的生路!平津战役中腰斩长蛇声威震,合力歼敌无一漏。1948年秋天,他们在辽西战役中,宿营在老百姓的苹果园里,树上掉下来很多苹果,他们一个也不吃,捡起来送到老乡家里。毛泽东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的。”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林彪、聂荣臻等人的电报中指出:“平津两市警备部队开始时至少须以东野各一个军分担,并须现在就行指定,以便进行政策纪律教育和接受准备,两军管会亦好与之接洽。这两个军的军长和政委即暂行分任平津两市的警备司令和政委,并加入两军管会为委员。”

1月18日,四十一军政委莫文骅和副政委欧阳文刚刚送走北平各界代表,就接到平津前线司令部的指示:北平解放后,由四十一军担负警备北平的任务,成立北平警备司令部。彭真在北平南郊的良乡召见四十一军领导,当面向吴克华、莫文骅交待了警备任务,并确定吴克华为警备司令,莫文骅为政治委员,欧阳文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警备司令部成立的布告已经印制好,让他们进城就把布告贴出去。

他们领受任务后.带着印好的布告和印章回到部队。过了两天,上级又通知他们,警备司令部改由兵团组织,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任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明治、吴克华任副司令员,莫文骅任副政委,刘道生为政治部主任。

警备北平的任务非同一般,既光荣又艰巨。莫文骅深知,全军的工作重心由攻取城市转变为警备大城市后,当务之急是帮助广大干部战士尽快适应这个转变,首先是党委一班人要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于是,他与吴克华等军领导商量后,抓紧时机召开了党委会,重点围绕这次进城的重要展开讨论。会议的决议中规定:“我全军干部战士,对北平城内的一切工商业市政文化、名胜古迹、国家仓库、财产物资及一切公共设施,只准看管,不得动用;只准守护,不得破坏;空手进,空手出,切实做到秋毫无犯。”

军党委会后,在全军范围内立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政策纪律教育。颐和园里,佛香阁下,莫文骅对团以上干部进行动员。面对还没有解冻的昆明湖,迎着料峭的早春寒风,他对同志们说:“我们今天坐在排云殿下,就说明革命已经发展到战略决战阶段,我们的思想,必须适应这个形势!”

各师、团也层层动员,不留死角,结合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士兵代表大会,发动群众,采取多种方法学习政策纪律。莫文骅及时总结推广了“运用政策考试,让战士回答入城八项守则和警备须知”以及“搞干部政策鉴定,评定入城资格”等做法,使这场教育更加扎实深入。

一天,叶剑英风尘仆仆来到四十一军军部。他耐心地听取了莫文骅和吴克华等关于警备北平的准备工作的汇报。最后,他说:“你们不仅要在战场上打硬仗,还要在新解放的城市打好警备仗。这次进城不简单哩,正像你们说的,是代表我党我军进城的!”他还认真地审阅了军里的警备方案,并叮嘱他们,不要辜负党

和人民的期望,把这项工作做好。

1月22日,傅作义宣布接受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意见,并向北平守军发出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城内20多万军人陆续向城外开拔。与此同时,平津前线司令部电令四十一军一个师随时准备与傅军交接防务。军里决定由莫文骅率一二一师进城。

1月31日,是平津战役胜利结束的日子。虽是数九寒天,但北平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上午12 点30 分,经过精心准备的接防部队一二一师,在莫文骅的带领下向城内开进。莫文骅站在一辆美式敞篷吉普车上,他的身后是一名年轻的战士手擎一面鲜艳的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两名护旗兵挎冲锋枪,护卫着神圣的军旗。一辆中卡车载着全副的警卫班紧随其后。接着是蔡正国师长、李丙令政委率领的接防部队。

团的干部骑着战马,指战员们个个精神饱满,步履矫健。当接防部队前进至西直门时,城楼上还站着荷枪的傅作义的士兵,他们拒不交出城防,说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经我方严正交涉,他们才同意交接防务。这时,只见北平城门上换上了身着草绿色军装、臂戴“平警”臂章的解放军战士站岗。古都北平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在城头迎风飘扬!

莫文骅乘坐的汽车行至东交民巷,在一座日本式样的小楼里,他见到了先期来到这里的平津前线司令部的政治部主任陶铸。陶铸是随同傅作义的谈判代表一起进城的。他向陶铸汇报了四十一军一二一师进城的情况。陶铸说:“你们尽快接防完毕,做好以公开的武装力量对付暗藏敌人的准备,要切实注意遵守群众纪律。”

莫文骅离开东交民巷,驱车直奔一二一师驻地旃坛寺,参加了这里的军民联欢会,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的学生表演了庆祝胜利的歌舞。驰名全国的舞蹈家戴爱莲领着一批进步学生,跳起了优美的“青春舞”,博得了战士们热烈的掌声。是的,从1949 年1月31日起,北平开始了他的灿烂的青春。

2月3日,在古都北平举行了轰动世界的解放军入城仪式。入城仪式由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任总指挥,参加的部队有东野四十一军,还有华北二、三兵团的部队和特种兵部队。

上午9时30分,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等领导登上前门箭楼,莫文骅和吴克华等特意登上坐落在前门后右侧的一座银行小楼,自始至终观看了极为壮观的入城仪式和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

上午10时,4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入城仪式正式开始了。挂着红色指挥旗的指挥车,由永定门向前门开来。后面是4辆载着毛泽东、朱德巨幅画像的大卡车。领袖像后面是整齐的军乐队,军号闪闪发光,号声震天动地。在雄壮的军乐声中,装甲车队、炮车队和骑兵、步兵方队接受检阅。

入城的队伍由永定门经前门,向右拐进了东交民巷。这是有意安排的。旧中国这里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侮中国人民的领地,中国人民是不能随便进入的。而今天,要让他们看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无坚不摧的英雄军队!

入城的队伍威武雄壮,浩浩荡荡。从上午10 时到下午4 时,前面的部队过了德胜门,后来的还在向前门走。红旗猎猎,歌声阵阵,锣鼓喧天,欢声雷动。北平的街道,变成了人的河流,整个北平市成了欢乐的海洋。

阳春3月,党中央决定从西柏坡迁至北平。 莫文骅将军回忆说:总部通知我们,中央领导同志来北平后,即检阅驻平部队,让我们军的3个英雄团和连以上干部参加。

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塔山用血肉阻住了敌人的增援,保证了锦州战役的胜利,也给辽沈战役一个大大的开门红。坚守塔山的那个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称号,也是在塔山阻击战中,坚守白台山的那个团被授予“白台山英雄团”的称号。

接受领袖的检阅,这无疑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从3月20日接到受阅任务后,受阅部队就开始动员、准备。擦拭武器、洗刷军装、操练队形、整顿军容风纪,忙得不亦乐乎。

3月25日上午,莫文骅和吴克华带领受阅部队,按时赶到西苑机场。坦克塔上的一面面红旗在春风中飘舞,有过一次胜利履历的大炮、装甲车,排成整齐的队列,和握枪的步兵战士一起等着那个幸福的时刻。

莫文骅来到队列里,有战士问:“政委,今天是谁来检阅我们?”

“你们猜猜看?”

“是总部首长?”

“不,是中央首长!”

莫文骅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说:“同志们,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战士们欢呼起来:“呀,我们要见到毛主席啦!”

莫文骅和战士们一样,也恨不得蹦起来。战争年代,不要说战士,就是他们这些军一级的高级干部,要见到毛泽东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大家都很重视这次检阅。

为组织好检阅,阅兵总指挥、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还特意预演了一下报告词。他对军长吴克华说:“吴军长,你来当主席和朱总,我给你先报告一下。”吴克华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我怎么能代替主席和朱总呢?”刘亚楼说:“我不练习,一会儿报告出毛病了,你负责?”吴克华说:“好好,我就当一回主席和朱总。”笑声中,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下午3点钟,机场上空升起4颗信号弹,南边缓缓开来一队敞篷吉普车,毛泽东在最前面。他穿着黑布棉大衣,戴一顶黑色便帽,很精神地站在一辆淡绿色的吉普车上。第二辆车上是朱德和周恩来,再后面,是刘少奇、任弼时、林彪、罗荣桓、叶剑英等领导人的车子。莫文骅和吴克华在最后的一辆阅兵车上。阅兵首先从步兵开始,后按照高射炮兵、坦克兵和骑兵部队的序列进行。

一声响亮的立正,站在队前的干部举起手向领袖敬礼。

毛泽东等也举起右手给部队还礼。

莫文骅注意到,车经过“塔山英雄团”的旗帜前时,毛泽东稍稍停了一下,毛泽东深情地注视着这面血染成的英雄战旗,轻轻地说:“这是锦州战役的部队啊。”

责编:谢丽珍

编审:郑国伟

制作:谢丽珍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1 阅读:85
党史博览

党史博览

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